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近交系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制组和诱导组(每组供、受者各8只).对照组:供肝不用任何药物处理;抑制组:在获取供肝前24 h,经供者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20 mg/kg进行预处理;诱导组:在获取供肝前24 h,经供者腹腔注射HO-1诱导剂
【机 构】
:
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65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近交系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制组和诱导组(每组供、受者各8只).对照组:供肝不用任何药物处理;抑制组:在获取供肝前24 h,经供者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20 mg/kg进行预处理;诱导组:在获取供肝前24 h,经供者腹腔注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5 mg/kg进行预处理.获取供肝后,在4℃UW液中冷保存24 h.肝移植前检测供肝HO-1的表达水平;肝移植后6 h采血并获取移植肝标本,分离培养枯否细胞;检测受者的肝功能;检测枯否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观察移植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枯否细胞CD14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移植前诱导组供肝HO-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移植后诱导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明显降低;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枯否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含量减少;而且枯否细胞上的CD14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也明显低于抑制组.结论 诱导供肝HO-1表达上调可能抑制了枯否细胞的激活,从而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他文献
2.两组受者肝移植后出现进展性肾功能不全(PRD)的比例比较:在三联组[吗替麦考酚酯(MMF)+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糖皮质激素(S)]和二联组(CNI+S)受者中,3年内无PRD的比例分别为36.8%和30.8%.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二联组比较,三联组未发生PRD的比例较高(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基线特征后,出院时使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是使PRD风险降低
评估移植肾功能对于肾移植受者的随访和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肾小球滤过率(GFR)被认为是所有评价肾功能方法中最好的一种.目前常用的肾功能评估方法包括:检测血肌酐浓度和根据血肌酐值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除此之外,还有测量出的肾小球滤过率(mGFR).血肌酐浓度检测简单,检测成本低廉,而且易于管理,但准确性和敏感性较差。
21世纪以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移植医学相关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已趋成熟,临床肝移植、肾移植等大器官移植水平已与国际水平接近,成功挽救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
2010年5月1-5日,第十届美国移植大会(ATC)在圣迭戈举行.在此次国际性器官移植大会上,汇集了有关如何保护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肾功能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益处等最新研究.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近几年来,尽管供者来源于地区性或国家性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但仍然受到检索成功率低、从检索至移植实施所需时间较长等问题的制约,尤其少数族裔或需要尽快移植的患者无法及时得到供者的造血干细胞~([1])。
肾移植术后上尿路结石少见,但因患者的特殊性及解剖异常,治疗较复杂.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该类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血脂异常的趋势、相关发病因素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2008年间在北京地区8所医院肾移植中心接受肾移植的1032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前以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血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的变化趋势,按时间段分层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的差异,免疫抑制剂对血脂的影响
肝移植术后多种因素可导致胆汁淤积,由他克莫司(Tac)或环孢素A(CsA)所致的胆汁淤积,可通过二者之间的转换来处理~([1]),但仍有少数患者在进行转换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仍不能缓解.本中心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间的22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采用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4例发生Tac所致的胆汁淤积,我们将Tac转换为西罗莫司(SRL),3例的严重胆汁淤积得以缓解,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功能丧失后动脉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远期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的患者行移植肾动脉栓塞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移植肾大小及其血流情况,并记录血压、尿液变化以及有无与移植肾相关的并发症. 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移植肾动脉栓塞术,术中和术后均没有发生与介入栓塞术相关的外科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行
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肾移植受者的近期存活率,但并未显著提高远期存活率,心血管疾病(cardiovflscular disease,CVD)是影响受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受者带移植肾功能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