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载量巨细胞病毒(CMV)血症抢先治疗的时机。
方法选择2014年9月1日—2015年2月28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新发低载量CMV血症且不伴明显CMV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检测血浆CMV DNA,每周检测2次,直至移植后3~6个月。CMV DNA>1×103 copies/ml定义为CMV阳性(CMV血症);"低载量"定义为CMV DNA 1×103~5×103 copies/ml。2014年9月1日—10月31日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确认CMV血症后即刻开始抗病毒治疗;2014年11月6日—2015年2月28日的5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初始未行干预。观察两组的病情演变及抗病毒治疗情况。
结果(1)试验组自行转阴者17例(29.3%)。(2)试验组41例患者先后接受药物干预,26例(44.8%)在第2次CMV检测阳性后接受抗病毒药物干预,其中18例CMV DNA>5×103 copies/ml,8例低载量病例中,合并发热2例,合并膀胱炎2例,无症状者4例;11例(19.0%)患者在第3次CMV检测阳性时开始药物干预,其中5例CMV DNA>5×103 copies/ml,6例低载量病例中,合并发热+腹泻1例,无症状者5例;分别在第4次及第5次CMV检测阳性时开始抗病毒治疗者各2例,CMV DNA均>5×103 copies/ml;需药物干预的这41例患者中,首选更昔洛韦者35例,膦甲酸钠者6例。(3)病程中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试验组[(1.63±0.41)×109/L]与对照组[(1.58±0.36)×109/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病1周内CMV DNA>5×103 copies/ml的例数为19例(32.8%),对照组为12例(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MV转阴中位时间为21 d,对照组为1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病程中均未出现进展为CMV病者及CMV相关死亡者。
结论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低载量CMV血症患者,部分可自行转阴,可避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毒性而获益;在密切监测CMV载量变化的情况下,适当延迟抢先治疗的启动时机,不延长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及增加进展为CMV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