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这就需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重任。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创新精神
  成功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及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这一优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积极主动地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老舍先生用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图,表达他对草原无比热爱的感情。上课时,笔者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草原那美丽的风光,让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从而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去寻找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草原那奇丽无比的风光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主动读书的活动中。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想象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想象力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依据教材提供的某个节点来启发学生想像的发散点,就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创新思维。
  如,学习《凡卡》一文时,大家知道凡卡的信封没有写具体的地址,都清楚地知道凡卡的爷爷肯定收不到信,凡卡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在教学中笔者打破这种定向思维,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爷爷收到了信,凡卡能回到乡下过上幸福的生活吗?”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想象思维高度活跃,创新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凡卡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说凡卡回到乡下会去找活干:给人擦皮鞋、帮菲吉卡放羊……他可以养活自己;有的认为凡卡的命运不会改变。因为若是爷爷有能力,当初怎么会舍得让唯一的孙子远离他呢?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终于认识到:不管在哪,凡卡都是死路一条——沙皇统治的黑暗社会根本就没有穷人的活路。
  想象力的发展往往又受到观察力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指导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我们可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展开合理的想像。那一次学生在阅读时对“神奇果园”产生了兴趣。于是,笔者随即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先让学生看几种瓜果图片,要求他们细心观察,动脑筋口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同时通过品尝或查资料,了解这些瓜果的味道。再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一个果园,把自己喜爱的果树都画出来。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想像的广阔天空里,把美术课学到的知识运用上来,创作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果园。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当向导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果园,并写下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注重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先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1.引导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经常采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或组织小型的课堂辩论会,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每学完一课笔者都会这样启发学生: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成为勇敢的质疑者。如教了《穷人》一文后,就有学生问:“桑娜和渔夫能养活西蒙的两个孩子吗?”当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有的说渔夫一家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可是他们仍无怨无悔……而有的则说他们一家过得很开心。有一次,他们在海边捡贝壳时,捡到一颗大珍珠,卖了好价钱,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让学生凭借教材在求异中创新。
  2.改变教学观念,鼓励大胆质疑
  问答式的传统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更新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天地。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学生提出:“鱼钩上长满了红锈,为什么还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像这样颇有分量的疑问,说明学生是动了脑筋的。笔者抓住这一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肯定,再诱导他们互相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又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那么一批批创新型人才必将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区域活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区域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给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区域活动,孩子们也可以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不仅可以更好地调整区域活动材料,而且可以透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分析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区域活动
反向春运:2019年的春运中,父母去子女所在城市过年的场景并不少见。据交通运输部的消息,今年全国范围内“反向春运”特征明显,更多老人和孩子到北、上、广、深这样的中心城市过年。春运期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成了十大热门目的地。  《新京报》在《“反向春运”是城乡现代化进程标志场景》中说,父母“将会看到,城市生活‘先进’和‘艰辛’并存,作为家族骄傲的子女,在大城市只
【摘要】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即语文老师按照学生学习的需要,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研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小学生要形成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要在认真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能与团队密切合作。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践行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学会与人交往,共同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质量  语文新
【摘要】学生的语文朗读以及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教师应该采纳的相关朗读教学策略作了几点建议说明。教师可通过趣味引导方式,为学生打开语文阅读的新天地,应帮助学生明确朗读的思想,使其配合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中,并通过播放朗读视频,采用多种模式的课堂朗读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朗读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相关朗读经验并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感能力,除课堂教学外,还应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
【摘要】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在单位、家庭、学校中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数学课程中,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助力学生的数学思维生长,而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能力是网络资源平台助力学生的数学思维生长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巧用网络资源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知识生长和课堂活力。数学教师要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观察和实验又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获得观察的基本技能。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物理现象的观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些做法,教育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能力;兴趣;物理史实  全日制義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
【摘要】英语绘本作为英语阅读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小学低年段处于英语启蒙阶段,在英语非母语环境中,学生英语阅读起步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视觉词和自然拼读的机械操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基于SPP模式,为绘本教学创设有利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低年段;绘本阅读教学;SPP阅读入门;情境创设  当前课堂实践调查表明:低年段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方向和目标。就高中教育工作而言,高中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如何使高中班主任能够进行有质量、有内容的德育工作,是我们目前还需要去探究的。为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变得越发重要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艺术工程。怎样才能收到育人的效果?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因人施教,因势利导,讲求实效,从实际出发,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严中有爱,动情晓理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往往把严格要求与高压手段等同起来,缺乏亲切感和信任感,结果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隔阂。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是“严”必须以
田家炳先生是我校创办人。他胸怀家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秉承“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和“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留德行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类,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在全国各地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造福桑梓,报效国家。田家炳先生的家国精神是传统的家国精神,而党提出的中国梦所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是对这种传统家国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