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如设计趣味性作业、生活化作业、层次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得到发展,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2902
  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灵活调整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但是,传统单一、量大的数学作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由于作业效率低下,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突出作业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使学生从大量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享受到数学作业的快乐,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改变传统枯燥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含趣味性及集知识、情感于一体的数学作业。通过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进行数学作业的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享受到作业的乐趣。
  例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猜一猜”的课堂作业:“有一组手机号码为186□1□□6□□2,□的数字从左至右依次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奇数;10以内最小的质数;所有质数中最小的偶数;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既为9的因数,又是合数’。请根据给出的信息,将这一组手机号码填写完整。”在趣味性作业的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跃跃欲试,根据提供的信息猜出了手机号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按照作业的方式,将自家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等设计成习题。通过这样充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既提高了学生进行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生活化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换言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数学作业,引导学生沟通数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学“比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数学作业:“小明在商店买了一包速溶奶茶,奶茶的冲调说明如下:‘冲调一杯奶茶,需要在杯中加入30g的奶茶粉,再加入250g的开水,调匀即可。’周末时,小明约了几个朋友到家里玩。为招待朋友,小明在一个大杯中加入了0.2kg的奶茶粉。请问,小明应该在杯中加入多少开水,才能冲调出可口的奶茶?”……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为数学作业,既可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长度单位”的复习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日记一则”的数学作业,即要求学生记录一天中见到物品的长度。其中,一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早上,我从1.8米长的床上爬起后就到洗手间洗漱,用15分米的牙刷刷了牙。在喝了一杯大约5厘米高的牛奶后,步行到离我家大约900厘米的学校。在去学校的途中,我发现一棵大约长3厘米的小树倒了,于是我从书包中拿出一根大约长10厘米的绳子,将其固定在旁边大约1厘米高的木桩上……”教师可将这则日记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向学生提问:“这则日记中的长度单位运用得是否合理?请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并改正。”……设计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仅拓展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教学是群体性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受家庭环境、文化素养、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尽量为学生设计不同梯度、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并让学生选择性地完成作业,避免在做作业过程中出现学优生“吃不饱”、潜能生“吃不了”的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教师可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数学作业:A层次作业以基础题为主,即总结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B层次作业为提高题,即在A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这类作业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自信心,提升数学学习能力;C层次作业则以发展题为主,难度相对较高,目的在于发散学优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数学作业。
  A层次作业:写出以下各题的积与相应的乘法口诀。
  5×9=□,口诀:。
  4×9=□,口诀:。
  3×9=□,口诀:。
  2×9=□,口诀:。
  B层次作业:在下列算式中填上合适的数。
  □×9=54□×9=639×□=729×□=81
  C层次作业:想一想,在下列式子中,□中应该填什么?
  5×9 9=9×□5×9-9=9×□
  3×9 9=9×□3×9-9=9×□
  上述数学作业,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完成,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提升學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提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或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数学作业:“在一个文具店中,一本笔记本2元,一个文具盒4元,一支钢笔5元,一把尺子3元。小明身上一共有15元钱,请问:(1)小明如果全部买笔记本,那么最多能买几本?还剩多少钱?(2)小明在买了一支钢笔后,剩余的钱最多能够买几个文具盒?(3)小明怎样买东西,能够正好把钱用完?有几种方案?”出示作业后,教师让学生先进行思考,再组织学生针对最后一题进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哪一种方案更简便?请说明理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作业中进行质疑、探究,不断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生活化、层次性以及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撷数学作业之材筑精彩成功之路——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J].数学教学研究,2017(8).
  [2]苏伟.分层作业设计,高效学习的利器[J].基础教育论坛,2015(22).
  [3]王继勋.探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策略[J].吉林教育,2015(23).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目的 开发256层螺旋CT大鼠活体胸部CT扫描中减少图像呼吸、心跳伪影的序列。方法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iCT对10只SD大鼠进行胸部CT成像。每只大鼠均采用A、B两种扫描方式,A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转为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与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理解;数学教学;基础图式;心理表象;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2901  理解,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记忆,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
随着碳标签制度在发达国家的相继实施,对于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虽然是世界出口的第一大国,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碳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