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粉葛是一种营养独特、药食兼优的绿色保健食品。介绍粉葛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当地葛根种植参考。
关键词 粉葛;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粉葛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其淀粉含量高达40%,是一种营养独特、药食兼优的绿色保健食品。它含人体必需的13种氨基酸及铁、钙、硒、锗等微量元素,还含有黄豆甙、葛根素等异黄酮物质,具有清心明目、扩张血管、降血压、抗癌等作用。粉葛全身是宝,茎皮纤维可织葛布,也是很好的造纸原料;叶片是优良的青饲料;葛渣可作食用菌栽培基质;葛花可制成葛茶,具有解酒功效;地下基供食用或制淀粉及酿酒。研究和开发葛根的药理和加工工艺是医药界和加工业的热中之热。因此,发展葛根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 250~1 990mm,年平均气温为17.6~18.6℃,平均日照时数为1 360~1 740h,无霜期286~311d,严冬期短,四季常青。因常受东南亚季风控制,每年6月下旬至10月常出现干旱。种植水稻及水果,由于夏秋常干旱,严重影响水稻及水果的产量。为调整我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我们从广西引进了耐旱植物粉葛进行种植,翌年产量即达60.9t/hm2,获纯利4.8万元/hm2。实践证明,种植葛根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增效大的产业。
1粉葛生物学特性
粉葛块根直立肥大,切面黄白色,藤蔓可生长达10~15m。枝条分枝多,生长势强,茎粗,老茎褐绿色,光滑,嫩枝绿色,茎上有褐色茸毛,右旋。粉葛叶叶片大,互生,三出复叶,叶柄较长,基部膨大,有2个对称盾状托叶,卵状椭圆形,中央小叶菱状或宽卵形,有2个刺状托叶,侧生2小叶,斜椭圆形,各有1裂,叶片两面被糙毛,背面较紧。粉葛花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有萼齿5个,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内外均披黄色柔毛,花冠蝶形,蓝紫色,长约1.5cm,荚果线形,长10~15cm,扁平,密生黄褐色长硬毛。
粉葛喜温暖湿润气候,块根耐寒,茎叶在霜冻或雪后枯死,翌年发新枝叶,耐旱能力较强,对土质要求不严格,除粘土与碱性土外均可栽培。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葛根3月中下旬萌芽生长,5~6月藤蔓生长旺盛,8~9月块根迅速膨大,花期5~9月,荚果成熟期9~10月,12月霜冻后倒苗。生长期250d左右。
2栽培技术
2.1整地作畦
粉葛块根肥大,宜栽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根据粉葛生长特性,秋季对土壤进行除草,清除病虫传染物,烧制土灰,冬前深翻土壤30 cm,挖50 cm深的种植沟,沟内施农家肥30t/hm2及复合肥750 kg/hm2,与土拌匀,起垄高于土面30 cm。
2.2繁殖
粉葛的繁殖方法常采用扦插繁殖、压条繁殖2种,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组培繁殖。扦插繁殖方法:8~9月取当年已木质化的藤蔓做扦穗,自叶节处剪成每穗2个芽,截口下斜上平,插入事先准备好的苗床,密度为90万株/hm2。插后浇透水,生根前保持土壤湿润,温度为20~30℃,20d左右成活,成活率达95%。压条繁殖方法:7~8月,将藤下土壤挖松,清除杂草,选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粗壮的木质化长蔓,自叶节处每隔1~2节,呈波状弯曲,压入土中,生根前保持湿润。20d以后,从节位的下部长出根,节位的上部长出芽。翌年萌发前,自生根节间切断,连根挖起,然后移栽。组培繁殖方法:选择粗壮的芽尖,经消毒→离体诱导培养→增殖→壮苗→脱毒→生根→试管苗移栽→大田栽培的整个流程。组培繁殖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快。
2.3适时移栽
翌年2~3月,新芽未萌发前或待芽苗抽出3~6 cm后,选阴天或雨天后带土移栽,这时光照不强,水分蒸发少,有利于成活。按株行距1.0m×1.0m的密度种植9 000株/hm2左右。栽时苗株与地面成30℃斜栽入土,下部土壤压紧,上覆松土盖过根头,栽后浇透水,提高成活率。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粉葛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早春未种前,选晴天进行化学除草1次。5~6月藤上架后,进行中耕除草1次。8月和10月各拔草1次,以利葛根吸收养分。
