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安全运动和安全避险、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多方面呈现,体育教师需抓住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契机,在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一、体能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案例:在一节篮球课的体能练习部分,教师设置了高抬腿100个、立卧撑20个、跳绳100个、仰卧举腿20个的体能循环练习,循环2~3次后,教师听到几名学生议论,学生A说“这个练习强度太大了,累坏我了”,学生B说“我没感觉多累呀,强度一点儿也不大”,学生C说“你俩知道运动负荷是怎么回事吗”,学生A和学生B摇摇头说“老师没教过呀”。
  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有的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体能的教学(把体育课当成训练课来上),而忽视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授,造成学生在练习或锻炼中不懂得有关运动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正如案例中的学生不知道运动负荷的概念。
  策略:针对上述案例,渗透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理论知识讲授。利用体能练习休息间隙讲解运动负荷知识,根据个人外在表现判定运动强度大小的方法等知识与技能。2.课中实践,加深印象。组建3~4人的小组,在体能练习中通过自测和他测脉搏,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脸色、汗量及呼吸,来判定该体能练习的运动负荷大小。3.学以致用,巩固所学。教师利用不同课次体能练习环节,提前准备好纸笔、夹板,摆放在每小组练习区域的空旷位置,练习开始前由小组长领取器材,根据不同课次体能练习的时间设计轮流让组内1名学生测试(1个课时1人测试时其他学生不停止练习)不同运动前后的心率、绘制心率曲线图、根据自己所学写出自己的运动负荷解析环节,从而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所学。
  二、技能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案例1:笔者学校跑道中间是篮球场地,在一节七年级体育课的50m跑测试中,1名学生在途中跑冲刺时,被篮球场中突如其来的篮球阻碍,该学生迅速跳过滚来的篮球,但身体还是失去了重心向前跌倒,这时该学生用手臂直接支撑触地,强大的冲击力造成了该生手臂尺骨桡骨骨折。
  分析:体育技能中有很多自我保护动作,如体操中的各种滚翻、障碍跑中的跳过、跃过障碍的方法、篮球传接球时的缓冲接球等,这些技能的运用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伤害。上述案例中,学生跳过障碍后,是可以利用滚翻来缓冲前冲力的,但该学生并没有这么做。由此可见,从技能掌握到实际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策略:教师在教授相关技能时,要注意让学生知道该技能的作用,在学生掌握所学技能后,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学会运用。如前滚翻的教学,教师课前讲解前滚翻是一种保护性技能,当身体向前跌倒时,可以利用前滚翻转化向前的力,从而保护自身手臂、头颈等部位,免受伤害;在学生掌握前滚翻技能后,教师设置模拟各种场景来运用该技能,如模拟跑动中被绊倒后运用前滚翻自我保护、模拟足球比赛中遇到对抗失去重心时运用前滚翻自我保护等,通过让学生体验各种场景下的运用,使其对该技能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场景能够熟练运用。
  案例2:蹲踞式跳远教学时,学生A活泼好动,身体素质较好,在进行完整的蹲踞式跳远动作练习时,由于学生A想挑战一下自己跳的远度,所以进行了多次完整动作练习。但多次练习造成该生体力不支,导致其在最后一次助跑时出现了小腿抽筋的现象。
  分析:初中生喜欢挑战自我,在同学面前又往往想展示自我,这种心理使有些学生不知疲倦地进行运动,从而造成其运动疲劳甚至是运动损伤。上述案例中的学生就是由于运动过量导致了小腿抽筋。究其原因,是其不知道运动能够造成机体疲劳,从而导致机体做出不良反应这一健康知识造成的。
  策略: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可以根据小腿抽筋这一生理现象,将其与健康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讲授。如教师帮助学生按压抽筋的腿时,可以一边实施一边组织学生学习按压手法;同时,引导学生对出现抽筋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症状,有什么表现,如何处理。然后师生探究,弄清楚这种现象怎么去处理,总结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运动、拉伸按压、按摩等”。随后,在课的放松环节,教师加入处理小腿抽筋的自我按压手法和协同按压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健康教育,如準备活动时,告知学生正确的站姿会影响背部、腰部等部位健康;弓步压腿时,膝盖超过脚尖会造成膝盖损伤;投掷练习时,不遵守规则会造成伤害事故等。只要教师努力挖掘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知识点,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就能较好地在体育教学中点滴渗透。
  ——吕祥文(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201100);尹利民(上海市闵行区古美学校,201102)整理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9年11月26日至28日,江苏省小学武术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在无锡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举行。为期3天的活动通过名师讲堂、武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比赛、教师集体项目与个人技能展示、课堂教学展示、片段教学展示、教学研讨,对教师的武术技能、课堂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行了全面考察。活动不仅一展武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小学武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同时,武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困境
