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京奧运已深深地留在了国人记忆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会常常想到它由奥运引出的联想和思考也将是长期的和多方面的本刊约请几位国际问题名家,就“奥运之后的中国与世界”这个话题,回答读者和编者共同提出的若干问题 ——编者手记 向世界展现中国, 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通过奥运,中国想向世界展现什么,在国家形象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方面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这些目的是否达到了,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学通
西方希望中国通过举办奥运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员,然而结果是适得其反
其他文献
一、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 二、此项地产上所建筑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 三、目前此项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军事之需要,先予征用。 四、此项征用,自布告之日起,七日后实施。 1950年1月6日。这张特殊的布告张贴到了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原美、英、法、荷
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事变,也许要彻底改变巴勒斯坦的政治地图了在持续爆发一段冲突后,6月14日,哈马斯攻占了法塔赫在加沙所有的重要设施,加沙终于成了哈马斯的天下法塔赫骨干要么横尸街头,要么举手投降,要么逃往埃及和约旦河西岸,几万条新枪被哈马斯接收,法塔赫的指挥官变成了哈马斯的军需官 紧接着,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实施紧急状态,解散哈马斯领导的联合政府17日,以法耶兹为首的巴紧急政府宣誓就职,但
一个名叫尼基塔的俄罗斯五岁小男孩,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吻。6月28日,正在克里姆林宫参观的尼基塔,巧遇总统普京。普京蹲下来询问他的姓名,还掀起他的足球衫亲了一下他的小肚子,然后消失在人群中。这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好奇。7月6日,普京总统第一次坐在电脑前和全世界的网民聊天。在之前收集的网民问题中,有一万五千多人都在问:“你为什么要亲尼基塔的肚子?”普京这样回答:“他是个可爱的小孩,我看见他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外长的重任众望所归地落在总理周恩来肩上。他有一批得力的股肱。 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部,先后有六位副外长。其中,最早任命的是王稼祥(任职时间,下同,1949年10月~1959年9月)、李克农(1949年10月~1954年10月)和章汉夫(1949年10月~1972年1月),次年是伍修权(1950年12月~1955年1月),1954年张闻天接替李克农出任副外长(1954年12月~1
朝鲜族女性的跨国婚姻以语言相通、种族同源的韩国男性为主,文化认同在这种婚姻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的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间的差异,也使这些外嫁韩国的女性在异域的生活遭遇诸多挫折与困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韩人员的广泛走动与交流,给中韩涉外婚姻带来了契机。亲朋好友的社会网络,婚姻媒介的牵线搭桥,为这种联姻铺就了一条通畅之路。从1990年到现在,数万名中国朝
豆角乾坤 翟 崑
[email protected]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胡锦涛主席应邀于9月3日至9日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悉尼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外交部称,“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自2003年以来再次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充分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中澳关系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中澳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将
上世纪日本曾经历了“失去的90年代”,社会历尽磨难,经济痛苦挣扎。2002年日本终于迎来了“新经济时代”。十年炼狱固然打造出更优质的经济体制、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模式的改良与制度的创新;但日本同时也丧失了外交上的战略机遇,而长期萧条、沉闷压抑的社会环境也对日本的民族心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日本面临着又一个选择的关口——这次是在外交战略上:是抓住机遇、自我解困;还是依然故我、再失去十年?
●车耳商旅滋味● 系列之二十二 今年五一节期间听到了一个让我备感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国务院公布了行政公开的规定,这个规定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实际上,在3月召开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对如何加快政务公开立法、依法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等,就表示出格外的关注。福建代表团的30多位代表,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议案,建议尽快制定行政公开法。 代表们在议案中指出,行政公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有一种人注定要接受炼狱般的考验在日本人看来,他们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看来,他们又是日本人两国关系风顺雨顺时,皆大欢喜;一旦交恶开战时,就成为被怀疑误会的对象而在他们,不管两国关系坏到什么程度,但凭自己的良知和力量,默默地做着有益于两国人民的事,陶晶孙(1897年~1952年)就是这样的人 陶晶孙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不为人知,并且由于历史
《清代翰林院制度》 邸永君 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7年4月 本书是国内惟一一部研究清代翰林院制度的专著作者提出了“明清科举制度为四级人才结构”的新见解 《正是血红时》 克阳 淳馨 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7年4月 一群热血青年,一帮拜把兄弟,一队爱国官兵,在南京大屠杀后的乱世中,在敌后抗战中,演义不同的人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西洋杂志》 黎庶昌 著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