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就识字教学的具体方法。从“加减法识字 、游戏识字”等五个方面做了全面而又深入的阐述,充分展示了“教有法而无定法,且贵在得法”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语文 识字 策略 多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在实践中,笔者的思考和做法如下:
一、采取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
1、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常用的汉字记得不太牢,我把相似的汉字归一类,用“加一加”或 “减一减”的汉字拆分法方法。例如:“日—白—田—目—甲—由—旦—电—旧”,“包—抱—泡—跑—炮”,“大—太—天—犬”;再如“草—早”,“苦—古”,“倒—到”。这种识字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构件(包括基本字、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2、随文识字法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阅读与识字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采取阅读分步识字法,大致分为三个步骤:讲读前,结合听读,自读,主要解决字音,并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中,结合理解课文,解决字义、词义,并巩固字音,初步了解字形。讲读后,先集中进行字形练习,后通过布置练习,再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巩固。
3、游戏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4、日 月 明》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课前我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水果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汉字“日、月、田、力、小、土、小、大、一、火、木、人、手、目、木、木、木、木、木、人、人、人、人、人。”在初读儿歌,初步认识了生字后,我出示准备好的漂亮的水果卡片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学生的眼睁得大大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他们被这些形状各异的水果吸引了。
“你们发现水果身上有什么?”
“有字。”
“上面的字都是小朋友们已经认识的,你们想不想玩水果找朋友的游戏?”
“想!”
我说游戏规则:“你手中的水果卡片上的字能和谁组成一个新字,你就去找谁做朋友,并读出你们俩组成的新字,如果读正确了我们就跟着你念一次,你的朋友找到了就换下一位小朋友找。”小朋友们,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汉字。
4、猜谜语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叫“秋”字谜面编成“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再如“男”字谜面编成“上边留一半,下边加一半。”这时,出示“雨”字,让孩子给它编一个谜面,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编着谜面。用猜谜语识字,让孩子忘记了枯燥乏味的识字课。
5、儿歌识字法
遗忘是低年级学生的通病。如果把生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那学生要忘记也很难,为了让学生的兴趣在新奇的识字学习情境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注意新奇的设计,以达到“寓思于趣,寓思于乐”的目的。如在教学“青、清、请、晴、睛”这组字时,我编成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个“告”字。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分了这些字。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感受识字乐趣,培养识字能力
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
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在课上,我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的形象的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我在课余剪了各种颜色的星星,上课时把它们贴在教室的黑板上(贴成六列,每列一个)。在每个星星底下写2个四字短语,让六位学生辨认,另外让六位学生当小裁判,老师当总裁判,识字达标的学生动手摘下属于自己的小星星。摘星星时学生的神情是那么骄傲、那么满足,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激励作用,这个情境的创设,把枯燥的生字变成了极富挑战的竞赛活动,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识了字,学了文,体验到了竞争的乐趣。
2、认一认、涂一涂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让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会认时,采用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平常认识哪些字,展示识字效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生活与识字结合,创造性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着生活。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如果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识字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升华学生的认识。例如教学汉字“牛”,就可以引到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开展。首先想到了喜欢喝的“牛奶”,与“牛”相关的“牛肉”加深理解。学生还可能想到了“奶牛”、“黄牛”、“水牛”等,学生能对“牛”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我还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用认姓名的方法识字;让学生搜集食品袋子或其他商品包装盒去识字;看电视的时候读屏幕上出现的字与电视发音比较去识字;和爸爸妈妈上街认店铺招牌或广告上的字。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识字的环境。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识字环境,能让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2]徐永凤.识字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云南教育报刊社.2011年第7、8期(合刊).
[3]周孝慧.合理利用游戏提高识字质量.师宗教育.《师宗教育》编辑部.2011年3月第1期(增刊).
【关键词】语文 识字 策略 多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在实践中,笔者的思考和做法如下:
一、采取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
1、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常用的汉字记得不太牢,我把相似的汉字归一类,用“加一加”或 “减一减”的汉字拆分法方法。例如:“日—白—田—目—甲—由—旦—电—旧”,“包—抱—泡—跑—炮”,“大—太—天—犬”;再如“草—早”,“苦—古”,“倒—到”。这种识字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构件(包括基本字、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2、随文识字法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阅读与识字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采取阅读分步识字法,大致分为三个步骤:讲读前,结合听读,自读,主要解决字音,并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中,结合理解课文,解决字义、词义,并巩固字音,初步了解字形。讲读后,先集中进行字形练习,后通过布置练习,再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巩固。
3、游戏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4、日 月 明》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课前我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水果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汉字“日、月、田、力、小、土、小、大、一、火、木、人、手、目、木、木、木、木、木、人、人、人、人、人。”在初读儿歌,初步认识了生字后,我出示准备好的漂亮的水果卡片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学生的眼睁得大大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他们被这些形状各异的水果吸引了。
“你们发现水果身上有什么?”
“有字。”
“上面的字都是小朋友们已经认识的,你们想不想玩水果找朋友的游戏?”
“想!”
我说游戏规则:“你手中的水果卡片上的字能和谁组成一个新字,你就去找谁做朋友,并读出你们俩组成的新字,如果读正确了我们就跟着你念一次,你的朋友找到了就换下一位小朋友找。”小朋友们,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汉字。
4、猜谜语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叫“秋”字谜面编成“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再如“男”字谜面编成“上边留一半,下边加一半。”这时,出示“雨”字,让孩子给它编一个谜面,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编着谜面。用猜谜语识字,让孩子忘记了枯燥乏味的识字课。
5、儿歌识字法
遗忘是低年级学生的通病。如果把生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那学生要忘记也很难,为了让学生的兴趣在新奇的识字学习情境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注意新奇的设计,以达到“寓思于趣,寓思于乐”的目的。如在教学“青、清、请、晴、睛”这组字时,我编成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个“告”字。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分了这些字。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感受识字乐趣,培养识字能力
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
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在课上,我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的形象的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我在课余剪了各种颜色的星星,上课时把它们贴在教室的黑板上(贴成六列,每列一个)。在每个星星底下写2个四字短语,让六位学生辨认,另外让六位学生当小裁判,老师当总裁判,识字达标的学生动手摘下属于自己的小星星。摘星星时学生的神情是那么骄傲、那么满足,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激励作用,这个情境的创设,把枯燥的生字变成了极富挑战的竞赛活动,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识了字,学了文,体验到了竞争的乐趣。
2、认一认、涂一涂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让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会认时,采用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平常认识哪些字,展示识字效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生活与识字结合,创造性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着生活。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如果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识字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升华学生的认识。例如教学汉字“牛”,就可以引到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开展。首先想到了喜欢喝的“牛奶”,与“牛”相关的“牛肉”加深理解。学生还可能想到了“奶牛”、“黄牛”、“水牛”等,学生能对“牛”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我还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用认姓名的方法识字;让学生搜集食品袋子或其他商品包装盒去识字;看电视的时候读屏幕上出现的字与电视发音比较去识字;和爸爸妈妈上街认店铺招牌或广告上的字。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识字的环境。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识字环境,能让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2]徐永凤.识字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云南教育报刊社.2011年第7、8期(合刊).
[3]周孝慧.合理利用游戏提高识字质量.师宗教育.《师宗教育》编辑部.2011年3月第1期(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