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大势所趋,改革的重点主要应放在饮食服务、学生公寓管理及提高后勤人员素质上,既要以提升服务水平赢得市场,又要确保师生食宿便利、价格合理及安全,不断使高校后勤社会化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的要求。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体现“服务育人”,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改革必须创新经营机制,不断拓宽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一、高校后勤实行成本管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设施条件,增强了校内服务市场的活力,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后勤服务项目。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促使高校在短时期进行基础设施的密集建设,且受财力制约,导致部分高校资金压力加大。随着物价的上涨,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新的困难。高等学校积聚了众多的师生员工,学校实行严格规范和相对封闭的管理,因而后勤就成为学校最为集中的消费部门。高校每年的经费支出,后勤方面占有相当大比重。高校资金不足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由此,采取有效措施,选准新的后勤管理改革切入点,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缓解资金压力,就成为高校后勤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分配制度实施了大幅度改革。承担教学一线的教师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收入相应增加,而学校的一般管理人员尤其是后勤服务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校内的收入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后勤职工因职称较低,收入又不及别人,逐渐产生低人一等思想。诚然,后勤管理改革的主要目的应是增加后勤职工的收入,但基于高校经营和服务实行准市场化的模式,后勤服务的重点应是维护师生利益,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只能保本微利,不可能大幅增加收入,这给高校后勤深化管理改革带来压力。为此,高校后勤只有实行成本管理,即通过不断降低服务成本和实行优质服务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后勤深化管理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后勤管理改革进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是要坚持全面发展,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既不能一刀切,又不能顾此失彼,人为地造成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勤建设的持续积累与硬件设施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竭泽而鱼,寅吃卯粮,影响高校的资源和原本稳定的市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后勤改革要把维护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中。只有这样,后勤改革才能贴近实际,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拥护并积极参与,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遵循教育和经济规律。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必须遵循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及市场经济规律。衡量后勤管理改革的成败,主要看是否通过改革达到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促进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为此,后勤改革必须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向,通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要突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目标要求,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细化责任,核定酬劳,调动积极性,减少管理与服务环节,降低工作成本。
(三)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高校后勤存在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最终还是要通过改革发展来解决。但解决困难不能牺牲学校和师生的根本利益。解决高校目前存在的困难,对后勤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尤为迫切,且已成为高校间的广泛共识。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应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将学校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结合起来,使高校后勤不丧失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通过转换后勤经营机制,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实行科学化管理、推行节约型后勤,人本化后勤、服务型后勤,满意型后勤,推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行高校后勤成本管理机制
(一)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
目前,高校后勤通过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普遍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实行此种契约关系,学校赋予了后勤较大的权利,有利于调动后勤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高校后勤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学校和后勤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学校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后勤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学校与后勤双方共同目标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而实现的。为此,通过引进后勤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均是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在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前提下,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能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部门要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抓住机遇,扎实进取,以教学为中心,服务师生员工,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的要求。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体现“服务育人”,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改革必须创新经营机制,不断拓宽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一、高校后勤实行成本管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设施条件,增强了校内服务市场的活力,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后勤服务项目。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促使高校在短时期进行基础设施的密集建设,且受财力制约,导致部分高校资金压力加大。随着物价的上涨,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新的困难。高等学校积聚了众多的师生员工,学校实行严格规范和相对封闭的管理,因而后勤就成为学校最为集中的消费部门。高校每年的经费支出,后勤方面占有相当大比重。高校资金不足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由此,采取有效措施,选准新的后勤管理改革切入点,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缓解资金压力,就成为高校后勤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分配制度实施了大幅度改革。承担教学一线的教师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收入相应增加,而学校的一般管理人员尤其是后勤服务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校内的收入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后勤职工因职称较低,收入又不及别人,逐渐产生低人一等思想。诚然,后勤管理改革的主要目的应是增加后勤职工的收入,但基于高校经营和服务实行准市场化的模式,后勤服务的重点应是维护师生利益,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只能保本微利,不可能大幅增加收入,这给高校后勤深化管理改革带来压力。为此,高校后勤只有实行成本管理,即通过不断降低服务成本和实行优质服务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后勤深化管理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后勤管理改革进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是要坚持全面发展,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既不能一刀切,又不能顾此失彼,人为地造成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勤建设的持续积累与硬件设施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竭泽而鱼,寅吃卯粮,影响高校的资源和原本稳定的市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后勤改革要把维护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中。只有这样,后勤改革才能贴近实际,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拥护并积极参与,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遵循教育和经济规律。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必须遵循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及市场经济规律。衡量后勤管理改革的成败,主要看是否通过改革达到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促进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为此,后勤改革必须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向,通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要突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目标要求,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细化责任,核定酬劳,调动积极性,减少管理与服务环节,降低工作成本。
(三)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高校后勤存在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最终还是要通过改革发展来解决。但解决困难不能牺牲学校和师生的根本利益。解决高校目前存在的困难,对后勤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尤为迫切,且已成为高校间的广泛共识。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应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将学校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结合起来,使高校后勤不丧失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通过转换后勤经营机制,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实行科学化管理、推行节约型后勤,人本化后勤、服务型后勤,满意型后勤,推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行高校后勤成本管理机制
(一)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
目前,高校后勤通过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普遍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实行此种契约关系,学校赋予了后勤较大的权利,有利于调动后勤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高校后勤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学校和后勤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学校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后勤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学校与后勤双方共同目标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而实现的。为此,通过引进后勤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均是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在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前提下,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能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部门要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抓住机遇,扎实进取,以教学为中心,服务师生员工,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