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类型胆囊管的处理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对某些特殊类型胆囊管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组12 000例LC中约5%的胆囊管具有特殊解剖或病变解剖形状,对其腹腔镜下的处理技术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因直径过细而漏夹闭或直径过粗而夹闭不全的胆囊管术后出现胆汁漏,1例因胆囊管电热损伤,于术后第9天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其余病人均获得一期恢复.结论 LC术中宜根据这类特殊胆囊管的具体病变和解剖,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来避免常规方法可能带来的诸如胆囊管残端漏、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留结石等并发症。

其他文献
分别用有丝分裂原和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SPF鸡全血,经低速离心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脾脏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PBMC和脾脏细胞进行刺激,用3H-TdR掺入
目的 探讨热休克反应(HSR)对高温诱导的循环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2个实验:(1)HSR的保护作用.大鼠分为2组:热休克组、对照组.热休克组予热休克预处理,对照组则否.两组常温恢复20 h后予以热暴露至死亡,监测记录血压、心电.运用Chart软件获取平均动脉压(MAP)、生存时间等数据.(2)作用的机制.大鼠分为3组:热休克组、对照组和常温对照组.常温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前两组处
本文复习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方法,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和常见甲状腺疾病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的骨膜瓣和比目鱼肌瓣联合移植,覆盖骨折并骨外露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带血管的腓骨膜瓣包绕骨折端,骨膜瓣的外周再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覆盖,修复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19例.结果术后2个月有明显的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4~6个月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肌瓣全部成活,仅有其中4例远端边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创面愈合.结论应用带血管的骨膜瓣和比目鱼肌瓣联合移植治疗难治性骨折并骨外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胃、肝脏及胰腺损害的特点及程度.方法分析152例pSS病例中合并胃、肝及胰腺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pSS胃损害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常见(77.8%),发病年龄不同其萎缩区域亦不同,在萎缩程度与肠上皮化生方面明显轻于单纯CA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SS合并肝损害的发病率为28.9%,重度肝损害发生率3.3%,pSS伴丙型肝炎病
目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方法对40名20~45岁正常人行齿突CT扫描,测量齿突基底冠状径与矢状径、齿突长度、枢椎总高度、齿突轴心线与C,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10例齿突骨折患者,其中Anderson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6例.骨折端无移位4例,移位小于5 mm 3例,移位大于5 mm 3例.新鲜骨折8例,陈旧骨折2例.牵引复位后,在C4,5水平右胸锁乳突肌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