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康唑治疗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所致的少见的系统性感染,如不经治疗,常可致死.用二性霉素B适当治疗,一般能痊愈.但常易复发,剂量小时更为明显.二性霉素B需要长期胃肠道外给药,且常有一些副作用.因而,需要有一个毒性低、疗效高和给药方便的药物用于治疗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及其他一些系统性真菌病.酮康唑(Ketoconazole)是一种新的咪唑类的药物,在体外具有抗某些真菌的活性,包括荚膜组织胞浆菌.与双氯苯咪唑(miconazole)不同,由于酮康唑水中的溶解度、口服吸收好,产生有效的血清浓度(给药200mg~400mg后2~4小时达2~4μg/ml).初步的经验说明:本药可有效地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和副球孢子菌病.因而可认为本药是"治疗真菌病的重大改革".

其他文献
SS-094软膏是含Solcoseryl成份的外用剂.Solcoseryl的提取是经强烈刺激幼牛网状内皮系统,而后取其全血,除掉蛋白而精制出血液提取物.它具有(1)促进组织呼吸作用,(2)对损伤组织的再生作用,(3)促进肉芽增生和上皮形成作用。
孤立性扁平苔藓样角化病(Solitary lichenplanus-like keratosis,SLPLK)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光泽苔藓、苔藓样药疹、热带扁平苔藓都属于苔藓样组织反应性疾病。本病在组织学方面与扁平苔藓的一种单发性角化性疾病极其相似。
期刊
本文报告6例有严重瘙痒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男2,女4,年龄58~7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平均Hb为18.2g(范围17.1~19.5),白细胞数19,000(12,500~26,000),血小板数48.5万(18万~90万),红细胞容量为40~60ml/kg(正常26~35);骨髓检查显示缺铁粒性增生.尽管采取了充分的血液学控制措施,但瘙痒仍继续.单服赛庚啶或合并服用赛庚啶和甲腈咪胺均无效
1955~1979年多摩全生园麻风院共进行了360例麻风患者的尸检,其中合并恶性肿瘤者111例(30.8%).作者对尸检病例除每年进行统计外,以5年划分为一期,共为5期,并以各期发生恶性肿瘤的频度,推算增加情况.
期刊
在证明麻风菌的染色特性与它在小鼠中的增殖能力有关之后,皮肤涂片中麻风菌的形态指数(MI)已被用来作为评价化学疗法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MI是否随着皮肤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期刊
第6次麻风免疫学工作组会议于1982年6月7~9日在日内瓦召开.与会者共44名,来自14个国家.会议做了科学报告并对麻风免疫学的现况和未来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内容扼要介绍如下.
期刊
尽管劳动卫生条件得到系统的改善,采用新的治疗药物,但化脓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仍很高。在某些生产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温而潮湿的车间工作的工人,由于受湿热的影响,机体自然抗菌能力降低,因而皮肤表面菌群数量增加,主要是葡萄球菌。加之皮表的微小创伤、油污及灰尘等沾物的存在则促使细菌能够进入皮肤深层及皮下。当前采用的由含有抗菌药物的纤维材料制成的衬衣在防护个人皮肤免除有害作用方面是有前途的。
期刊
本文作者根据高压加热或煮沸可除去结缔组织中的胶原和基质而弹性纤维不发生改变的现象开展了一种研究方法.作者从4位有项部菱形皮肤的老年人颈部及腹部取皮肤标本,切去皮下组织后置入2N溴化钠溶液内,在37℃孵育30分钟,然后轻轻地掀掉表皮,将真皮切成约1毫米厚的切片.
期刊
作者报告28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以双盲法比较芳香维生素甲酸及安慰剂的疗效.患者中男10名女18名,病程最短为6个月.其临床症状,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等均符合扁平苔藓.过去用全身及局部治疗均无效.在接受此疗法前3个月均已停止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4例.
期刊
近年来,由含铬、镍合金钢诱发的职业性皮肤病发病率已超过由聚合合成材料和水泥诱发的皮肤病,居主要地位.与合金钢接触致病,多发生于金属冷加工作业如车工、旋工、铣工、钻工、磨工、研磨工、调整机器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