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画画和作文是有共性的,画画很多技法和道理可以通过作文得到理解。本文通过一种特殊的角度阐述绘画,文章由浅入深,让画画的爱好者尤其是小学生,能更容易理解绘画并更好地学习绘画这一门课程。由此,达到笔者“真心教育”的教育引导目的。
【关键词】画画;作文;真心教育;兴趣
叙事作文要注意五要素,日记要注意格式……画画的色彩有三原色,有些画有透视,复杂的画面要抓整体……这些就是技法;有“手把手教你写作文”,每段每句都安排好了,甚至怎么写都出来了。但这种作文还是学不会,因为没有变化。同样,也有“手把手教你画画”,如画一只鸡:开始、跟着、最后……步骤都安排好了,于是他只会画鸡,只会画这种造型、风格的鸡……其余呢?什么也不会。“唉,画画真难啊,要一样一样地学。今天只画会了鸡,明天呢,还有鸭、鱼、鹅、鸟……天下还有数不清的题材种类,学到什么时候?一辈子还没能入门。”“唉,作文真难啊!今天只学了叙事文,而且只有开头,结尾。中间呢,最难的中间部分也有格式就太好了。”
画画就像写作文,打动人是一切指导方针。写作文需要有感而发;画画也一样,别人教你画鸡你就只会画鸡,画鱼简单,你就画鱼。需要考虑的是,画的这些题材是否跟你生活有关,是否能打动你。先自己有所感,才能够画得好,打动人。
画画就像写作文,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大自然中找材料,随材料找技法、写法。不会画,不会写,就临摹大自然。也是在自然里你发现了与众不同,你看到了另一种观察角度。你锻炼了自己另一种思维方式。艺术在自然里“生”,临摹别人而“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画画就像写作文,要欣赏大量各名家的作品,提高自己的眼界和修养。
“学三要抛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VCD范本、书本技法,教师、名家的画作、技法画法,作为入门和深入研究,临摹是必须要经历的。
画画就像写作文。成年人的画像作文里的散文、诗,暗晦,成熟。创作和技法两者可以同步,但重技法轻创作不可取。以创作为基础,而不是以技法为根本。
划一个大范围,让学生在不离题、不离开这个范围上自由驰骋,他学到的更多,领悟、观察到的更多。这或许就叫“生本”,也利于个人风格的形成。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自己的探究能力。这些都是不无害处的。这样做,他学到的是一个面,知识面,通过自己探究得来的一个知识面。
相反,怕学生不会画、画不好,手把手全过程。把老师的画法教于他,学生学到的是一个点,是老师的这种画法一个点。表面看他能力提高了,实际上他是“从一个愚蠢走去另一个愚蠢”,并不是“学会了”。细致讲来,他是从不知怎样画,走到老师的画法,他的知识从原点,迁移到另一个点,没有形成知识面。这样的教法,老师要不断地教,花很多时间,讲很多细节,分步骤地训练,在同一方面,他才能形成一个知识面,那也只不过是把老师的知识面传授于他。这种教法很适合于技法环节较强的知识,所以有VCD教学范本。
如果把VCD范本、书本技法,教师的技法画法传授作为金科玉律,忽视了创作,学生就没有灵活性。刻板的技法自然沒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有些学画的,兴趣不能坚持。
例如画鸡,VCD分步教学演示非常清晰,俨如老师上课——老师也这样上课。课后,学生会说:“老师只教过画鸡,我只学过画鸡,其余我都不会,没学过。”形成学习的依赖性。
圈定范围让学生自由驰骋,创作能避免这种弊端。首先注意鸡分头、颈、胸、脚几部分。然后自定形象,自定故事,让学生创作。范围就是有鸡的图画。这样学生对鸡的感受不一,有抽象的,变形的,卡通的,写实的……还活了,活在一个故事里。一开始就练习一个人喜好,个人审美趣味。这种个人审美趣味,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个人风格。
