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来源 :生物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克隆与表达大肠杆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基因。方法:应用PCR技术从E.coli B121(DE3)的总DNA中扩增出1.1kb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将其连接到PGEMT载体上,测序证明正确后再将目的基因插入大肠杆菌高表达载体PET28α中,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与分析。结果:SAM合成酶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量达到23.6%,酶活达到4.17μmol/h·ml。结论:大肠杆菌表达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红色荧光蛋白在里氏木霉中的表达方法,为深入研究里氏木霉中纤维素酶的合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分离了里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Ⅰ(CBHI)的启动子(Pcbh1)和终止序
目的:建立阿扎霉素B的分离与纯化工艺。方法:将阿扎霉素B的发酵液进行加热处理后,采用乙醇-乙酸乙酯的浸提系统,进行结晶、重结晶和柱层析制备。结果:发酵液经600℃热处理30min后,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和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开停机计划不够合理,导致两个蓄能电站不能均衡使用。针对此问题,提出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对每个电站的日抽水量进行预测,并在日负荷曲线
吲哚乙酰胺途径是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avastanoi)中发现的IAA生物合成途径,该途径尚未在植物中发现。色氨酸单加氧酶(IAAM)是该途径
以脱脂豆粕粉为原料,接入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发酵,通过菌株所产蛋白酶作用于豆粕粉中的大豆蛋白将其水解为大豆多肽。以蛋白酶活力及水解度为指标逐步筛选降解豆粕的
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等资料对川东南地区地温场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乌江彭水长溪温泉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温泉形成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