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S(rdy-/-,p-/-)大鼠虚中夹瘀证实验评价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8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论证视网膜色素变性经典动物模型RCS(rdy-/-,p-/-)大鼠具有的"虚中夹瘀"的病理机制。

方法:

实验研究。将10只RCS(rdy+/+,p+/+)大鼠(雌雄各5只)设为空白组;RCS(rdy-/-,p-/-)大鼠共10只(雌雄各5只)设为模型组。观察2组大鼠的一般形态学及行为学特征,评价2组大鼠的生物学差异。ELISA法测定其虚证和瘀证指标,虚证指标包括视网膜匀浆组织中cAMP、cGMP含量和cAMP/cGMP值以及血浆中前列腺素(PG)、雌二醇(E2)含量;瘀证指标为血浆中P-selectin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2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对2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模型组大鼠明显消瘦、神疲乏力、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被毛蓬起无光泽、易受惊吓、食量小、大便略松软,其中雌性大鼠血浆中E2含量值明显低于空白组的雌性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3);雄性大鼠血浆中PG含量值低于空白组的雄性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3)。空白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匀浆cAMP、cGMP、cAMP/cGMP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7、12.63、11.76,P < 0.001)。当血流切变力分别为5/s、100/s、200/s时,模型组大鼠血黏度值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4.40、6.80,P < 0.001)。模型组大鼠血浆黏度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25,9.08,6.15,P < 0.001)。模型组大鼠血浆中P-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03)。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明显较空白组紊乱,视网膜厚度萎缩变薄,病变主要位于视网膜外层及视锥与视杆细胞。

结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经典模型RCS(rdy-/-,p-/-)大鼠具有形体消瘦,肾精亏虚且虚中加瘀等病理生理特点。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丹皮酚磺酸钠对小鼠实验性免疫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2眼)Balb/c小鼠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1%丹皮酚磺酸钠组(C组)、2%丹皮酚磺酸钠组(D组)、色甘酸钠滴眼液对照组(E组)、奥洛他定滴眼液对照组(F组),每组6只。以鸡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免疫B、C、D、E、F组建立免疫性结膜炎动物模型;7 d后,A组和B组
目的:研究microRNA-127(miR-127)在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miR-127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和SP6.5与正常葡萄膜黑色素细胞UM95中的表达水平。细胞实验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miR-127和阴性对照(NC)转染入M23和SP6.5中,并应用细胞增殖实验法(MTS法)和流式
目的: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对睑裂斑和翼状胬肉进行结构成像和厚度测量,以了解病变的结构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利用Optovu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仪(OCTA)的前节模块对2018年1-4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25例(30眼)研究对象进行鼻侧球结膜成像,根据诊断分成睑裂斑组8例(10眼)、翼状胬肉组9例(10眼)和正常眼组8例(10眼)。分层测量距离巩
目的:观察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患者自然病程进展的远期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2015年1-6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MTM患者48例(96眼),于2017年1-6月进行患者回访,间隔时间为2年。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眼轴、B超、眼底彩色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根据随访初期OCT显示的黄斑病变形态将对象分成黄斑结构正常组(39
目的:分析钝挫伤后外伤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手术率和降眼压用药情况,评价眼外伤评分(OTS)对钝挫伤后外伤性青光眼的预测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收治的眼钝挫伤患者265例(267眼)。对伤后初始视力、损伤分区和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等伤情给予评估并进行OTS评分。采用卡方检验、直线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钝挫伤患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配戴后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以及光学治疗区大小及偏心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3-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31例(31眼),测量戴镜前及戴镜1个月后的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角膜高阶像差,分析光学治疗区大小及偏心情况对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影响。对比敏感度以对比敏感度函数对数曲线下面积(AULCSF)衡量大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的超高度近视(眼轴≥27 mm)白内障手术患者53例(81眼),依据眼轴将患者分为< 29 mm、29~31 mm、> 31 mm 3组。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以及微视野检查。数
目的:评估及验证中国人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否与NDP和FZD4基因突变有关。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的6对12例双胞胎ROP 3期患儿,平均胎龄为31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 252 g,均为出生后4~6周,进行临床及基因检查,通过外周血人基因组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Sanger测序。结果:12例双胞胎早产儿ROP 3期患儿中
目的:观察调节异常所致远或近视力下降的临床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视力下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经验光和视功能检查确诊的因调节异常导致视力下降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联合睫状肌麻痹剂并行反转拍、调节交替训练和Brock线等视功能训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