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引体向上合格率的实验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取消了选测项目,设置了统一的必测项目。初中以上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男生必测引体向上,测试成绩要与毕业证挂钩。然而,当前的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却不容乐观,多数学生不达标,甚至有的学生一个都完成不了。有研究指出:完成引体向上这一动作,需参与用力的主要肌肉有屈腕屈指肌群、肱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胸大肌、背阔肌、胸小肌、三角肌后束、菱形肌和斜方肌。
  调查分析低效原因
  通过查阅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发现,学生体质测试各项目中引体向上的合格率最低,不及格人数达70%。总结原因如下:
  缺乏练习 调查发现:除了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不足50%,而专门针对引体向上练习的学生人数不到20%。由此可见,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缺乏针对引体向上的练习,是导致引体向上合格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缺乏科学指导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上肢力量的练习,但引体向上测试还是不及格。通过详细询问得知:这些学生主要是采取做俯卧撑的方式来进行力量练习,因为练习俯卧撑比较方便,没有条件限制。通过对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用力肌肉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俯卧撑主要的用力肌肉为前据肌、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这与引体向上的用力肌肉有明显差异。所以说,单独进行俯卧撑练习,对提高引体向上成绩作用不大。
  体重原因 调查还发现:有10%左右的学生体重偏大(BMI>25),引体向上测试不合格;但是,通过忽略体重进行坐姿下拉的测试,发现这部分学生的上肢力量并不差。因为坐姿下拉(又叫“高拉”)和引体向上的用力肌肉相同。由此可见,对于体重偏大同学来说,体重是影响其引体向上成绩的主要原因。
  器材不便 经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的手段,我们还了解到:适合做引体向上的单杠器材,都是集中在学校的某一固定区域,比如运动专区;而在学生学习区、生活区和住宿区附近,均没有可供引体向上练习的器材,致使学生若要练习引体向上就得走较远的路程,有些不方便。
  分组实验对比研究
  根据对影响引体向上合格率原因的分析,我们在教师能管控的条件下,挑选出220位实验对象,分成3个实验组,进行了3种实验。
  实验一:引体向上练习 只在学期初讲解一下期末测验引体向上的事情,但是不做练习安排和辅导。参与实验对象共100位学生。
  实验二:助力引体向上练习 让挑选的学生,每周实际到达单杠练习场區3次,加强练习引体向上,每次练习3组至5组。一个引体向上都不能完成的,由同伴给与助力练习。具体方法是:练习者身后由一个人托举其髋部,或练习者左右两边各一人托举其大腿上部,适当助力,完成引体向上,每组做5次至10次。如果能够完成几个引体向上的,首先独立练习,每组尽可能地做到力竭时(不下器材),再由同伴给予助力练习。参与实验对象共36位学生。
  实验三:坐姿下拉练习 用相应的健身器材,进行坐姿下拉练习。动作练习要领是坐姿,双脚着地或踩在器材的指定位置,双大腿上部用支撑托固定,立腰,双手在头顶上部正握单杠,单杠由钢索向上牵拉,牵拉的阻力根据个人的身高而定。练习者向下拉动单杠,进行坐姿下拉练习。参与实验对象共84位学生。根据人类的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我国健康成年人的体质指数(BMI)的合理范围是18-25,取中间值21.5为标准体重参数,得出坐姿下拉身高配重分配公式:配重=21.5×身高(米)2(单位:千克)。不同的身高,采用对应的下拉配重练习。
  实验结果与提升策略
  把实验对象分成3个不同的练习组,引体向上练习组、助力引体向上练习组和坐姿下拉练习组;3个月实验后,进行引体向上测试。3种上肢力量练习实验结果对比(见表一)。
  从表1中可以看出:①坐姿下拉的进步率排第一,其次是助力引体向上,最后是引体向上;②在进步的学生中,引体向上平均增长最多的是坐姿下拉,其次是助力引体向上,最后是引体向上;③BMI值在25以上的学生,引体向上成绩进步率最大的也是采用坐姿下拉,其次是助力引体向上,最后是引体向上。此外,我们在坐姿下拉和助力引体向上实验对象中,挑选出身体条件相当、身高一样、BMI值接近的24对同学,分析他们实验后的引体向上进步情况(见表二)。不难看出,坐姿下拉对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效果大于助力引体向上。
  为了提高引体向上的合格率,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多点设置引体向上练习器材,即在学生学习区、休息区附近,设置适合做引体向上练习的高单杠器材,方便学生随时练习;另一方面,要科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引体向上练习,即针对拉引体向上困难的同学,可以采取单杠悬垂、斜身引体向上、提拉重物、云梯过河、爬杆或爬绳、屈臂悬垂、等辅助练习。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准备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结束语
  学生体质不容忽视,国家也做出了相应的举措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增加坐姿下拉健身器材;多点设置、不同高度可做引体向上的单杠;加强教师指导与同学间帮助练习;体育课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教会学生科学体育锻炼方法、灌输体育健康知识的同时,还应担起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民族强健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顾德明,廖进昌.运动解剖学图谱(第三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2]方芳.体测不达标毕不了业你准备好好上体育课了吗?[N].重庆商报,2014-9-1.
