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39例维吾尔族CLL患者病例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汉族CLL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9例CLL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4.7±9.0)岁,其中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分别为(65.6±10.4)岁和(63.9±7.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按Rai分期,低危(
【机 构】
:
830001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830001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830001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830001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39例维吾尔族CLL患者病例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汉族CLL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9例CLL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4.7±9.0)岁,其中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分别为(65.6±10.4)岁和(63.9±7.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按Rai分期,低危(0期)6例,中危(Ⅰ、Ⅱ期)24例,高危(Ⅲ、Ⅳ期)39例.其中,维吾尔族高危组CLL患者比较明显高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首诊时白细胞计数和受累淋巴结区≥3个者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8,P=0.015; x2=4.194,P=0.041).中位随访38.0个月(8.0 ~ 124.0个月),死亡1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各5例,均为高危组患者.维吾尔族CLL患者预期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8.0±2.7)%和100.7个月,均短于汉族CLL患者[(94.0±3.0)%和151.1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98、P=0.138; x2=0.583、P=0.445).结论 维吾尔族CLL患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特征及生存等方面与汉族患者比较存在一定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白血病NB4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bcl-2及Bax在槲皮素诱导NB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槲皮素对NB4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对NB4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时Ak
目的 研究透毒复方青蒿鳖甲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期(AML—CR)患者骨髓c毗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体外不同浓度透毒中药含药血清与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分化为DC,观察DC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0 CD83、CD86的表达,将DC分别与自体、异体外周血T细胞共同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激活的T细胞不同效靶比对人类
近年来,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增殖和存活关键信号转导通路的小分子靶向治疗备受关注,并逐渐形成了CLL的治疗新模式.现对CLL新的治疗模式及2012年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相关进展进行概述。
目的 提高对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NKL)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Hyper-CVAD、SMILE方案等化疗.结果 病理诊断为NKL,用Hyper-CVAD方案治疗效果不佳,SMILE方案可使NKL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SMILE方案是治疗NKL的有效方案,可使NKL获得CR。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力达霉素(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CD123+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人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MO7e细胞的作用,用IC20浓度的IL-3-LDM及LDM分别与MO7e靶细胞培养后,利用AnnexinV-FITC及碘化丙啶(PI)染色经流式细胞分选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变化.结果 LDM、IL-3-LDM对M
B细胞受体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特的B细胞受体亚群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在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导致不同克隆亚群和不同预后亚群的形成。
目的 研究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外周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浓度与HL预后关系.方法 30例HL患者为均经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初治病例,健康对照者30名.采用ELISA方法检测HL初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uPAR的浓度.比较HL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不同临床分期、治疗效果HL患者间外周血uPAR水平.结果 HL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外周血uPAR水平分别为(1.1235 ±0
在欧洲血液学会(EHA)第18届年会上,与肿瘤疫苗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共5篇,现将该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以便更好地了解肿瘤疫苗在未来的临床应用趋势。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急性髓系、淋巴细胞白血病66例患者WT1基因进行检测,并比较髓系各亚型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差异,观察基因表达水平与病程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病程与WT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66例患者中,87.5 %(14/16)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76.0%(38/50)的急性髓系白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AITL发病率较低,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标准的治疗方案尚未明确.尽管以传统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缓解率达50%,但大多数患者短期内复发,中位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率均不理想.最新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环孢素等治疗AITL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义章介绍AITL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