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尔关于现代宗教形而上学重建的构想——从外在的超验对象到内在的生命品性

来源 :现代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
其他文献
唐君毅认为《大学》“格物致知”义的演进,即是把科学之知与中国传统德性之知相融合的尝试。以道德理性为根本,融合朱熹与王阳明对《大学》的解释,重订《大学》文本次序,彰显“本
利用[2,3-f]吡嗪并[1,10]邻菲罗啉(PyPhen)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新型的锰配合物[Mn(PyPhen)2Cl2],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
研究了不同香蕉品种的提取物及其添加方式和质量分数对霍山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并对香蕉上清液的可溶性糖质量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1/2MS附加质量分数为20%菲律宾香
"夸张的怀疑"是笛卡尔得出其形而上学第一命题的方法,亦被胡塞尔认为在现代哲学中首次揭示了"意向性"概念的内涵。依据它的机制,"我思"的确定性意味着"自由意志的确定存在"与"持续现前
20世纪,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怀特海的形而上学与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似乎是三个孤立的哲学事件。通过考察梅洛-庞蒂与科学论各自的历史嬗变,本文将论证晚期梅洛-庞蒂的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