  [3]张红军.引体向上的教法手段探讨[J].体育教学,2010(2).
  【本文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坐姿下拉测试大学生上肢力量探索性研究”(课题编号:GG20166161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近日,北京前门外国语学校接待了来访意大利师生,开展了中意教育交流活动。意大利的师生体验了前外的生物课、科技课、体育课、书法课等课程,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筑、艺术、绘画、歌剧、足球等意大利特色也让前外师生感受到异国文化的魅力。12天的文化交流中,中意小使者们参观了故宫、圆明园、天坛等名胜古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异国伙伴。  摄影报道/ 曹翔宇
近日,湖南省将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纳入对市、县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湖南提出:确保各类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达到或超过中部平均水平,两年内高职生均拨款水平提高到1.2万元;全省高中生均经费提高部分,以及沿西部边境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同时,统筹做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把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职教育。实施精准资助,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
曾经的上海女足主教练,如今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导师。上海市校园足球培训中心近日与可可维奇足球学院达成合作,启动2016年上海市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项目,首批93名小学体育教师接受足球青训外籍专家的培训。  培训项目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聚运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引入社会力量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2016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预计举办12期,每期培训一周,分为专业组和提高班两个不同阶段,全
摘要:笔者在整体性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开设了一节公开课,通过视频、案例、设问方式给学生创造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相关问题,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气氛。整堂课中三维目标实现、教学内容整合、课堂提问的设计和教学情境的选择等都较好体现了整体性教学设计的理念。  关键词:文化生活;整体性设计;思考  2016年12月26日,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秦春华名师工
韓利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这就是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爱就是师爱。师爱是崇高的,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师爱的内涵就是由衷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根本,这是教师的责任。因为有了“爱”,才会满腔热忱,无私奉献,才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从而获得孩子们的信任,形成无尽的教育源泉,产生无穷的教育力量。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作为班主任就更有责任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姚跃林表示:学校领导的选拔不是优秀教师排座次,谁排在前面谁有优先权。校长的任用是在一群相对优秀的教师当中选拔最合适的而非最优秀的。明乎此,教师就没必要要求校长参与教学“擂台赛”,甚至欲与之试比高;校长也不能成天惦記着自己在学科教学上的“江湖地位”,置学校管理于不顾,做甩手掌柜。教学追求无止境,管理也如此。 (摘自2017年4月28日新浪网)
浏阳,一条河,一首歌,一座在歌声中长大的城市。誉满三湘的百年名校——浏阳市第一中学,就坐落在风光旖旎的浏阳河畔。这里,是莘莘学子励志求学的理想学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古色古香的千年文庙,绿荫掩映的古樟坪,厚重悠远的校园文化,孕育着莘莘学子的理想追求。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开国上将杨勇,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等知名校友,与源远流长的校园文化,为三湘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出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共同体学习。日本学者佐藤学率先将“学习共同体”构想引入教育改革实践。眼下,全球有近2000所学校在实践这一理念。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微共体”概念。校长薛瑞芬说:学校在《以“微共体”为载体培育校园合作文化》课题引领下,在班级合作文化、教师合作文化、家校合作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把课堂作为学校合作文化培育的主阵地,各学科将“微共体”
作者:吴敏兰  出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该书从亲子英语中家长的正确心态讲起,用大量的实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绘本、歌谣、影片、游戏、烹飪、绘画、情境体验等多种跨文化活动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爱上英语,轻松培养孩子的英语好感度。作者还精心挑选了25大日常生活题材,并示范书中的亲子英语对话,解决家长与孩子用英文交流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