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政府于20世纪初颁布执行了一项政策——“种族同化政策”:将一大批混血土著黑人从他们的亲生父母身边带走,那些皮肤较白的被意大利人或马尔他人收养,其他的则被训练成白人的仆人——想借此使这些混血儿脱离土著社会。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只是,被带走的那些孩子及其父母便从此陷入痛苦的思念与守望中……
工干部
尽管生活很贫苦,且不能上学,莫丽·克莱格却仍因生活在吉加朗而感到幸福。在澳洲这片红岩沙漠上,她的祖先已生活了5万年。在这儿,她属于大自然,她可以和小兄妹们一起捉野兔;在这儿,她永远不会迷路,她心里早已有了一块太阳做指针的罗盘。
可是,在1931年7月的一个下午,莫丽平静的生活随着一个白人法官的到来破灭了。离家的那一天,莫丽透过警车的后窗看见家人悲伤的神情。车子远离了村庄,她再也看不见家人了,但他们的哭泣却陪伴了她整个“旅程”。
莫丽的妈妈、婶婶和堂兄妹们整夜守望着莫丽离去的方向,大声哭泣着。虽然他们知道像莫丽这样母亲是黑人、父亲是白人的孩子按照法令要被带走,由政府抚养,但伤心仍是遏制不住地填满心房。
勇敢出逃
警察带走了莫丽及其8岁的异父妹妹达希和10岁的堂妹格瑞丝。她们坐了汽车、火车又坐轮船,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人到了墨累河畔的塞提蒙特。在那里,她们将接受服务生的训练。莫丽住的宿舍里都是像她一样失去妈妈的孩子。每天他们靠一些麦片粥和涂了些羊脂的发了霉的面包维持生命,晚上只能睡在粗糙的篮子里,而床单只有巡视员来检查时才会有。于是,莫丽决定秘密出逃。
莫丽的父亲曾是个英国巡察,他的任务是沿着“兔儿篱”巡察农场。“兔儿篱”是澳洲牧场主们发明的一种篱笆,他们用它将牧场围起来,以阻止野兔涌进农场。“兔儿篱”在莫丽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父亲总会讲到家边有一条很长的篱笆,它甚至将大陆两边的海连了起来。莫丽知道只要能找到这篱笆,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莫丽姐妹三人到墨累河的第三天,一场暴风雨席卷塞提蒙特。莫丽认为机会来了,因为经过雨水的冲刷,追捕者便很难找到她们的脚印了。“跑。”她向达希和格瑞丝发出信号,于是三人于早祷告时间冲进了雨中。起先她们朝着最近的一条河跑,在冰冷的水里跑了大约15英里。晚上,莫丽和两个妹妹掘开兔子洞,三人蜷缩在一起过了一夜。她们还算幸运,追捕者也许是理解她们回家的渴望,似乎并没有尽力去追捕。
艰难跋涉
莫丽三人朝北走,一个星期后她们走了100多英里。为了避免被捉,她们避开所有公路、铁路,只走那些没人走的草地,锋利的草在她们的腿上划了无数道口子。一天清晨,莫丽突然听见了脚步声,她赶紧将两个妹妹推进灌木丛,让她们把脸紧紧贴在地上,自己也迅速藏好。这次相当危险,一个男人几乎是从她们耳边走过。
每天晚上,莫丽在她们临时挖的洞里升起火,将逮着的兔子用树枝挖去内脏,带皮烤熟做干粮。次日清晨出发前,莫丽又用湿沙将洞细细地填好。出逃的姑娘们博得许多当地牧场主的同情,他们给了姑娘们一些面包和奶茶。
终于看到了“兔儿篱”,莫丽兴奋极了,她大声喊道:“就要到家了,这没什么难的!”但她没有想到后面的路会更加艰难。此时,达希的腿已开始化脓,莫丽只得背着她,而格瑞丝也痛苦得拖着双脚,更糟糕的是,她开始对堂姐失去信心。
筋疲力尽的格瑞丝终于对莫丽说她不愿死在沙漠里,而坚持要按自己的路去一个火车站。莫丽只好带着达希独自上路,走进无比残酷的沙漠。
