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的几点探索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三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教学工作的最主要部分之一。从学生的角度讲,这个部分学的程度如何,对学生的中考成绩、价值观的培养,良好品格的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国家的角度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我国和政府在改革开放新阶段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少年儿童时期,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未成年人教育任重道远。
  一、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去确立教育目标,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之中
  检讨和反思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会发现,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灌输给青少年。并在不自觉中从整体事业的视角,把青少年作为传输先进价值体系过程中的一个被动的客体,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青少年自身社会性发展的需求相脱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大的、抽象的、理论性的、与孩子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甚至是相对较为空洞的观点、理论转化为孩子们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整体教育观念和价值的思考和转变。其核心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化“强制性的观点灌输和行为制约”为“全面的人生发展辅导”
  在社会价值观念上,祖国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利益方向、诚信守纪、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和谐与包容等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当代青少年自身成长发展、积极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行为能力上,对他人的理解、包容和接纳的能力;对社会元素,包括祖国、人民、制度价值的适应能力;通过创造性劳动,实现“天人合一”的能力;正确地认识、评估、接纳自我的能力等四种能力,反映了道德价值的几个基本关系,既是一种规则能力,也是一种在价值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而情感则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人生存状态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生存环境的优劣、更关系到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状况。当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如经常面对一种正面的如尊敬、信任、赞美、喜悦、热情等情感及态度的话,他必然会是精神愉快,获得支持的;反之,一个人总是处于仇恨、嫉妒、厌恶、冷漠、怀疑、恐惧等负面情感和态度时,他必然会情绪低落,远离人群。所以,培养孩子对祖国、人民、劳动、科学的正面情感,激发孩子对损人利己、愚昧无知、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等负面情感进行调整的情感能力,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略。
  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改“把真理交给孩子”为“带领孩子去寻找真理”
  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带领孩子去寻找真理”,就是真正把未成年人放在教育的主动者的地位;真正实现未成年人的积极主动探索状态;真正改变主流价值观念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积极灌输自说自话、被教育者消极接受不激不动的状况。
  四、以变迁中的社会为道德教育的背景,敢于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新的挑战,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让孩子心目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真实的现实社会基础之上
  作为先进的社会思想体系,其特有的抽象性、超前性,往往会使得这些价值理念与社会现实生活,特别是孩子的世界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常看到的小学共产主义、中学社会主义、大学爱国主义的道德教育层次跌减的现象,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主流价值体系教育与现实社会巨大作用间的博弈;而遍布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念表达与实际行为选择两种模式、两种话语体系的现状,更是可以从青少年基础的道德教育中找到端倪,甚至源头。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渗透在现存中国社会生活之中的、活生生的、影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思想价值.是引导未成年人完成社会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成功教育的内在原则。对未成年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未成年人真实的现实生活。所以,以变迁中的社会为道德教育的背景,特别是要敢于把现实社会道德领域中一些新的挑战放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是今天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价值选择能力代替接受面面俱到的主流意识教育,成为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企业家包机送高分学生进京值不值得称赞,是不是捐助贫困学生更好?富家子弟在海外被害,该痛剿罪犯还是给他们及其家庭以道德上的拷问?忙的时候,花钱雇人为未成年人做家务合适不合适?诸如此类的问题靠我们一一为孩子解读是永远也解读不完的,只能充分发挥未成年人自主认知的功能,把问题交给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形式(讨论、辩论)来引导他们不断进行价值辨析。
  例如,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如果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青少年流行文化“两张皮”,互不对接,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有价值的教育。所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推进青少年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当代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是教育者和青少年共同面临的任务。这包括认真研究、积极面对和引领青少年时尚及流行文化,培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健康社区文化、特色企业文化等。
  德教育是通过向人们传授道德知识和讲解道德理论,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不过,其涵盖的基本内容和层次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所必须充分注意的。
其他文献
一种有分散在连续油相中的不连续水相的W/O乳液,所述连续油相中有线型硅酮聚醚、α,ω-二烯交联的硅酮弹性体和非离子有机乳化剂。所述W/O乳液不含利用含硅原子的不饱和化合
摘要:在实施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也有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过程,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激趣环节;尝试与拓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
尽管万宝常老师的名字起得牛哄哄的,就跟财神爷似的,一副多财多福腰缠万贯的派头,但是,万老师的一生是坎坷失意的一生。尽管如此,郭沫若先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是“隋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