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则是听、记、练,参与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不多,学习较为被动。因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历史知识的构建过程,故而对知识的掌握也多是建立在背和记的基础之上。问题导学模式提倡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构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關键词]问题导学;初中历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8002
  问题导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提倡以问题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经历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构建和掌握。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做简要分析。
  一、创设情境,借助情境问题导入新课
  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开展教学,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前,要注重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境做铺垫,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探究。如《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对于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与国家概貌学生较为陌生,尤其是对国家的管理制度(分封制)学生更是陌生,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呈现一段西周时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如果你是统治者,打下了江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管理范围空前扩大,这时候,你迫切要做什么事情呢?你会通过什么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呢?”在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引入分封制,更利于学生理解并展开探究。
  在历史课中,切忌单刀直入式的导入,而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图片、视频、活动等直观方式引入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如《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中,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学生都比较陌生,故而教师可在课堂中以课件形式呈现图片,让学生欣赏后再引出问题:“青铜器出现的时间、主要功能、制作工艺和代表成就分别是什么?”学生看了图片后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了深入了解的欲望,此时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能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学效率自然随之提升。
  创设情境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导入方法,借助情境来引出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整个课堂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但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情境都要考虑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来选择情境素材。同时,在情境中,问题的设计不宜过难,毕竟导入环节中学生对新的知识点还不够熟悉,问题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课的导入中,若直接提出“国家是怎么产生的?统治者是如何管理国家的?”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不知道如何回答,整个课堂就容易陷入窘境。
  二、提出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应用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关键是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构建知识。故而在历史课堂中,问题定要紧扣教学目标,要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否则,容易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使学生被问题所束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以《动荡的春秋时代》一课中的问题设计为例,如“诸侯争霸”内容传授中,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背景,二是影响,即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或有何影响。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抓住了重点。问题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用于引导学生较为有效的组织方式,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可促进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历史知识。
  以《贞观之治》为例,先以问题“隋朝是怎样灭亡的?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六页并了解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借助短片“玄武门之变”引导学生欣赏后回答“什么是贞观之治?”,由此对贞观之治的具体内容展开学习。接着以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小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如此,课堂中问题不多,但能紧扣目标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构建了历史知识。
  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问题层出不穷,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若问题过多,学生还没有解决当前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此,学生的思维受影响,问题难以起到启发的作用。提倡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问题定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利于学生达成目标。同时,问题提出后,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针对疑点及时进行解答;在学生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如上述诸侯争霸的原因就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民族间的矛盾”“尊王攘夷”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换言之,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后,不能戛然而止,要紧扣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这样才能让学生从“问”到“知”过渡,更好地获得对历史知识的构建。
  三、以问促练,巩固提升
  练习是历史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练习的目的是让
  学生从“学”到“用”过渡,这是一个巩固和应用提升的过程。反观以往初中历史课堂中的练习设计,一是形式单调,以单纯的抄写和背诵为主,这种练习方式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不高;二是练习内容启发性不强,大多练习是以填空、简答、判断等方式呈现,内容多是教材中既定的,学生虽然能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但趣味性和启发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倡以问促练,就是要在优化练习方式的基础上,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以《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掌握“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对老子、孔子等思想进行深入了解,如果采用背诵的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在课后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对问题展开讨论,如韩非提倡“法治”,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其各自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影响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效果更佳。又如《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中对商鞅变法的练习,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引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巩固。如此,练习的形式改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练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提升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通过练习来促进学生实现从知识向技能的转变,就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结果、影响的掌握,可采用竞赛方式进行,由不同的小组相互出题,小组之间进行对抗性比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积极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练习中注重采用分层练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我们不能固守传统,而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以问题来引领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而获得对历史知识的构建,这样才能激活历史课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智课堂”是一种培养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构建“创智课堂”,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情感与智慧共生的教学情境、创设审美情境、建立创智小组这四个方面论述“创智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关键词]创智课堂;情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概括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项素养。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倡导有效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26-02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
[摘 要]教师要经常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要充满激情导入新课,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磁性,教学方法更应灵活多样,问题的设计要巧妙富有启发性,须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是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29-02  语文是一门最富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课程,一篇
概述了交流变频调速的发展,重点对变频器调速控制系统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说明了交流变频调速与支流调速的关系。
文章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高等数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入手,结合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教学对策。
[摘 要]心理障碍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必须根据他们意志薄弱、自卑、依赖性强等个性心理特征,采用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兴趣、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方法排除其各种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关键词]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37-02  学困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 生活情境 活动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54-01  语文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熏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可适时创设教学情境辅助教学。这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笔者认为,
【关键词】美术 教育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38-02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美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净化学生的心灵,而且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对人才的文化素质、价值取向的养成,塑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