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它已经不是停滞在像我们那个年代学习美术的状态了,中学
五、六年绘画基本功,大学再学四年,幼儿美术教育不能再这样做了。现在的孩子们非常活跃,社会上也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优秀的、精英的、经典的以及糟粕的都一古脑涌到他们面前,其中还有学校
功利的倾向。幼儿大都处于涂鸦中期和后期,是想象力最旺盛的时候,虽然他们的造型能力相对较弱,但
是他们会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图像。因此,教师要把握小班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把美术活动的重点放
在为幼儿创设大胆想象的空间上,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图示大胆表达个人的想象,从而在幼儿体验与美术表
现的鸿沟之间架起桥梁。
一、准确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
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定位上存在的问题是:(1)过于强调目标的阶段性。长期以来,教师以儿童发展
的阶段性为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制订教育目标和相应的教育方案。教师的眼光总是盯在孩子应
当是怎样的,而不注意孩子实际上是怎样的。如:小班幼儿在作画选用颜色时,只能是红、黄、蓝、绿色
,如果有幼儿提出选用其他颜色作画,多数教师会说这些颜色我们以后再用,缺乏鼓励孩子探索的意識,
抑制了幼儿的发展。( 2)目标预设的重点仍然在知识与技能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大多明确要求幼儿
学会或掌握某方面知识或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先示范画,然后用较长的时间讲解画面的内容、布
局、色块、画法,最后才让幼儿绘画。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有的教师巡回地看幼儿
作画,有的教师则干脆坐着看幼儿作画。这种只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幼儿美术教育,不符
合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应定位在孩子的终身受益上,而不能
只限于年龄阶段。年龄特征强调的仅仅是此阶段幼儿的一般规律,我们应该从每个孩子具体的发展需要出
发,将目标的定位指向塑造个性、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上,使孩子终身受益。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还应
该把培养能力放在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位置上。当然,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
是知识和技能应是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多方面的经验,而不纯粹是通过记忆储存起来的特定的
知识与技能。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应该整合在一起。
二、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解除幼儿心理顾虑,引导幼儿敢想敢说,为了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每位同学在发表自己的
观点时,总要认真听他们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即使学生的论点有
某些欠缺,也是一样,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
自己要有创造力,只有努力去探究,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创造力必须要开发潜力,但智力开发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因此,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是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都必须贯穿一致的核心。
三、投其所好 形象选材
对于幼儿,选材犹为重要,在玩色的基础上应选择一些具体形象性较强的内容,以圆形为基础形状
展开绘画活动,从与玩色结合的"吹泡泡"到"苹果、橘子",从"我的小鸡"到"毛毛虫",孩子们在圆的基础
上层层展开练习,其中的泡泡、苹果、小鸡、毛毛虫、气球、小花……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加上形象
的儿歌和语言,孩子喜欢画、乐于画、也有东西可画。
四、适当选材组织形式多样化
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使他们愉快自如地投入活动。活动方式要灵活多变、富有情趣,使孩
子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内容和形式上把激发幼儿情感放在首位,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
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引导幼儿乐意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
五、.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用传授技术的方式,如教使用绘画工具的表现技巧,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
现。这种数学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也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其实,儿童绘画能力不靠教具
体知识和方法,仍旧能自然发展。发展规律为: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由意象到再现。他们的写实能力
随认识的发展自然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透视、体积和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依靠
感知而发展,也能为个别儿童将来进行专业学习准备好条件。我通过女儿黄欢进行写生教学实验结果说明
,造型能力不靠教死技法,而是依靠直观知觉能使儿童能力得到创造性发展。
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首先要求儿童注意观察。幼儿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
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
其次,要教幼儿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
和细节、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空间距离、色彩的感受与变化等。
再次,教材系列化。通过多种媒体,如通过实物、录像、图片、幻灯等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教材内容
,一环接一环地扩人知识面,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幼儿创作热情。运用多种手段,如名作欣赏、生活体验
、触摸、语言描述、启发联想、鼓励独创精神等方法。作业内容要密切贴近幼儿生活,以提高他们的绘画
兴趣和创作热情。
六、尊重幼儿的视觉表达,把儿童从再现和复制自然中解放出来
对原型的忠实复制决不是评判艺术作品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它妨碍人进行自由的、创造性的表达。儿童
绘画的意图并不着眼于画得与真实的一模一样,所以儿童画与技巧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也没有必要过早
、过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技法知识。只有在他们心理发育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引导把必要的知
识渗透给他们,培养起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意识自然产生后,才能通过图画表现出来。
因此,对幼儿的美学意识培养需要选准、选对知识点,对他们不可操之过急。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用
线和色彩进行平面的、意象的、表现性的、装饰性的知觉创造。这是建立儿童绘画课程学科体系的依据。
幼儿绘画中常被成人所指责的"错误",应该被理解为是幼儿自然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是他们眼中的世
界。对幼儿的绘画辅导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幼儿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
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象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