在沙漠里她们不需要害怕追捕,因为白人无法在这里生存。在这片缺乏食物、酷热无比的沙漠里,莫丽害怕的是她们能否活下去。
欣喜重逢
从得知孩子们出逃的那天起,吉加朗的女人们开始祈祷神灵保佑她们的孩子。母亲们在沙漠里不停地唱着歌,她们相信孩子们能听见。在总共走了1500多英里,历时9个星期后,母亲和女儿终于在荒芜的沙漠中心相聚。莫丽看着妈妈悲伤地说:“我弄丢了一个,格瑞丝或许已死了。”实际上,格瑞丝已被逮着,并已送回了墨累河,此后,她再也没回过吉加朗。
莫丽发誓再也不离开家了。但历史又一次捉弄了她,9年后,她再次被送回塞提蒙特,这次被带走的还有她的两个女儿,18个月的安娜贝尔和4岁的道瑞丝。后来,莫丽忍痛留下道瑞丝,带着安娜贝尔又一次逃回了家,因为她不可能抱着两个孩子走上1500英里。3年后,安娜贝尔被送回了塞提蒙特,之后莫丽再也没见过她。
漫漫回家路……
道瑞丝18岁时在一家医院做助理护士,后来又成为一名记者。仅凭着对母亲的那一丁点儿记忆,她开始了漫漫寻根路。经过多方努力,她终于找到了吉加朗。当她愤怒地指责母亲将自己遗弃时,莫丽只是淡淡地说:“不是我选择了这条路,是政府把你带走的。”
如今莫丽已是87岁高龄了,回忆起往事仍旧愤愤不平:“政府让我们离开了妈妈,可他们却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说我们的妈妈并不想我们。”莫丽说,“那些年纪太小的不懂,但我懂,我知道妈妈有多想我,所以我必须回去。”
道瑞丝将母亲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沿着那条兔儿篱》。后来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电影。但对莫丽来说,她希望的不止这些。道瑞丝后来找到了安娜贝尔,她已是个60岁的老人了,已在异族人中度过了一生,不愿再接受土著的传统和自己的嫡系亲人。
如今,人们还经常看见莫丽脚踏一双破旧的胶鞋,站在村头注视着脚下那片红沙地,就像她的妈妈以前那样,恳求神灵指引她的孩子回家……
工干部
尽管生活很贫苦,且不能上学,莫丽·克莱格却仍因生活在吉加朗而感到幸福。在澳洲这片红岩沙漠上,她的祖先已生活了5万年。在这儿,她属于大自然,她可以和小兄妹们一起捉野兔;在这儿,她永远不会迷路,她心里早已有了一块太阳做指针的罗盘。
可是,在1931年7月的一个下午,莫丽平静的生活随着一个白人法官的到来破灭了。离家的那一天,莫丽透过警车的后窗看见家人悲伤的神情。车子远离了村庄,她再也看不见家人了,但他们的哭泣却陪伴了她整个“旅程”。
莫丽的妈妈、婶婶和堂兄妹们整夜守望着莫丽离去的方向,大声哭泣着。虽然他们知道像莫丽这样母亲是黑人、父亲是白人的孩子按照法令要被带走,由政府抚养,但伤心仍是遏制不住地填满心房。
勇敢出逃
警察带走了莫丽及其8岁的异父妹妹达希和10岁的堂妹格瑞丝。她们坐了汽车、火车又坐轮船,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人到了墨累河畔的塞提蒙特。在那里,她们将接受服务生的训练。莫丽住的宿舍里都是像她一样失去妈妈的孩子。每天他们靠一些麦片粥和涂了些羊脂的发了霉的面包维持生命,晚上只能睡在粗糙的篮子里,而床单只有巡视员来检查时才会有。于是,莫丽决定秘密出逃。
