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失与复归:高校德育目的何以诠释人性向善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99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具有向善的可能。不论是内心的善良还是外在的完善,高校德育都应该起到引导作用。然而高校德育目的偏重其工具性价值取向,偏离了其促使人性向善的本体性价值。本文试图从道德本质层面对之进行归因分析,并探寻出人何以成其是。以此从善待自然属性、人是目的、走向类主体来引导高校德育复归人性向善的轨迹。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体系是在工业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则是在大工业、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中形成的,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是职业教育与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维度密切相关性,而
[摘要] 文化以教育为生命载体,文化的形成及延续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中国数千年超稳定农耕文化排斥科技创新,折射出大学文化中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以及对通过保障学术自由来达到探究真理、运用知识服务社会这一大学文化传统的漠视,使得大学长期疲于应付行政命令,而忽视真正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以文化创新为实现机制,培育服务社会的组织文化并加以制度化,促使大学与现代社会实现互动。  [关键词]大学文化服务社会学
[摘要]我国公立高校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其所有权属于单一主体——国家,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受到了政府过多的干预,导致了其自生能力的不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明晰产权结构、划定各自的权责范围的基础上,推进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分化基于财产所有权而形成的控制力,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权,提升其自生能力,以促其更好地为經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公立高校产权改革
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的重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教育的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的支持,二者相互扶持、相互促进。从事教育研究,须先理清"教育""社会""教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