会迅速得到提高。
五、六年绘画基本功,大学再学四年,幼儿美术教育不能再这样做了。现在的孩子们非常活跃,社会上也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优秀的、精英的、经典的以及糟粕的都一古脑涌到他们面前,其中还有学校
功利的倾向。幼儿大都处于涂鸦中期和后期,是想象力最旺盛的时候,虽然他们的造型能力相对较弱,但
是他们会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图像。因此,教师要把握小班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把美术活动的重点放
在为幼儿创设大胆想象的空间上,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图示大胆表达个人的想象,从而在幼儿体验与美术表
现的鸿沟之间架起桥梁。
一、准确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
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定位上存在的问题是:(1)过于强调目标的阶段性。长期以来,教师以儿童发展
的阶段性为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制订教育目标和相应的教育方案。教师的眼光总是盯在孩子应
当是怎样的,而不注意孩子实际上是怎样的。如:小班幼儿在作画选用颜色时,只能是红、黄、蓝、绿色
,如果有幼儿提出选用其他颜色作画,多数教师会说这些颜色我们以后再用,缺乏鼓励孩子探索的意識,
抑制了幼儿的发展。( 2)目标预设的重点仍然在知识与技能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大多明确要求幼儿
学会或掌握某方面知识或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先示范画,然后用较长的时间讲解画面的内容、布
局、色块、画法,最后才让幼儿绘画。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有的教师巡回地看幼儿
作画,有的教师则干脆坐着看幼儿作画。这种只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幼儿美术教育,不符
合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应定位在孩子的终身受益上,而不能
只限于年龄阶段。年龄特征强调的仅仅是此阶段幼儿的一般规律,我们应该从每个孩子具体的发展需要出
发,将目标的定位指向塑造个性、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上,使孩子终身受益。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还应
该把培养能力放在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位置上。当然,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
是知识和技能应是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多方面的经验,而不纯粹是通过记忆储存起来的特定的
知识与技能。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应该整合在一起。
二、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解除幼儿心理顾虑,引导幼儿敢想敢说,为了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每位同学在发表自己的
观点时,总要认真听他们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即使学生的论点有
某些欠缺,也是一样,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
自己要有创造力,只有努力去探究,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创造力必须要开发潜力,但智力开发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因此,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是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都必须贯穿一致的核心。
三、投其所好 形象选材
对于幼儿,选材犹为重要,在玩色的基础上应选择一些具体形象性较强的内容,以圆形为基础形状
展开绘画活动,从与玩色结合的"吹泡泡"到"苹果、橘子",从"我的小鸡"到"毛毛虫",孩子们在圆的基础
上层层展开练习,其中的泡泡、苹果、小鸡、毛毛虫、气球、小花……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加上形象
的儿歌和语言,孩子喜欢画、乐于画、也有东西可画。
四、适当选材组织形式多样化
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使他们愉快自如地投入活动。活动方式要灵活多变、富有情趣,使孩
子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内容和形式上把激发幼儿情感放在首位,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
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引导幼儿乐意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
五、.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用传授技术的方式,如教使用绘画工具的表现技巧,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
现。这种数学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也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其实,儿童绘画能力不靠教具
体知识和方法,仍旧能自然发展。发展规律为: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由意象到再现。他们的写实能力
随认识的发展自然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透视、体积和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依靠
感知而发展,也能为个别儿童将来进行专业学习准备好条件。我通过女儿黄欢进行写生教学实验结果说明
,造型能力不靠教死技法,而是依靠直观知觉能使儿童能力得到创造性发展。
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首先要求儿童注意观察。幼儿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
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
其次,要教幼儿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
和细节、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空间距离、色彩的感受与变化等。
再次,教材系列化。通过多种媒体,如通过实物、录像、图片、幻灯等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教材内容
,一环接一环地扩人知识面,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幼儿创作热情。运用多种手段,如名作欣赏、生活体验
、触摸、语言描述、启发联想、鼓励独创精神等方法。作业内容要密切贴近幼儿生活,以提高他们的绘画
兴趣和创作热情。
六、尊重幼儿的视觉表达,把儿童从再现和复制自然中解放出来
对原型的忠实复制决不是评判艺术作品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它妨碍人进行自由的、创造性的表达。儿童
绘画的意图并不着眼于画得与真实的一模一样,所以儿童画与技巧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也没有必要过早
、过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技法知识。只有在他们心理发育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引导把必要的知
识渗透给他们,培养起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意识自然产生后,才能通过图画表现出来。
因此,对幼儿的美学意识培养需要选准、选对知识点,对他们不可操之过急。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用
线和色彩进行平面的、意象的、表现性的、装饰性的知觉创造。这是建立儿童绘画课程学科体系的依据。
幼儿绘画中常被成人所指责的"错误",应该被理解为是幼儿自然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是他们眼中的世
界。对幼儿的绘画辅导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幼儿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
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象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
会迅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