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物馆文化服务理念比较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ming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博物馆服务理念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和博物馆的发展,并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社会形象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博物馆服务理念的研究较少,且引入较晚,可向美国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服务理念;中美对比研究
  一个博物馆服务理念水平的高低,可从该馆工作人员行为、服务设施设置以及服务措施实施表现,它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和博物馆的发展,并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社会形象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博物馆在成立之初就将公共服务的理念蕴藏在博物馆内涵之中,同时他们还肩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职责,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美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美国个人创办公共博物馆始于 18 世纪中后期,1786 年,查尔斯·威尔逊·皮尔建立的费城博物馆。在该馆的宣传单可以看到最早美国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理念。
  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美国的现代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并出现专门化的趋势。这一时期,美国博物馆对于公共服务有了新认识:在思想上,教育成为博物馆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上,许多新的博物馆活动被开发出来。20世纪初,约翰·科顿·达纳提出,在强调博物馆教育性的同时,还阐述了有用的博物馆和服务型博物馆的概念,认为博物馆是公共服务机构,要为公众服务,且这种服务应该是直接的,体现在博物馆直接服务其所在的社区,并由此提出博物馆可以通过建立分支机构来更好地且有效地服务社区、服务公众[1]。这体现出了博物馆的主动服务意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满足观众需求为前提的服务理念。
  1974 年,“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被国际博物馆协会写入定义,博物馆服务思想达成一种国际共识。在这一时期,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重视博物馆的目的“它把工作和关怀的重点放在社会上的人而不仅仅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藏品”,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在博物馆的服务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以观众为导向)。
  2007 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教育”成为博物馆业务的首要目的。美国博物馆协会在解释定义时,将“教育”和“为公众服务”并列为博物馆的两大核心要素。根据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出版发行的《2012—2016年战略计划:创建学习者国家》中可以发现,美国博物馆以教育与服务为核心,它以激发公民学习兴趣,引导公民进行主动学习为内涵,将博物馆的教育目的导向了自主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全球背景下,美国博物馆协会于 2009 年发布了其2010-2015年的战略规划,规划中指出其使命是“通过领导、呼吁、合作和服务来增强博物馆的力量”,将要达到的四个目标是“卓越”、“呼吁”、“可持续性”和“结盟”。此规划将博物馆工作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与更长的时间维度中,这对博物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服务范围不仅指博物馆所在社区的观众,更是扩大到世界范围内,将世界纳入其全球化社区之中。
  教育服务理念在美国公共博物馆的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并且很早就在实践上加以创新,教育性成为美国博物馆的最大特色。根据《千禧代营销2010》调查,占美国总人口最大比例的千禧代(指1984至1995年出生的一代人)中有2/3的认为相对于其他休闲活动,博物馆参观“超级有价值”。可见美国的博物馆服务理念已经成功使美国年轻一代深受影响,成为了被民众主动选中的终身教育场所。
  二、对中国博物馆的启示
  相比之下,我国博物馆服务理念的特点是:博物馆服务思想的萌芽于20 世纪初,伴随着中国公共博物馆的实践而产生的,主要集中在教育服务层面上,同时也涉及到社区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精英阶层,时代性强;中国博物馆的服务思想曾长期不受重视,与实践脱节,博物馆不能有效的服务于观众,重物轻人;80 年代以来,中国博物馆的服务理念在世界博物馆界的影响下从以物为核心转变到以人为核心,对服务对象和博物馆根本任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2]。即我国博物馆的服务理念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到忽视到再认识的过程。
  中美两国博物馆在服务理念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一)中美两国建馆目的也不相同;
  (二)美国博物馆的服务理念始终贯彻教育目的,注重博物馆与“人”的交互活动;中国博物馆长期以“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陈列展览,博物馆服务主要局限在建筑内部。
  (三)美国博物馆的服务理念注重“以观众为导向”和社区建设,在服务对象的范围上蕴含了全球化社区的内涵,较中国具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
  对于中国博物馆而言公共服务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服务型政府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下,中国博物馆应该开拓视野,明确“以观众为导向”的核心思想,加强博物馆与公众间的交流沟通,改变单项灌输模式,同时在“互联网+”框架的指引下,运用全新的服务工具手段使博物馆成为公众学习和接受文化服务的首选地点。
  参考文献:
  [1]王春慧.达纳建馆思想之博物馆理想模式探析[J].中国博物馆,2015(02).
  [2]王晓蒙.中美博物馆服务功能之比较研究[M].吉林大学, 2014.
其他文献
总结了50例乳腺癌I期重建应用扩张器注水的手术方式及护理观察.认为运用皮肤扩张器进行Ⅰ期重建是最好的手术方式,对需要放疗的患者则在其放疗前抽出组织扩张器内的液体,便于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加强预防和护理此病提供经验和建议,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较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共收治
摘要:盗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善意取得制度在司法实践环节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有关盗赃物的理论学说及司法实践和域外法律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无权处分  善意取得,也被称为即时取得,是指财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的财产,如果他将该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即时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这里的财产包括
“仇猫狂欢节”是西方文化中一种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现象,它表现为文学文本中的复调狂欢、社会政治层面的象征性倒错等。仇猫狂欢节是一个包容有文学空间、性话语空间等多重空
摘要: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倡导修身齐家治天下。清朝鸦片战争以后,经世致用之学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在这一背景下,左宗棠个人的经世致用思想。  关键词:经世致用;左宗棠;经世派人物  一、清末经世致用思想形成背景  经世致用之学,或称“通经世致用”,是儒士“治国平天下”在实践上的尝试。明末清初,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一批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等开始积极倡导经世之学。但是随后的清王朝在文化上实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门诊收治的2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间)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复发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复发者中有糖尿病史、高脂饮食、白蛋白水平<30g/L、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有高胆固醇血症、有胆石症家族史发生率与无复发者相比更高(P0.05)。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的复发率51.6%、12.5%、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文章分析了部分传统大学和营利性大学的教育观念及现阶段教育评价的特征,对于新型开放大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刑法》条文中有许多罪名都冠有判处死刑的“帽子”。死刑对公共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死刑的废除是一个时期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也不是是否的问题。  关键词:死刑;存废;公共政策;死刑政策  死刑一直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从最开始的奴隶社会的祭祀神灵到
新词、新义的出现是语言词汇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汉语中宗教词语“教父”和“教主”在近几年内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用法。本文在论述这两个词语新义的基础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逐步生成于每一代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追求的现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需要获得极大满足,但物质生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