其次,小学生应该重创作,重想象、个人思维,轻技法。轻技法,缘于小学生阶段的接受能力,知识面窄导致的理解能力,低。技法是死的,用活了才能发挥作用。即在有创作的基础上去运用技法,这样用的技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抓准了一种、几种适当用在个人的创作需要上。相反,有些人永远只会用一种或几种有限的技法作画。纯老师传授技法是不能千变万化的,只有学生能动探究。
写文章,立意再好,文字不好,是没用的。立意,是阐述一个道理,正面的道理人尽知晓,只不过是把同样的意思、道理用你特殊的感受和深刻、有个性的文字、与人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
这也跟画画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题材和兴趣点。作文,在这么多的文体里,有的人感兴趣诗歌,有的人感兴趣散文,有的人喜欢叙事。画画和作文一样。有的人造型能力弱,色彩感觉强,有的人相反;有的人喜欢造型工整细腻,有的人喜欢抽象变型。
阅读大量书,拓展思维和眼界的宽度。研究写作、画画以外的艺术,拓展思维和眼界的深度。
一开始就走一条专业的路,那么它只适合迎难而上的人。开始走一条兴趣的路,深入浅出,由整体猎足到局部深入,由易到难,简到繁,或者这更能适合大多数,特别是小学生。
两者起跑方向不一样,结果也有所不同。前者从美术知识深不可测的深度上升到一种理论,技术的研究多些——专业学术型研究。后者,对艺术的生活性体验多些,保持一种闲适、抒胸臆的美术态度,体现在对艺术综合创作研究——综合学术型研究。
画画和写作的老师都是兴趣,兴趣是天下唯一最好的老师。五岁咏鹅的骆宾王,写洛神赋的曹植,长大了自然是脍炙人口的大文学家。王献之自小受父亲的耳闻目染,从小就喜欢书法,后来的成就不输于他父亲王羲之;王冕小时候放牛,就在地上写写画画,成就民间野逸一派文人画家。
兴趣的保持,就是一种斗志的保持。前者阵上逃兵多,最后保持专业兴趣的寥寥无几;后者以兴趣为起点,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在跑程中不断为兴趣——斗志加分,跑到最后的人占多数。
兴趣的保持,其实指的就是,勤奋刻苦。
【关键词】画画;作文;真心教育;兴趣
叙事作文要注意五要素,日记要注意格式……画画的色彩有三原色,有些画有透视,复杂的画面要抓整体……这些就是技法;有“手把手教你写作文”,每段每句都安排好了,甚至怎么写都出来了。但这种作文还是学不会,因为没有变化。同样,也有“手把手教你画画”,如画一只鸡:开始、跟着、最后……步骤都安排好了,于是他只会画鸡,只会画这种造型、风格的鸡……其余呢?什么也不会。“唉,画画真难啊,要一样一样地学。今天只画会了鸡,明天呢,还有鸭、鱼、鹅、鸟……天下还有数不清的题材种类,学到什么时候?一辈子还没能入门。”“唉,作文真难啊!今天只学了叙事文,而且只有开头,结尾。中间呢,最难的中间部分也有格式就太好了。”
画画就像写作文,打动人是一切指导方针。写作文需要有感而发;画画也一样,别人教你画鸡你就只会画鸡,画鱼简单,你就画鱼。需要考虑的是,画的这些题材是否跟你生活有关,是否能打动你。先自己有所感,才能够画得好,打动人。
画画就像写作文,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大自然中找材料,随材料找技法、写法。不会画,不会写,就临摹大自然。也是在自然里你发现了与众不同,你看到了另一种观察角度。你锻炼了自己另一种思维方式。艺术在自然里“生”,临摹别人而“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画画就像写作文,要欣赏大量各名家的作品,提高自己的眼界和修养。
“学三要抛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VCD范本、书本技法,教师、名家的画作、技法画法,作为入门和深入研究,临摹是必须要经历的。
画画就像写作文。成年人的画像作文里的散文、诗,暗晦,成熟。创作和技法两者可以同步,但重技法轻创作不可取。以创作为基础,而不是以技法为根本。
