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道长的垃圾分类梦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2009_3389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远离城市,自己很少制造垃圾的道长,多年来一直关注并呼吁垃圾分类,说起这份执着,刘怀元慨叹,“因为它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细节决定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
  分类箱不是摆设
  身处世外桃源一般的道教圣地—青岛崂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刘怀元对垃圾分类呼吁了多年,仅提案就递交了两个。走到哪里,这位身着道服、年过七旬的老道长都会注意所在地的垃圾箱,关于垃圾分类的种种新闻,在他那里,“一个都不会放过”。
  几年前,刘怀元去澳大利亚参访,在悉尼住了半月,当时,他穿了一双松紧口的白边鞋,临走时,鞋边没有一点黑色。
  一般澳大利亚人家的院子里,都有3个深绿色塑料桶,盖子的颜色分为红、黄、绿。绿盖桶,放树叶、花草等;黄盖桶,放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资源;红盖桶则放其他垃圾。分类使得整座城市的垃圾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每一块垃圾都有价值”。
  谈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老道长一脸正色,“垃圾分类,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是。”
  不乱扔垃圾、实施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的细节之一。一边制造污染,一边解决污染,这是刘怀元最为担心的事情。在他看来,现代化不是高楼、雾霾,像垃圾分类这样的细节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出差过程中,刘怀元经常会见到垃圾随便堆放的现象,所到之处,见到没有分类的民用垃圾桶将生活垃圾及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有害物混到一起,刘怀元深感忧虑。
  “有害垃圾会污染土壤,白色污染含有毒性,对环境伤害很大。而电池这类污染,后果则更为严重。”
  2013年,刘怀元第一次向全国政协递交了呼吁垃圾分类的提案,为此,政协还举办了一次提案交办会。2015年,他第二次递交此类提案,还附了7张照片。
  在这些照片上,一张是民俗节庆现场,垃圾遍地。另一张照片,即使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没有分类垃圾箱。这些都让他“头大”。
  每天关注新闻的刘怀元对中国的环境治理尤其上心,“咱们国家非常注重空气、土壤以及水的污染,垃圾污染一直排在这三大污染之后。”
  他表示,“两年来,中国关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有所进展,但还是太缓慢。”
  细节决定文明程度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众多城市已经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8城市被列为中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20年来,中国政府投入巨资试图引导居民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使它们能够被资源化利用。但垃圾分类在国内多个城市长期处于“试行”状态,被网民戏称为“比蜗牛还慢”、“一堆部门管不住一堆垃圾”。
  “我作了一个调查,我们国家,大都市和地级市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全面施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城市如此,那农村还用说吗?”说起这些,春寒料峭中,只穿两件单衣的刘怀元脸上带着一份急切。
  “垃圾分类箱,仅仅写上几个分类汉字是不顶用的,虽然一些地方已经用颜色明确标识出来,但是,没有颜色表识的垃圾箱依然非常普遍。”
  除此之外,令刘怀元揪心的是,“一些垃圾箱虽然标识清晰,但是,最后环卫工人经常会一股脑全部混在一起。比如废电池,究竟应该扔在哪里?居民经常摸不着头绪。”
  据统计,中国年消费电池70-80亿只,回收率却不足2%。废旧电池含有大量可再生利用的重金属和酸液等物质,若不妥善处理,将污染土壤和水源,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作为发展中国家,刘怀元深感在中国自上而下施行垃圾分类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政府各部委、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协同配合,还要有广泛的全民宣传,“确实很费劲。”他表示,“关键是施行垃圾分类没有利润,它不是一个盈利的事情,需要国家投资。”
  刘怀元建议,通过讲座、社区交流、张贴、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共识。在有条件的社区试点投放分类垃圾桶,逐步推广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他还建议,给居民发放分类垃圾袋,鼓励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并尝试在家中设立分类小垃圾桶。
  分类从娃娃抓起
  如何让中国的垃圾真正地实行分类?除了各部委以及相关部门要真正抓起,刘怀元认为,“文明礼貌,垃圾分类等应该从娃娃抓起。”
  他感叹说,“我们的分类教育还是一个空白。有人感觉分类是一件小事,应该抓经济等大事。但是,垃圾分类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具体表现,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这类知识,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灌输。”
  刘怀元建议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普及垃圾分类,把垃圾分类作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他提议中小学幼儿园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在校园内设立分类垃圾桶,安排专职学生指导分类,幼儿园则由教师来指导。
  谈到农村垃圾分类的艰巨性,刘怀元感慨,谁不愿意住在青山绿水,空气新鲜,没有污染,蔬菜有机的地方?然而,这些地方虽然自然环境胜出,但是卫生环境还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农村垃圾的处置除少数省级卫生村以外,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倾倒。部分农村企业的废弃物随意倾倒在附近。”被网民形容为,“有新房、无新村,家里新房整洁、家外环境脏乱,这种现象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相去甚远。”
  为此,他建议,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县(市)统一填埋、焚烧或进行垃圾资源化处理。
  “乱扔垃圾理当罚款。还要明确,不分类者也应该罚款。”老道长“一根筋”地认为,垃圾分类的半拉工程一定要真正“落地”,“因为生活细节决定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所以,一定要抓紧!”
其他文献
蚁群优化算法是根据自然界中蚂蚁能够将食物以最短路径搬回蚁巢这一智能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颖的进化算法,该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良好的正反馈特性,而且具有并行分布计算的特点.同时,支持向量机又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机器学习技术,具有很强的学习泛化能力,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蚁群优化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性别分类的方法.首先,通过KL变换降低人脸性别特征的维数,并根据特征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
该文讨论了视频在WLAN上的实时编码和传输问题.首先针对视频编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ARQ/FEC算法,可有效地改进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然后提出了一种依据接收端的反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胫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3例股骨干、胫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随访5~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
研究了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平台上环境监测数据外业采集系统框架,以SQL Server Compact 3.5数据库技术存储、管理现场监测数据,通过SQL Server复制技术将数据汇交到监测站的中心数据库中。提出了综合场景信息与业务因子监测数据同步(准同步)采集、一体化管理、关联分析、复合应用的集成应用思路。举例展示了系统配置和软件代码实现。
基于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与干涉式测角原理的结合,该文提出一种地面运动目标的干涉式雷达三维成像方法。利用获得的角运动参数对回波信号在原始数据域进行补偿,完成对应干涉天线上的复图像对准。按照目标散射中心点的空间位置,重构运动目标的三维图像。该文提出的基于线性调频信号拉伸处理的杂波剔除方法,在用干涉技术进行三维成像之前剔除强背景杂波,方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