2.4.2追肥。粉葛的需肥量不大,要根据它的生长规律施肥3次左右,4月施返青肥,以腐熟人粪水为主,配施复合肥60~70kg/hm2;7月施复合肥600~700kg/hm2,以促使块根膨大肥;落叶后挖条沟施越冬肥,以农家肥为主,提高葛根的抗寒力和满足翌年葛根生长的需要。在生长盛期还可以结合浇水补施少量磷钾肥,以利葛根生长。
2.4.3搭架。葛根产生的不定根多,影响根的膨大。 为了不产生不定根,在畦间铺上不易腐烂的竹条或树枝,有条件的可以搭架,在两行之间每隔2~3m立1根木柱,柱间用铁丝连接,畦与畦之间绑上竹竿或铁丝,以利蔓攀缘。当苗高30cm时即可引蔓上架,减少藤蔓与地面接触,不但减少产生不定根,而且有利于光合作用。
2.4.4打顶摘花序。葛根分支多,影响生殖生长,应及时进行打枝、摘顶。当苗高15~20cm时,每穴留2~3支粗壮的枝,其余剪去。茎蔓长到1.5m以上时及时打顶,剪除过多的分枝,使叶片互不遮盖。防止茎蔓徒长,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光合作用。5~7月,应及时分期分批摘除花序,减少由于开花而消耗养分,以利块根膨大。
2.4.5病虫防治。粉葛病虫不多,一般较少用药,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及霜霉病。立枯病和炭疽病可用多菌灵600倍液或速克灵600~800倍液防治,霜霉病和叶枯病可用甲霜灵或叶枯灵600~8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蟋蟀、金龟子等。蟋蟀可用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喷杀,金龟子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于5~6月喷于叶面。
3采收
粉葛田间栽培一般2年即可采挖,采挖时间为当年11月到翌年3月。采收时,从地面开裂处把葛株基部的泥土小心挖开,露出块根头部,用剪刀将大块根从茎基部剪断,采大留小。采挖时,可结合冬季施肥,为下年葛根生长打下基础。挖出后覆平泥土即可。挖出的根,经清洗刮皮、粉浆过滤、沉淀、干燥,即可得银白色的纯天然葛粉。
关键词 粉葛;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粉葛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其淀粉含量高达40%,是一种营养独特、药食兼优的绿色保健食品。它含人体必需的13种氨基酸及铁、钙、硒、锗等微量元素,还含有黄豆甙、葛根素等异黄酮物质,具有清心明目、扩张血管、降血压、抗癌等作用。粉葛全身是宝,茎皮纤维可织葛布,也是很好的造纸原料;叶片是优良的青饲料;葛渣可作食用菌栽培基质;葛花可制成葛茶,具有解酒功效;地下基供食用或制淀粉及酿酒。研究和开发葛根的药理和加工工艺是医药界和加工业的热中之热。因此,发展葛根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 250~1 990mm,年平均气温为17.6~18.6℃,平均日照时数为1 360~1 740h,无霜期286~311d,严冬期短,四季常青。因常受东南亚季风控制,每年6月下旬至10月常出现干旱。种植水稻及水果,由于夏秋常干旱,严重影响水稻及水果的产量。为调整我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我们从广西引进了耐旱植物粉葛进行种植,翌年产量即达60.9t/hm2,获纯利4.8万元/hm2。实践证明,种植葛根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增效大的产业。
1粉葛生物学特性
粉葛块根直立肥大,切面黄白色,藤蔓可生长达10~15m。枝条分枝多,生长势强,茎粗,老茎褐绿色,光滑,嫩枝绿色,茎上有褐色茸毛,右旋。粉葛叶叶片大,互生,三出复叶,叶柄较长,基部膨大,有2个对称盾状托叶,卵状椭圆形,中央小叶菱状或宽卵形,有2个刺状托叶,侧生2小叶,斜椭圆形,各有1裂,叶片两面被糙毛,背面较紧。粉葛花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有萼齿5个,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内外均披黄色柔毛,花冠蝶形,蓝紫色,长约1.5cm,荚果线形,长10~15cm,扁平,密生黄褐色长硬毛。
