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对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的理解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唐王勃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家耳熟能详。古往今来理解、赏析它的文章也很不少。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是目前比较权威的阅读欣赏唐诗的参考资料,该书第22页对该诗作了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字面意思是:关中大地护卫着我们现在所在的京城长安,遥望你友人此去的蜀川之地一片风烟迷蒙。
  《唐诗鉴赏辞典》作了这样的解析: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明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统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这样的解析,单单说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所,是不是略显简单肤浅?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联系王勃坎坷的仕途经历,通过对全诗意境的把握,通过对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写诗的一气贯通的思路心境的揣摩,作了以下的理解:
  气势雄伟、坚不可摧的皇城宫殿,日夜有众兵把守,皇帝就住在其间,就在我们身边,皇城外围更有广袤的三秦大地护卫,在这里做官心尽可高枕无忧,丝毫不用担心外敌的入侵、异族的骚扰,身体上满可以平平安安,仕途上又可以随时得到皇帝的亲睐、提携、关照。一句话,在京城做官太平无事,倍感安全。
  而友人你此去的蜀川蛮荒之地,遥望彼处是一片风烟迷蒙。这“风烟”一语双关,既是实指眼前所见,又是虚指友人此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充满艰险的人生旅程,吉凶看不清,是非没把握,从而流露出对友人人生旅途的深深担忧以及想挽留友人而不能的万般无奈。
  我在京城安全无忧,你去蜀川吉凶难料,叫我怎么舍得你离去呢?
  这样的理解与诗的下半部分相当吻合。颔联另起角度:其实,我与你的心情不用说了,也是一样的啊,谁叫我们都在外做官呢?在外做官自然少不了要面对是非吉凶,就是我现在有点安全感,仕途较顺畅如意一点也只是暂时的,仕途不顺,人生无常,朋友离别是常有的。既然这样,我们只有想开些啊!这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颈联、尾联对将要离别的友人的劝勉。可以说,一、二两联是谈仕途的感受,由做官、离别再谈到三、四两联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劝勉。
  因此,对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作这样的理解,笔者以为可以充分调动这一联十个字的信息资源,更自然、更贴切、更衔接、更贯通,更符合作者的初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作者通联:江苏射阳特庸中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且在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施耐庵的《水浒传》。人教版《语文》在九年级上册中编选了《智取生辰纲》的基础上,又在附录中以《〈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为题对《水浒传》做了简单的阅读推荐,且又编选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  《水浒传》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文学价值极高,学生又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因此,确实有推荐和指
记不清是怎么开始与邹贤敏老师交往的了,那些细节,当时的情景,竟至于模糊。大概那时还年轻,评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没有论文,于是,课余我就把自己和学生做的活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写出
1 病症特点眩晕是指头目晕眩,轻重不一,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头部昏沉,或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至扑倒,或兼目涩耳鸣,腰膝酸软或胸闷、恶心,急躁易怒等,可突然起病,也可逐
学习汉语言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关键还在于实践。只有经过广泛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逐步掌握语言、创造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项,光反复讲未必管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学习汉语言的方式有多种,如果说声情并茂的朗诵是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基本方法,那么合情合理的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育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接班人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利用艺术作品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