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女性意识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女大学生摒除依附、从属、平稳、中庸等就业方面思想上的陋习,树立自立、上进的就业观,以及自强自尊、开拓进取、不畏艰苦的就业精神。
【关键词】女性意识 女大学生 就业指导 运用
【中图分类号】f2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1
1 何为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2 女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统计和分析
由于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观念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的影响,导致很多女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趋于保守化,具有传统性、从属性的特点。从调查结果来看,60%的女生选择了更看重家庭;73%的女生希望配偶比自己强;66.7%的女生选择了“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支持丈夫、照顾孩子而在事业上做出牺牲和放弃社会活动”;49.2%的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点道理”;54%的女生首选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发展前景好或者收入高和离家近等因素。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当代的中国女性,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仍是以家庭为生活中心,以丈夫为寄托和希望,以稳定安逸为追求目标。
3 用女性意识指导女大学生进行就业观的自我调整
女性意识的理论告诉我们,女性应该学会世俗社会规定的各种才艺的同时,更要具备成熟的思想和一定的才智,从而具备独立的人格。这样才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才不会被当成花瓶或者附属物。在女大学生就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努力迈出的那一步,女生有必要实施自救,“不抛弃、不放弃”是自救过程中朴素的真理,依赖他人的选择终究是不现实的。
女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匆忙嫁人,或在家啃老的女大学生人数增加,或者女性永远处于职业发展的底层,由此而来的后果是人才资源浪费,同时会打击父母对女孩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如果经济不能自立,还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地位降低,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运用女性意识,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指导她们对就业观、择业观以及人生观进行自我调整。
一要培养良好的择业就业心态,改变眼高手低、千金小姐、精英心理,端着架子,会丧失很多机会,先上岗后就业,放下架子,提高自己的选择机率。如虽然近日经常看到一些报道,一些毕业女大学生渐渐把忙着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找老公上,但在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后,我校女大学生在毕业后的首选问题上,73%的女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25.4%的选择了“找个喜欢的工作”,而选择“找个条件好的人结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先待业”的人寥寥无几。
二是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岗位,发挥女性自身优势,提高择业能力。与男性相比,在智力上,在细腻的技术上,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上,公关社交上都有优势,不能妄自菲薄,找到自己的优势。许多岗位,如医护行业医生护士短缺;文秘岗位,女性细腻周到。女大学生一旦选准岗位,凸显优势,变难为易。
三是逆向思维找思路,拓展择业视野。要响应全国妇联原主席陈慕华同志在1988年9月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六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向全国妇女发出的号召,树立“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变劣势为优势。如传统观念中认为过去女性不适合干的行业,现在也有一定数量的女生进入,如我院20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女生人数就占了19.5%,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女生占27.9%。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固然是男生更占优势,但是有些情况下,女生也凭借综合实力,爆冷胜出,如某学院2005年在挑选计算机专业留校生的时候,五人中有三个是女生,比例高达60%;我院土建专业2009届毕业生中最早签订就业协议的也是一个女生。
四是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辅导,使其具备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前不久的另一则报道,更是以血的悲剧击中了我们的心灵:一直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的、焦虑的女大学生刘伟,留下一本密密匝匝近10万字的日记,走上了不归路,花样年华因为不堪就业压力而悄然凋落。进行心理素质的辅导,即情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情商是自我心理的调整,包括抗挫折能力、抗诱惑能力、公关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智商决定成绩,情商决定成功,女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情商,就能在职场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以上是从对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来谈,我们以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举办专场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引导做好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对具体的就业难题进行疏通、答疑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 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的效果
我们强调女性意识,不是要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与男性平分秋色,达到和谐、融洽的目标。女性意识主张女性用一定的智慧保持独立,以便能在恋爱、婚姻以及就业择业的选择中用理智来去分析问题,以理智引导情感,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幸福。
根据对某学院在校女生和部分已经毕业的女生(共100名)的问卷调查,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后的女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和人生观有了一定的改变。女大学生们开始重视女性的自身发展是女性的自我完善,强调女性找回自我。
从被调查的中文专业08级学生的情况来看,女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得到加强。 41.8%的女生认为女性最重要的品质是“独立的人格”;34.3%的女生认为是才能,14.7%的女生认为是温柔的性情,只有4.9%的女生选择美好的外形,4.3%的认为是殷实的家境。这个调查结果也许还有点片面化和理想化,但是也能反映当代女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调查,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后,女大学生的就业观积极的一面也有所显露。针对传统的女性在就业中处于从属、附庸位置的情况,女大学生的选择也令我们欣慰。在问到“如果有一份你干得不错的工作,你会为了爱情或者家庭而放弃吗?”时,63.5%的女生选择了“不会”;68.3%的女生选择了“你找工作时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不会把和男友在一起”当个因素来考虑。
有些问题的调查结果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被调查的在读的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更具有创业、进取和奉献精神:如81%的女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愿意自主创业;68.3%的女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继续读研深造;77.8%的女生选择了“如果有发展前途,乐意接受经常需要加班的工作”,60.3%的女大学生乐意接受经常出差的工作。不过同样的问题的调查结果和我们对已工作的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有些偏差,如38%的已就业女大学生选择了“即使加班,也不是很乐意”。所以我们初步认为,这种丧失进取心,更愿意意为家庭奉献的情况可能在已就业,尤其是已结婚的职业女性中比较常见,因为家庭和事业总是难以兼顾。但是通过对在读女大学生的进取意识和自我意识地指导和不断强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女性职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参考文献
[1] 谢尧臣.浅谈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98-99.
