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展开。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阅读 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上课前,教学思路与环节已基本设立,他们在课堂上虽然也调动学生讨论问题探究文本,但一旦学生的话题偏离了他们预设的思路乃至预设的答案,他们就急忙将之拉回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表面看来,这些课堂的学生讨论激烈,气氛活跃,可是主动权仍然在教师手里,其中最典型的是不少教师设计的问题、讨论的结果都已事先准备在板书或多媒体上,学生讨论到哪里,教师随之展示到哪里,这样的课堂我们找不到一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只不过是教师用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道具而已。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能很好发挥的,而且学生的语文学习仍然在传统的教授中学习。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呢?
  一、加强诵读训练,在诵读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
  现在很多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几乎忽视了诵读教学,语文课上从不让学生诵读,只是注重对内容的把握。而新课程理念却为诵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诵读是一种充满个性、体现创新精神的再创作,学生通过诵读不仅可以掌握部分字词的朗读,还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文章,在教学中先用沉重悲痛的语调范读课文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感情朗读,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再如教学《海上日出》,初读时先指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光和色是怎样变化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试给课文划分段落。细读时引导学生默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太阳的光和色的变化来描写日出时的景象,找出有关句子讀一读,体会文中比喻句、拟人句的含义和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感情朗读,使学生陶醉在美的语言的享受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诵读为主,老师把大部分的空间都给了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老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轻松。所以,语言文字绝不可以代替诵读教学,是诵读教学给语文装上了翅膀,语文教学一定要把诵读教学提高到母语的高度来重视,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情去领悟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情。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发展学生创新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核心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放飞心灵,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如《鸟的天堂》的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描写大榕树的第七、八自然段让学生重点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认识。教师:“通过阅读这两自然段,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学生:“我非常喜欢这棵大榕树,从枝上垂下来无数的根,使这一棵大榕树变成一片小树林,翠绿而又其大无比的树冠,挤挤挨挨的没有一点缝隙的树叶,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学生:“这还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都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就象初春雨后的杨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让人看了感到心旷神怡。我想榕树的叶子也是这样。微风吹过,树叶调皮得一闪一闪晃你的眼睛。老榕树大概有五百岁了,真象个既调皮又充满活力的老顽童。”教师:“你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带着对大榕树的热爱读一遍课文。再接着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激情朗读之后发言:“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与朋友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榕树独木成林,点明榕树之大。又写进看榕树,通过枝干的‘不可计数’,绿叶的‘一簇簇’‘不留一点缝隙’‘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榕树的茂盛、生机勃勃,展现了生命之美。”教师又把学生分成几组,喜欢画的在一组,把想象中的榕树画出来;喜欢说的在一组,互相充当导游,介绍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通过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想得到提升。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单纯的接受学习,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呈现出一种被动的惰性,思想处于单纯的慵懒状态。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主体参与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的学习体现主体性。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师可以通过重点句子的解读,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1、“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男孩的做法,真切体会小男孩的思想情感。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之中。教师适时引导:“孩子们,我们仅仅做了一分钟就觉得很累、很单调,可是小男孩一个早晨都在不停地捡鱼、扔鱼,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感受到小男孩的执著精神和善良品质。2、“我知道。”“这条小鱼在乎!”让学生仔细品读这经典的对话,进一步提升精神感受。小组讨论:小男孩早就知道捡不完,可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捡呢?在那个小男孩眼里,这一条条小鱼不是不知痛苦、不知快乐的小鱼,而是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生的渴望,有着喜怒哀乐丰富情感的小生命。整篇课文的学习,有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也有丰富思维发展训练,还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引领,学习方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性。
其他文献
【摘要】迷踪是北方一种以手上功夫为主的拳术,相传起源于宋代,有“北拳之杰”之称。从迷踪拳的传承中可以看出,传承人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促使其不断的演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完善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对稀有拳种的学习,让迷踪拳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迷踪拳;传承;发展  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霍家是迷踪拳的武術世家,代代相传。先祖元甲公的父亲恩第公,秉承家学,研练一生,逐以技名一世。
【摘要】传统叶轮配平采用动平衡方式,多次装配和多次配平,效率低且精度差。本文采用静平衡仪测量以及优化配平算法,引入等效配平质量概念,一次装配,逐次逼近预配平和在线测量,经试验验证,最终只需一次配平即可完成高效高精度产品配平。  【关键词】静平衡仪 等效配平质量 配平算法 在线预配平  1.引言  叶轮作为旋转机构的典型代表,高速旋转对质心分布,特别是质心偏移有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多部件组合焊接或装
文章首先论述了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然后阐述了基于专业认证的路基路面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调整考核机制,强调过程考核;课程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区的领雁工程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教育的均衡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点:学校、教师和学生。而构建片区共同体办学模式,能使教育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大可能的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均衡点去促进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片区共同体模式的概念  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
【摘要】土木工程的施工关系工程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安全,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不仅需要从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出发还要加大对施工的监督,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只有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下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土木工程质量,建造出一个有一个满意的建筑工程。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 质量控制  1、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内容  为了满足建筑施工要求减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人物通讯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和展现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一种新闻体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