划一个大范围,让学生在不离题、不离开这个范围上自由驰骋,他学到的更多,领悟、观察到的更多。这或许就叫“生本”,也利于个人风格的形成。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自己的探究能力。这些都是不无害处的。这样做,他学到的是一个面,知识面,通过自己探究得来的一个知识面。
相反,怕学生不会画、画不好,手把手全过程。把老师的画法教于他,学生学到的是一个点,是老师的这种画法一个点。表面看他能力提高了,实际上他是“从一个愚蠢走去另一个愚蠢”,并不是“学会了”。细致讲来,他是从不知怎样画,走到老师的画法,他的知识从原点,迁移到另一个点,没有形成知识面。这样的教法,老师要不断地教,花很多时间,讲很多细节,分步骤地训练,在同一方面,他才能形成一个知识面,那也只不过是把老师的知识面传授于他。这种教法很适合于技法环节较强的知识,所以有VCD教学范本。
如果把VCD范本、书本技法,教师的技法画法传授作为金科玉律,忽视了创作,学生就没有灵活性。刻板的技法自然沒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有些学画的,兴趣不能坚持。
例如画鸡,VCD分步教学演示非常清晰,俨如老师上课——老师也这样上课。课后,学生会说:“老师只教过画鸡,我只学过画鸡,其余我都不会,没学过。”形成学习的依赖性。
圈定范围让学生自由驰骋,创作能避免这种弊端。首先注意鸡分头、颈、胸、脚几部分。然后自定形象,自定故事,让学生创作。范围就是有鸡的图画。这样学生对鸡的感受不一,有抽象的,变形的,卡通的,写实的……还活了,活在一个故事里。一开始就练习一个人喜好,个人审美趣味。这种个人审美趣味,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个人风格。
其次,小学生应该重创作,重想象、个人思维,轻技法。轻技法,缘于小学生阶段的接受能力,知识面窄导致的理解能力,低。技法是死的,用活了才能发挥作用。即在有创作的基础上去运用技法,这样用的技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抓准了一种、几种适当用在个人的创作需要上。相反,有些人永远只会用一种或几种有限的技法作画。纯老师传授技法是不能千变万化的,只有学生能动探究。
写文章,立意再好,文字不好,是没用的。立意,是阐述一个道理,正面的道理人尽知晓,只不过是把同样的意思、道理用你特殊的感受和深刻、有个性的文字、与人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
这也跟画画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题材和兴趣点。作文,在这么多的文体里,有的人感兴趣诗歌,有的人感兴趣散文,有的人喜欢叙事。画画和作文一样。有的人造型能力弱,色彩感觉强,有的人相反;有的人喜欢造型工整细腻,有的人喜欢抽象变型。
阅读大量书,拓展思维和眼界的宽度。研究写作、画画以外的艺术,拓展思维和眼界的深度。
一开始就走一条专业的路,那么它只适合迎难而上的人。开始走一条兴趣的路,深入浅出,由整体猎足到局部深入,由易到难,简到繁,或者这更能适合大多数,特别是小学生。
两者起跑方向不一样,结果也有所不同。前者从美术知识深不可测的深度上升到一种理论,技术的研究多些——专业学术型研究。后者,对艺术的生活性体验多些,保持一种闲适、抒胸臆的美术态度,体现在对艺术综合创作研究——综合学术型研究。
画画和写作的老师都是兴趣,兴趣是天下唯一最好的老师。五岁咏鹅的骆宾王,写洛神赋的曹植,长大了自然是脍炙人口的大文学家。王献之自小受父亲的耳闻目染,从小就喜欢书法,后来的成就不输于他父亲王羲之;王冕小时候放牛,就在地上写写画画,成就民间野逸一派文人画家。
兴趣的保持,就是一种斗志的保持。前者阵上逃兵多,最后保持专业兴趣的寥寥无几;后者以兴趣为起点,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在跑程中不断为兴趣——斗志加分,跑到最后的人占多数。
兴趣的保持,其实指的就是,勤奋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