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见灯明出意境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博大精深,乃中华之国粹。但现阶段小学生对古诗的意境理解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它的抽象,导致学生往往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所谓“入其境,方能知其意。”意境就如山核桃里那美味的果肉,要品尝,就得剥开它坚硬的果壳,如何启发学生用智慧剥开这层坚硬的果壳,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渐见灯明出意境”呢?我试图从古诗背景、音乐吟诵、借画悟诗、巧抓“诗眼”、以诗带诗、创作表达等多种途径阐述领悟古诗的意境。
  一、掀古诗背景之纱,露古诗意境之颜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首古诗基本上包含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大部分都是诗人所处年代的写照或是作者本人在某一时期境遇的写照。因此,想要领悟古诗的意境,就必须分析背景,认识古诗中艺术境界的氛围或情调。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生平,让古诗回归到历史的情境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凌空翱翔,俯视当时社会面貌,攫取诗人的心意,让静止的古诗行走在学生的心坎上,使学生感触到诗人的心境和古诗的整体意境。如李白的诗,离开家乡漂泊时,《静夜思》中乡愁满怀;在高登庐山的《望庐山瀑布》中寄情山水;流放夜郎在白帝遇赦时,《早发白帝城》中的心如轻舟等,人处在不同时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品音乐吟诵之音,感古诗意境之情
  (一)让古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浸染
  在实际教学中,用音乐营造气氛、重塑古诗意境,能带领学生及时进入“佳境”,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如在教《枫桥夜泊》一课时,教师先播放《春江花月夜》这一名曲,再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把学生带到月下江边的意境中,学生如见张继其人,如聆钟声。经历这一过程后,学生不但感受到了诗的意境,也为学好古诗铺了大道。
  (二)让古诗的意境在吟诵中流淌
  “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诵,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在反复吟诵中,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进一步体验古诗的意境美,能够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悟出:透过语言,入诗歌之境,悟诗歌之心,品诗歌之味。
  三、借诗中之画为风,拂古诗意境之貌
  诗,是语言表达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伟大的诗人总能挣脱文字的羁绊,在诗中用语言描绘出直观的视觉美、含蓄或坦露的情感美。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
  (一)觀有形之画,赏古诗意境
  古诗有“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声诗”的特点,许多诗人既善画诗,又精诗艺,他们的作品往往融情于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古诗的课文一般都配有插图,这些直观性的插图或多或少表达了诗中较为抽象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就可有效利用该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二)拟无形之画,构古诗意境
  许多诗歌的意境连插图也无法很好地将其表白,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无形之画,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依托古诗进行范读、精读,在咬文嚼字时想象诗中的情境,把古诗想要表达的意境进行“再塑造”,在理解“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过程中鉴赏古诗的意境。
  四、挖掘诗中之“眼”,现古诗意境之心
  古人写诗极为重视“炼句”之功,古诗看似只有寥寥数句,实则句句意蕴深邃, “言约而意丰”。诗中的许多字眼也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可直接表达作者的心声,这就是“诗眼”。而“诗眼”往往能“一针见血”,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也应该注重“炼句”,品茗“诗眼”,通过巧问妙点,让古诗的意境自然流露,让学生体验到诗人的情感,让课堂直抵“诗和远方”。如在教《独坐敬亭山》时,可抓住“独”这个“诗眼”引导学生用心品读,并提出质疑:“李白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也多次去过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为什么现在却久久地坐着,还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学生在解疑中自然理解了当时李白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五、借古诗意境之道,通古诗意境之神
  (一) 旧诗带新诗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已学古诗的意境感悟新的古诗,凭借旧知同化新知。如教学《春日》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复习了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忆江南》等,唤起了学生对春天的原有感知,为更好地感悟“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做了充分准备。
  (二) 一诗带多诗
  教师要通过一首诗的教学牵引出多篇古诗,让学生在深入品读古诗、挖掘诗的意境、情感及语言特殊的基础上再精选相关诗句、诗篇,自然地融入学习过程中,以达到心心相印、相得益彰的目的。如在《如梦令》一课中,让学生想象“溪亭日暮”时,教师诵读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当学生体会到诗句“沉醉不知归路”中,词人喝的是开心陶醉之时的美酒时,再让学生对照《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一个愁字了得”,体会词人喝的是闷酒,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凄凉。通过一诗带多诗,把学生对意境的理解、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引向了深处。