篮球比赛的时间越长,对学生的体能消耗就越大,攻防效率降低。核心力量的练习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能力。笔者通过篮球为载体,在篮球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核心力量。  一、仰卧起坐式  目标锻炼部位:腹直肌  练习方法:学生双手持球仰卧于垫子上,两腿屈膝左右分开比肩略宽,脚平放于地面,双手持球于头上方,腹肌主动收缩发力起身,迅速成坐姿同时用球击地,以此反复(图1)。  练习建议:每组60s,3组
无论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还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都为第8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但许多一线教师认为体育改革整体上轰轰烈烈,但总感觉越改越糊涂,越来越迷茫,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当新课程改革赋予一线教师较大课
近几年,“深度学习”渐成热点,无论是科研课题立项还是学术论文报告,深度学习都作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日益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甚至成为教学研讨中体现理论深度的用词。然而,究竟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的学习才算是深度学习?体育有深度学习吗?这些问题一旦深究起来却又似乎不甚清晰。笔者尝试对上述疑问进行解答。  一、深度学习的缘起与意涵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概念源于计算机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展示以深圳为代表的学校体育改革之路,2018年12月21日—23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深圳市教育局承办、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协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座谈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卫生处副调研员许弘、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张圣华、
一、细化课堂教学,突显“教会”特征  “教、学、会”是递进的关系,“教”是条件,“学”是路径,“会”是目标,“教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化教学内容、掌握基本概念、了解动作顺序、完成动作技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动作和掌握动作要领。当然不同内容、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有着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磨合、互相了解来完成
一、棒垒球运动进入小学课堂的路径  目前北京高校棒垒球开展比较普及,但小学的学校棒垒球开展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智力、思维发展程度有限,不能完成较难技术动作和战术思维,并且大部分小学在场地及安全性上难以保证。近几年,北京市一些区县虽然也在学校开展棒垒球运动,但多以运动队训练为主,能够被选拔参与训练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不能做到项目普及。  棒垒球运动从技术上讲,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教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保障。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既提出了新要求,又指明了新方向。  一、云南中考体育改革是党和国家全新育人理念的应然选择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發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
研讨背景:近年来,因教师管教、“惩罚”学生而酿成的家校纠纷事件可谓频频发生。每次事件发生后,舆论都会质疑教师的管教方式不当,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求严惩教师,加强师德教育;而教师群体却感慨,现在的学生“说不得”“碰不得”,谁知道批评、“惩戒”之后会引出什么麻烦。那么,究竟如何实施“教育惩戒”,如何在日常教学中管教违纪违规的学生值得探究。本期话题旨在通过对“教育惩戒”的研讨,厘清“惩戒”与“体罚”
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选取1月24日16:40至1月25日12:50,做了一个有意义的“社会心态CT”,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报告。结果显示,面对疫情,人们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性情绪,排在前五位的是担忧(79.3%)、恐惧(40.1%)、愤怒(39.6%)、悲伤(38.6%)、恐慌(33.4%)。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对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9013名中学生进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