粉葛喜温暖湿润气候,块根耐寒,茎叶在霜冻或雪后枯死,翌年发新枝叶,耐旱能力较强,对土质要求不严格,除粘土与碱性土外均可栽培。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葛根3月中下旬萌芽生长,5~6月藤蔓生长旺盛,8~9月块根迅速膨大,花期5~9月,荚果成熟期9~10月,12月霜冻后倒苗。生长期250d左右。
2栽培技术
2.1整地作畦
粉葛块根肥大,宜栽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根据粉葛生长特性,秋季对土壤进行除草,清除病虫传染物,烧制土灰,冬前深翻土壤30 cm,挖50 cm深的种植沟,沟内施农家肥30t/hm2及复合肥750 kg/hm2,与土拌匀,起垄高于土面30 cm。
2.2繁殖
粉葛的繁殖方法常采用扦插繁殖、压条繁殖2种,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组培繁殖。扦插繁殖方法:8~9月取当年已木质化的藤蔓做扦穗,自叶节处剪成每穗2个芽,截口下斜上平,插入事先准备好的苗床,密度为90万株/hm2。插后浇透水,生根前保持土壤湿润,温度为20~30℃,20d左右成活,成活率达95%。压条繁殖方法:7~8月,将藤下土壤挖松,清除杂草,选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粗壮的木质化长蔓,自叶节处每隔1~2节,呈波状弯曲,压入土中,生根前保持湿润。20d以后,从节位的下部长出根,节位的上部长出芽。翌年萌发前,自生根节间切断,连根挖起,然后移栽。组培繁殖方法:选择粗壮的芽尖,经消毒→离体诱导培养→增殖→壮苗→脱毒→生根→试管苗移栽→大田栽培的整个流程。组培繁殖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快。
2.3适时移栽
翌年2~3月,新芽未萌发前或待芽苗抽出3~6 cm后,选阴天或雨天后带土移栽,这时光照不强,水分蒸发少,有利于成活。按株行距1.0m×1.0m的密度种植9 000株/hm2左右。栽时苗株与地面成30℃斜栽入土,下部土壤压紧,上覆松土盖过根头,栽后浇透水,提高成活率。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粉葛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早春未种前,选晴天进行化学除草1次。5~6月藤上架后,进行中耕除草1次。8月和10月各拔草1次,以利葛根吸收养分。
2.4.2追肥。粉葛的需肥量不大,要根据它的生长规律施肥3次左右,4月施返青肥,以腐熟人粪水为主,配施复合肥60~70kg/hm2;7月施复合肥600~700kg/hm2,以促使块根膨大肥;落叶后挖条沟施越冬肥,以农家肥为主,提高葛根的抗寒力和满足翌年葛根生长的需要。在生长盛期还可以结合浇水补施少量磷钾肥,以利葛根生长。
2.4.3搭架。葛根产生的不定根多,影响根的膨大。 为了不产生不定根,在畦间铺上不易腐烂的竹条或树枝,有条件的可以搭架,在两行之间每隔2~3m立1根木柱,柱间用铁丝连接,畦与畦之间绑上竹竿或铁丝,以利蔓攀缘。当苗高30cm时即可引蔓上架,减少藤蔓与地面接触,不但减少产生不定根,而且有利于光合作用。
2.4.4打顶摘花序。葛根分支多,影响生殖生长,应及时进行打枝、摘顶。当苗高15~20cm时,每穴留2~3支粗壮的枝,其余剪去。茎蔓长到1.5m以上时及时打顶,剪除过多的分枝,使叶片互不遮盖。防止茎蔓徒长,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光合作用。5~7月,应及时分期分批摘除花序,减少由于开花而消耗养分,以利块根膨大。
2.4.5病虫防治。粉葛病虫不多,一般较少用药,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及霜霉病。立枯病和炭疽病可用多菌灵600倍液或速克灵600~800倍液防治,霜霉病和叶枯病可用甲霜灵或叶枯灵600~8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蟋蟀、金龟子等。蟋蟀可用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喷杀,金龟子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于5~6月喷于叶面。
3采收
粉葛田间栽培一般2年即可采挖,采挖时间为当年11月到翌年3月。采收时,从地面开裂处把葛株基部的泥土小心挖开,露出块根头部,用剪刀将大块根从茎基部剪断,采大留小。采挖时,可结合冬季施肥,为下年葛根生长打下基础。挖出后覆平泥土即可。挖出的根,经清洗刮皮、粉浆过滤、沉淀、干燥,即可得银白色的纯天然葛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