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狄更斯,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主义时代。在其作品中都是通过好人或者是受害者来进行描写。为此,本文笔者便从《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关键词:《双城记》;批判现实;浪漫主义
  作者简介:门鹏锐(1982.12-),男,陕西咸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
  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而能够更好地对《双城记》作品中的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对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语的进行理解。
  一、《双城记》中对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表达
  狄更斯在作品中强烈谴责法国大革命中的极端暴力行为,其中讲述了两个城市的故事,他对不理性的革命冲动,主张用“人道主义”、“爱”和“宽恕”来消除社会和阶级冲突。为了很好地展示这个复杂的主题,狄更斯用了很多技巧在这项工作中的表现,包括使用的符号,它的用途是完美的。在小说,自然风景,色彩,声音和人物动作选择性地融入到符号世界中,狄更斯,变成作者思想的寓言形象。
  第一,颜色的符号。在两个城市的故事,查尔斯狄更斯巧妙地使用了两种对比颜色,红色能够有效地扩大和深化小说主题。在西方文化中,红色是血的颜色。红色经常使西方人联想到“血”、“革命”、“暴力”和“危险”等方面,许多视觉都是红色。狄更斯给了他们不同的暗示,进而能够表达小说的复杂主题。在五章中,狄更斯首先强烈地描述了红色。大酒桶已经掉了,在圣安托万巴饥饿的路人停下来抢了红酒,红酒在地上到处都是。它有沾满了许多双手,也有许多人的脸上都是。而这一幕出现在爆发的法国前夕革命,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使社会逐渐混乱,使到处都是一片荒凉。饥饿的法国人民要推翻封建贵族的专制与暴力革命,以此来改善生活条件。伴随着故事的发展,“红”逐渐进入人们的疯狂。这一转变贴切地表达狄更斯思想:暴力革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消除阶级斗争;反之,杀戮和报复就会使人失去他们的感觉变得麻木,嗜血,并成为一个新的压迫。使得与“红”风暴鲜明对比。
  第二,声音的象征。除了颜色的符号,狄更斯还创造了许多声音符号来衬托主题。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风的声音,雨的声音,雷声,海浪荡漾在小说中,他们融合的有力交响曲。其主题是反复出现的“呼应的脚步”。
  二、《双城记》中的浪漫主义表达
  在两个城市的故事,浪漫的爱情,离别和团聚浪漫的人物,这些都是以浪漫的形式来表达。尽管狄更斯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却把浪漫主义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并且在处理的情节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和奇怪的转变,这是戏剧性的。它也可以被归类为一个特征,那就是展现了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故事色彩。
  在《双城记》中,利用外部观察总比其他作家更为精细和深入。狄更斯,用他的创作能力和他的观察材料,没有记录,但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读者被狄更斯的作品迷住了,这是艺术创作。在作品中有很多的傲慢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反感这样的傲慢和自负的人。我们感兴趣的是狄更斯的想象力,因为它们是不同的我们曾经认识的任何人。狄更斯可以利用幽默和夸张,改变丑陋的一面,只有在生活作品中展现艺术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艺术美。所以,普洛丝小姐,曼奈特的忠诚的,红色的脸,使得少女变得生动和快乐。狄更斯被赋予了浪漫的气质。他的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情感,他总是突破客观生活的描绘。狄更斯自己意识到,他的艺术是一种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三、作品中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我们可以看到该部作品和狄更斯其他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尽管狄更斯是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一个城市的故事中,把浓浓的浪漫色彩城市的故事真实地反映各种冲突中,经常表现出各种不和谐,怪癖,萧条。在狄更斯笔下的细节充满了独特性,经过笔者的研究,这些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鲜明特点。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故事,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批判现实主义,狄更斯的态度,透视,揭露社会的笔触是特别的犀利,充满了批判的现实主义,但童话中的人物漂浮在“真空”中的城市,曼内特医生,故事的情节发展是都是从悲痛到喜悦,善与恶都有其结果,童话般的结构有着明显的浪漫色彩。一个故事的结尾几乎是完美的,它是作者的视野,良好的未来社会,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作家在他的脑海中显露。该部作品是一个能够很好解释狄更斯查尔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同时,狄更斯对于戴尔人物形象的设计中,将其塑造成为充满理想的青年,在个人情感上,他总是钟情于故事的女主人公露西,戴尔非常尊重露西的选择,并没有将其情感强加在他身上,直到最后使得他知道他的等待是有收获的,从这一点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是狄更斯对于浪漫主义的构建,使得每个故事都是充满了各种丰富的内涵。
  总的来说,关于《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该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亮点。通过对人物形象以及丰富的情节设置,使得整个作品都是充斥着批判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整个社会的思考。在构建批判现实主义的过程中,狄更斯灵活地运用各种象征手法,利用颜色的表达,进而传达出狄更斯对革命的态度。在对于作品人物中的爱情,狄更斯总是以一种浪漫的手法来进行构建,从而可以更好地传达出作品中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伍厚恺,论《双城记》的艺术特色[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刘茵,从《双城记》中颜色的象征意义看中英颜色文化异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基督教及《圣经》对英国各阶段不同的文化的影响出发,探讨基督教及经典著作《圣经》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基督教及《圣经》在英国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英国文化;《圣经》;基督教,影响  作者简介:关振宇(1984.12-),女,汉族,甘肃兰州市人,文学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方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今昔物语集》是日本现存的最大的说话集,同时作为一部佛教说话集为了达到劝善戒恶的目的,除佛教故事外还收录了大量的灵异故事。天狗则在《今昔物语集》中首次担任了多个故事的主角,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天狗;反佛法性;佛教的宽容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
摘 要:《哥儿》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生性鲁莽,没有人生目标的青年,在父母双亡之后,离开江户,去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做物理老师的故事。期间受到了来自校长、同事的排挤,也亲眼目睹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同事被排挤走。后来忍无可忍,和一个性格爽直的同事一起,狠狠地教训了那两个卑鄙小人。  关键词:《哥儿》;创作背景;叙事手法;语言风格;讽刺;赞美  作者简介:李俊潇(1988-),女,南昌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日语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尼克形象,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尼克形象系列作品所隐射的关于海明威自传的因素,并探究尼克形象系列塑造的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主题以及海明威本人。  关键词:海明威;短篇小说;尼克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  海明威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享
摘 要:美国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是一部描写黑人女权主义的小说,描述了西丽在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从失去自我到实现自我及完善自我的转变和成长历程,小说还描述了黑人女性群体在反抗性别和种族的压迫下,彼此关怀,互助互爱,共同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及和谐的生活,黑人女性的精神无时无刻启迪着当代女性争取独立的价值观。  关键词:《紫色》;妇女主义;当代女性  作者简介:张胜芳(1991.3-),女,
摘 要:赛珍珠作为一位美国女作家,其对我国的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相当了解,因此其创作了大量丰富的农村题材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截至今日,仍焕发着强大的艺术张力和文化扩力。而且作品中对“土地意象”的丰富诠释,展现了其对中国农村“土地”这一主要元素的丰富认知。虽然赛珍珠为外国作家,但其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已经远远突破了其身份界限,实现了对土地主题的深度归纳。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土地”一词的认识入手,结合
项目课题:本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委托横向课题《大学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038-965310)研究成果。  摘 要:如果单纯地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分析日语文学,就会发现它的创作背景很复杂,而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让日学文学在创造过程中具备了多种营养,让文学创造者有多种题材可以涉猎,使得文章更具有内涵与深度,而想要深入的分析一部文学作品,就必须要从这部作品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