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的“现实”认同——从袁可嘉现代诗理论中的“政治感伤性”谈起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感伤性"是袁可嘉40年代现代诗理论中较早涉及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之一。但现代诗的"政治感伤性"不同于"政治性",它在40年代出现具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指向。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地揭示袁可嘉现代诗理论的立场、策略以及理论资源,论文以此为线索,具体通过5个主要方面论述其内容及特点。至于其目的,不仅是为解读袁可嘉的现代诗理论引入一个重要视点,而且,也会在具体分析其理论的过程中,触及现代诗的历史性问题。
其他文献
纵观海子诗歌及其短暂的一生,不难发现其内在发展的趋势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种之境界"的第一境、第二境是相符的,这种相符之处可以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概括为一个花瓶来结合分析
多数普通高校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存在过度焦虑,其成因有: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生的经济状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性格特点.其消除策略主要有:帮助学生分析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