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采访技巧的探讨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对采访技巧熟练进行掌握,并灵活运用采访技巧,这样才能保证采访的成功。文中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入手,分析了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技巧。
  【关键词】新闻;准备工作;采访技巧;现场;对象;重点
  作为一名记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更好的新闻意识,对新闻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灵活运用采访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并能够采集到真实的材料。作者通过对采访技巧的掌握,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从而获得真实有用的新闻素材。
  一、采访前的准备
  记者在新闻采访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记者需要按照各自分工来组成采访团队,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要重视采访前的良好沟通,争取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为新闻采访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责任事故现场采访工作中,往往事故责任人就在事故现,但记者很难从众多围观群众中将其找出来,因此在热线中通与与所料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责任人的相关信息,获取到责任人的相关资料和体貌特征,这样在现场采访中才能及时找到事故责任人,保证采访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采访中的技巧
  (一)接近新闻现场。读者现场采访工作中,需要尽可能的走进采访的每一现场,这样才能与新闻事实更为接近,获取更高价值的新闻线索。特别是对于突发新闻,可以对新闻发生事件进行同步报道,这是报道的最高境界,对记者也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记者深入第一现场,对现场情景进行报道,并对新闻发生之间环境、相关人员状态及目前现场实际情况等都要有效的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闻的价值,使观念能够感受到新闻的震撼力和真实性。
  (二)找到新闻重点。在现场采访过程中,现场人物较多,这就需要记者要将与采访无关人员进行过滤掉,从现场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将重要人物及采访重点采撷出来,并应用现场采访中的尖端理论,将离事实最近的少数人找出来。在现场中要记得时刻寻求最顶端的核心人物,并着重于第一手资料的搜集,这对于现场记者的判断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判断失误,则会在现场中无法第一时间采访到事故当事人,失去采访重点的时机。
  (三)掌握新闻时间。为接近新闻核心人物,记者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特别是要在封锁新闻现场前赶到更是至关重要。记者要牢牢记住与时间赛跑,才能赢得新闻的理念,同时也是媒体人新闻采访的关键所在。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楼顶欲轻生的人的报道,当记者接到群众的热线电话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后,亲眼目睹了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场景,并将事故从头至尾的全过程全面真实地叙述报道,让群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在人们的心中对救援者产生敬慕,如果是事后补充新闻采访。那其新闻价值与新闻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四)在新闻采访现场目击者时,应注意提问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做到提问的具体性。记者提出有个性和有特点的问题,才能保证新闻更具个性化特点。因此在具体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将具体的问答变成单纯的交谈或是聊天,这样采访不仅会变得相对简单,而且也会更容易,有利于采访气氛的融洽。利用交谈或是聊天的方式进行采访,能够使新闻采访人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味和生活味,从而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记者采访过程中,在提问时要具有逻辑性,同时还要学会刨根问底,能够随机应变,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与一般人的谈话思路相适应。可以在采访将对采访的主题进行明确,这样在采访过程中才能保证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其次,记者在采访时,面对不同人、不同的情况,需要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采访。要善于观察和倾听,让被访者放下戒心,心情愉悦,愿意配合采访。在事件采访中,因为报道中会提及目击者姓名或者相关情况,或者目击者与事故核心人物相识等原因,因此采访时会受到更多的排斥。特别是新闻记者在记录时,被采访人往往更为敏感,不愿意接受采访。针对于这种情况,在采访的开始,可以不表明自己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进去并进行对话,在被采访人愿意与记者沟通交流后再说明来意,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比直接采访更好的效果。同时记者对被采访人进行采访过程中,需要以中立的心理状态,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于被采访人不在现场的情况,则可以通过采访周围人或是观察周围环境来获得更多具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
  (五)照顾受访者情绪。由于被访者的年龄、职业、性格、个性、经历、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的差异,记者在采访中要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采访提问技巧,灵活应对。根据采访对象的性格、情绪、素养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式、语言进行采访交流。采取因人而异方式,对性格直爽的人,采取坦率直露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性格内敛的人,采取含蓄婉转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性情急躁的人,采取旁敲侧击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专业性领域的采访中,记者在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从事的工作、活动和所研究的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要有专业性问题用来和采访对象深入交流,这样才容易被受访者接纳和打动,也容易使采访顺利进行。
  (六)特殊的采访对象要用特殊的采访方式。对于一些特殊采访对象,特别是被采访人由于自己过失而产生负面影响时,面对记者采访则会推卸责任,并对事实真相进行掩盖,或者是缄口不语。针对于这些特殊的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采用先入为主或是陷性采访等手段,但在整体采访过程中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和遵守法律法规,采用特殊的提高方式和交流方式来还原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三、结束语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熟练掌握采访技巧,确保采访更加深入和细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深入摸索和运用采访技巧,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采访的效果,更好的完成采访任务。
  参考文献
  [1]葛静虹.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09-10.
  [2]刘庆春.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2011-02-23.
其他文献
新《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企业和员工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了《社会保险法》可能导致的用工关系的各种变化,并且对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应对做了具体
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发法来探讨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状况,阐述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体育文化的意义及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所存在的弊端。最后,本人就
期刊
期刊
根据单片机课程的相关特征和培养任务,提出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线,以Protues仿真进行侧面帮助的新型教学思路,并且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转变,主要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期刊
期刊
BOT(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BOT目前在国际社会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较为人们接受的BOT定义为:政府(通过契约)授予
新课标要求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和锻炼,摆脱传统知识的束缚,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
期刊
【摘要】个性化教育是以高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主张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以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高职学生良好个性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发展,强调让每一个个体找到独特生长的领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策略  随着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日益深人人心、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个性化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目的:观察和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对28例甲亢患者(甲亢组)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测定甲亢组及3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糖、胰岛
职业导向是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引导的基本指向,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能力又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