[2] 李艳.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8:25-27.
【关键词】女性意识 女大学生 就业指导 运用
【中图分类号】f2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1
1 何为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2 女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统计和分析
由于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观念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的影响,导致很多女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趋于保守化,具有传统性、从属性的特点。从调查结果来看,60%的女生选择了更看重家庭;73%的女生希望配偶比自己强;66.7%的女生选择了“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支持丈夫、照顾孩子而在事业上做出牺牲和放弃社会活动”;49.2%的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点道理”;54%的女生首选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发展前景好或者收入高和离家近等因素。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当代的中国女性,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仍是以家庭为生活中心,以丈夫为寄托和希望,以稳定安逸为追求目标。
3 用女性意识指导女大学生进行就业观的自我调整
女性意识的理论告诉我们,女性应该学会世俗社会规定的各种才艺的同时,更要具备成熟的思想和一定的才智,从而具备独立的人格。这样才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才不会被当成花瓶或者附属物。在女大学生就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努力迈出的那一步,女生有必要实施自救,“不抛弃、不放弃”是自救过程中朴素的真理,依赖他人的选择终究是不现实的。
女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匆忙嫁人,或在家啃老的女大学生人数增加,或者女性永远处于职业发展的底层,由此而来的后果是人才资源浪费,同时会打击父母对女孩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如果经济不能自立,还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地位降低,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运用女性意识,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指导她们对就业观、择业观以及人生观进行自我调整。
一要培养良好的择业就业心态,改变眼高手低、千金小姐、精英心理,端着架子,会丧失很多机会,先上岗后就业,放下架子,提高自己的选择机率。如虽然近日经常看到一些报道,一些毕业女大学生渐渐把忙着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找老公上,但在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后,我校女大学生在毕业后的首选问题上,73%的女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25.4%的选择了“找个喜欢的工作”,而选择“找个条件好的人结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先待业”的人寥寥无几。
二是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岗位,发挥女性自身优势,提高择业能力。与男性相比,在智力上,在细腻的技术上,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上,公关社交上都有优势,不能妄自菲薄,找到自己的优势。许多岗位,如医护行业医生护士短缺;文秘岗位,女性细腻周到。女大学生一旦选准岗位,凸显优势,变难为易。
三是逆向思维找思路,拓展择业视野。要响应全国妇联原主席陈慕华同志在1988年9月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六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向全国妇女发出的号召,树立“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变劣势为优势。如传统观念中认为过去女性不适合干的行业,现在也有一定数量的女生进入,如我院20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女生人数就占了19.5%,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女生占27.9%。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固然是男生更占优势,但是有些情况下,女生也凭借综合实力,爆冷胜出,如某学院2005年在挑选计算机专业留校生的时候,五人中有三个是女生,比例高达60%;我院土建专业2009届毕业生中最早签订就业协议的也是一个女生。
四是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辅导,使其具备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前不久的另一则报道,更是以血的悲剧击中了我们的心灵:一直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的、焦虑的女大学生刘伟,留下一本密密匝匝近10万字的日记,走上了不归路,花样年华因为不堪就业压力而悄然凋落。进行心理素质的辅导,即情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情商是自我心理的调整,包括抗挫折能力、抗诱惑能力、公关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智商决定成绩,情商决定成功,女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情商,就能在职场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以上是从对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来谈,我们以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举办专场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引导做好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对具体的就业难题进行疏通、答疑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 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的效果
我们强调女性意识,不是要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与男性平分秋色,达到和谐、融洽的目标。女性意识主张女性用一定的智慧保持独立,以便能在恋爱、婚姻以及就业择业的选择中用理智来去分析问题,以理智引导情感,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幸福。
根据对某学院在校女生和部分已经毕业的女生(共100名)的问卷调查,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后的女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和人生观有了一定的改变。女大学生们开始重视女性的自身发展是女性的自我完善,强调女性找回自我。
从被调查的中文专业08级学生的情况来看,女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得到加强。 41.8%的女生认为女性最重要的品质是“独立的人格”;34.3%的女生认为是才能,14.7%的女生认为是温柔的性情,只有4.9%的女生选择美好的外形,4.3%的认为是殷实的家境。这个调查结果也许还有点片面化和理想化,但是也能反映当代女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调查,运用女性意识进行就业指导后,女大学生的就业观积极的一面也有所显露。针对传统的女性在就业中处于从属、附庸位置的情况,女大学生的选择也令我们欣慰。在问到“如果有一份你干得不错的工作,你会为了爱情或者家庭而放弃吗?”时,63.5%的女生选择了“不会”;68.3%的女生选择了“你找工作时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不会把和男友在一起”当个因素来考虑。
有些问题的调查结果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被调查的在读的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更具有创业、进取和奉献精神:如81%的女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愿意自主创业;68.3%的女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继续读研深造;77.8%的女生选择了“如果有发展前途,乐意接受经常需要加班的工作”,60.3%的女大学生乐意接受经常出差的工作。不过同样的问题的调查结果和我们对已工作的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有些偏差,如38%的已就业女大学生选择了“即使加班,也不是很乐意”。所以我们初步认为,这种丧失进取心,更愿意意为家庭奉献的情况可能在已就业,尤其是已结婚的职业女性中比较常见,因为家庭和事业总是难以兼顾。但是通过对在读女大学生的进取意识和自我意识地指导和不断强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女性职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参考文献
[1] 谢尧臣.浅谈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98-99.
[2] 李艳.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