莫丽的父亲曾是个英国巡察,他的任务是沿着“兔儿篱”巡察农场。“兔儿篱”是澳洲牧场主们发明的一种篱笆,他们用它将牧场围起来,以阻止野兔涌进农场。“兔儿篱”在莫丽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父亲总会讲到家边有一条很长的篱笆,它甚至将大陆两边的海连了起来。莫丽知道只要能找到这篱笆,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莫丽姐妹三人到墨累河的第三天,一场暴风雨席卷塞提蒙特。莫丽认为机会来了,因为经过雨水的冲刷,追捕者便很难找到她们的脚印了。“跑。”她向达希和格瑞丝发出信号,于是三人于早祷告时间冲进了雨中。起先她们朝着最近的一条河跑,在冰冷的水里跑了大约15英里。晚上,莫丽和两个妹妹掘开兔子洞,三人蜷缩在一起过了一夜。她们还算幸运,追捕者也许是理解她们回家的渴望,似乎并没有尽力去追捕。
艰难跋涉
莫丽三人朝北走,一个星期后她们走了100多英里。为了避免被捉,她们避开所有公路、铁路,只走那些没人走的草地,锋利的草在她们的腿上划了无数道口子。一天清晨,莫丽突然听见了脚步声,她赶紧将两个妹妹推进灌木丛,让她们把脸紧紧贴在地上,自己也迅速藏好。这次相当危险,一个男人几乎是从她们耳边走过。
每天晚上,莫丽在她们临时挖的洞里升起火,将逮着的兔子用树枝挖去内脏,带皮烤熟做干粮。次日清晨出发前,莫丽又用湿沙将洞细细地填好。出逃的姑娘们博得许多当地牧场主的同情,他们给了姑娘们一些面包和奶茶。
终于看到了“兔儿篱”,莫丽兴奋极了,她大声喊道:“就要到家了,这没什么难的!”但她没有想到后面的路会更加艰难。此时,达希的腿已开始化脓,莫丽只得背着她,而格瑞丝也痛苦得拖着双脚,更糟糕的是,她开始对堂姐失去信心。
筋疲力尽的格瑞丝终于对莫丽说她不愿死在沙漠里,而坚持要按自己的路去一个火车站。莫丽只好带着达希独自上路,走进无比残酷的沙漠。
在沙漠里她们不需要害怕追捕,因为白人无法在这里生存。在这片缺乏食物、酷热无比的沙漠里,莫丽害怕的是她们能否活下去。
欣喜重逢
从得知孩子们出逃的那天起,吉加朗的女人们开始祈祷神灵保佑她们的孩子。母亲们在沙漠里不停地唱着歌,她们相信孩子们能听见。在总共走了1500多英里,历时9个星期后,母亲和女儿终于在荒芜的沙漠中心相聚。莫丽看着妈妈悲伤地说:“我弄丢了一个,格瑞丝或许已死了。”实际上,格瑞丝已被逮着,并已送回了墨累河,此后,她再也没回过吉加朗。
莫丽发誓再也不离开家了。但历史又一次捉弄了她,9年后,她再次被送回塞提蒙特,这次被带走的还有她的两个女儿,18个月的安娜贝尔和4岁的道瑞丝。后来,莫丽忍痛留下道瑞丝,带着安娜贝尔又一次逃回了家,因为她不可能抱着两个孩子走上1500英里。3年后,安娜贝尔被送回了塞提蒙特,之后莫丽再也没见过她。
漫漫回家路……
道瑞丝18岁时在一家医院做助理护士,后来又成为一名记者。仅凭着对母亲的那一丁点儿记忆,她开始了漫漫寻根路。经过多方努力,她终于找到了吉加朗。当她愤怒地指责母亲将自己遗弃时,莫丽只是淡淡地说:“不是我选择了这条路,是政府把你带走的。”
如今莫丽已是87岁高龄了,回忆起往事仍旧愤愤不平:“政府让我们离开了妈妈,可他们却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说我们的妈妈并不想我们。”莫丽说,“那些年纪太小的不懂,但我懂,我知道妈妈有多想我,所以我必须回去。”
道瑞丝将母亲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沿着那条兔儿篱》。后来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电影。但对莫丽来说,她希望的不止这些。道瑞丝后来找到了安娜贝尔,她已是个60岁的老人了,已在异族人中度过了一生,不愿再接受土著的传统和自己的嫡系亲人。
如今,人们还经常看见莫丽脚踏一双破旧的胶鞋,站在村头注视着脚下那片红沙地,就像她的妈妈以前那样,恳求神灵指引她的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