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规划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体育;发展;品德素质;思考
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初中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寄托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初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师在新课改条件下所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必攻的难题,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品德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新时期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要吃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不尊重他人的坏习惯,这导致了许多的学生体质下降、身体发胖、依赖性强、没有主导能力等。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承担着培养为“中国梦”建设人才摇篮的责任,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有健康体魄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员工都有一个要求:有德有才大胆重要、有德无才培养来用、有才无德决不聘用。这说明道德对人的重要性,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形成的、这要求我们从小要养成习惯。我们在初中期间学英雄事迹、赶先进文化,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等并不是只有文化课才能教育,其他的课程也可以,而体育课是最好的方式,体育课既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又培养集体主义感。
二、教师以身作则,发展学生品德素质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做好。再有作为一名教师,你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修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和得体的衣着以及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对自己的赞赏。
三、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
(1)结合田径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在初中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之中。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2)结合球类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团结、合作、温暖,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教育学生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義精神,令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才能取得好成绩。
四、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
(1)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体育教学是一项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们的体质各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思想表现,有时注意力集中,有时注意力分散;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等等。即使在同一条件下,由于性格的差异,学生的表现也可能有所不同。如在同一活动中,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怯弱畏难,由此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善诱,及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认真抓好榜样教育,运用典型人物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课上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刻苦训练,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事例,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田径运动员刘翔,他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我们还有数以千计的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克服伤病的困扰,冲破重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为国争光。他们顽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逐步形成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总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体育在学校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体育的优势与特殊的功能更新观念,把体育与德育、智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体、育智、育德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的进步,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小路.谈初中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27期
[2]沈玮民.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2010年09期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体育;发展;品德素质;思考
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初中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寄托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初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师在新课改条件下所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必攻的难题,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品德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新时期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要吃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不尊重他人的坏习惯,这导致了许多的学生体质下降、身体发胖、依赖性强、没有主导能力等。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承担着培养为“中国梦”建设人才摇篮的责任,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有健康体魄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员工都有一个要求:有德有才大胆重要、有德无才培养来用、有才无德决不聘用。这说明道德对人的重要性,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形成的、这要求我们从小要养成习惯。我们在初中期间学英雄事迹、赶先进文化,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等并不是只有文化课才能教育,其他的课程也可以,而体育课是最好的方式,体育课既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又培养集体主义感。
二、教师以身作则,发展学生品德素质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做好。再有作为一名教师,你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修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和得体的衣着以及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对自己的赞赏。
三、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
(1)结合田径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在初中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之中。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2)结合球类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团结、合作、温暖,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教育学生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義精神,令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才能取得好成绩。
四、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
(1)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体育教学是一项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们的体质各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思想表现,有时注意力集中,有时注意力分散;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等等。即使在同一条件下,由于性格的差异,学生的表现也可能有所不同。如在同一活动中,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怯弱畏难,由此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善诱,及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认真抓好榜样教育,运用典型人物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课上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刻苦训练,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事例,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田径运动员刘翔,他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我们还有数以千计的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克服伤病的困扰,冲破重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为国争光。他们顽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逐步形成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总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体育在学校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体育的优势与特殊的功能更新观念,把体育与德育、智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体、育智、育德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的进步,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小路.谈初中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27期
[2]沈玮民.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