  六、尝创作表达之味,再续古诗之意境
  学习古诗时,要启思维,以益智。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与作者、时空进行虚拟对话,不仅能获得对社会、人生、人性、人情世故的深刻体验,感悟语感,内化美感,而且能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设计一段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话题是:“人在失意时该如何”。有学生写道:“失意,但不失志。”有学生又写道:“不知失意之痛,怎知得意之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在诗人的创作过程中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价值观,令后来者无限神往。
  几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在不断地积淀、外显,造就了中国古诗这一块华丽的文学艺术瑰宝。只有在了解这宽厚的背景的前提下,再结合具体的诗篇用心推敲,才能领悟诗歌中那沁人心脾的情韵、耳目一新的景象。
  (责编 孟 飞)
其他文献
来自各国的货机在浦东机场排起了长队。摄影/王磊  作为经济景气度晴雨表的运输业,特别是产业集中度更高的航空运输业,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国内外航空公司大量的航班停飞,飞机在停机坪上晒太阳,而令航空公司老总们心痛的,是钱在消融的声音。  据统计,航空客货运输业参与了大约 33%的国际贸易额的创造。此次疫情之下,航空客货运输业遭受严重冲击,并引起上下游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链相关单位生产停滞。与此同时,国
再过几天,就是女儿玛莎的 10 周岁生日了。玛莎精心筹划了一番,打算在攀岩馆举办自己的生日聚会,已经向朋友们陆续发出了邀请。这天晚上,玛莎闷闷不乐地告诉我,她最好的朋友吉娜说自己恐高,不打算来。玛莎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你知道,妈妈,吉娜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她不能来,或者即使来了也不会玩得开心,我会觉得很遗憾。可是如果取消攀岩计划,一则消息已经普遍发出,二则我也不乐意这样做。”为此,玛莎嘟囔
摘要:目前,高中音乐教学结构日益完善,需要综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音乐技能、音乐鉴赏与创造活动,且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与情感发育状态,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进步。本文将从创设鉴赏情境,解放学生;关联现实生活,启发学生;完善审美讨论,突出学生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如何组织丰富的音乐鉴赏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策略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一直都是围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为了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学校越来越注重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方式,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发展更加全面的学生。本文基于终身学习视角,对家校合作路径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终身学习;家校合作;路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终身学习是指为个体和社会发展而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状况?作者认为可尝试探究性历史教学方式。探究性历史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以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着手,真正保证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初中历史是孩
隱瞒疫情、办公室霸凌、性骚扰女下属、威吓同僚……纽约州长科莫的“抗疫英雄”人设随着陆续揭露轰然坍塌。“史”乱“中”弃  台湾“立法院”所谓“三余吟社”闽南语吟唱汉诗开课,“立法院长”游锡堃致辞时将中华民族的历史胡乱编造,称唐宋不是中国,还声称现在讲的“中华文明”在学术上称为“东亚文明”,唐诗、宋词等都是“东亚文明”的一部分……荒诞言论引发岛内媒体痛批。蓝媒痛骂:彻头彻尾的伪史论!单“盗”直入  美
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在闭幕式上道出了此次创新大赛的作用、以及上海金融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责任和担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的关键年。在2021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中,提到上海将在2025年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上海的国资国企无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8月12日,历时
摘要:有人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无论是在什么年龄段的教育进程中,家长教育的作用都无法被取代。因此,中学教师需要借助家校合力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教育,以期建立家庭、校园一致的德育培养环境,进而有效地将学生培养成为道德品质高尚、道德素养健全的优秀中学生。  关键词:初中;家校互动;德育  家校互动能有效提升中学生德育的教育实施力度、保证学生们在家庭与校园的一致德育氛围中实现进步和成长。因此,
(2021年第2期)  上期关于量子力学的报道,是一个筹备了很久的专题,我也为此恶补了很多功课。可是对于一个文科生而言,要想进入这么高端的物理话题,的确是有难度的。我真的是像傅园慧一样用尽洪荒之力,试着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来解释这个看上去匪夷所思的量子世界。  當我满怀信心地把稿子拿给第一读者——我家先生——典型的理工男看时,他表示,没太看懂。  周二的编辑部意外地热闹,同事们讨论了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