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吡啶基)苯并噁唑和甘氨酸铜配合物的结构、抑菌活性及与DNA作用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2′-吡啶基)苯并噁唑、甘氨酸和高氯酸铜髤为原料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PBO)(Gly)(H2O)]ClO4(PBO=2-(2′-吡啶基)苯并噁唑,Gly=甘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9 2(2)nm,b=1.032 9(2)nm,c=1.566 8(3)nm;Z=4,V=1.665 6(6)nm3,Dc=1.800 g.cm-3,F(000)=916。最终偏离因子:R1=0.042 6,wR2=0.101 3。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2′-吡啶基)苯并噁唑相比较,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G+),水稻条斑病细菌(X.oryzae,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聚乙二醇修饰的柔红霉素脂质体治疗小鼠白血病模型的研究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的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脂质体(PL-DNR)治疗小鼠白血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发展,中晚期肝癌的放射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放疗效率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密
主机滑油管路直接进主机,管路当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会对机器直接造成损伤,所以对管路清洁度要求非常高,目前外高桥现场针对主机滑油管路采取二次拆装清洁后投油的做法,投油周期
第一部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探讨。目的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相关解剖结构进行影像学探讨。方法收集MSCT、高分辨力MR的正常盆腔图像151例(CT99
目的本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源DC前体细胞,在rhGM-CSF、rhIL-4等细胞因子的诱导分化培养下促使前体细胞向DC方向分化发育,rhTNF-α刺激24小时促使未成熟DC
从介绍SD卡协议出发,分析了在初始化SD卡过程中命令发送的步骤以及进行语音数据存储的状态机设计,在不采用APB总线设计的条件下,运用Verilog语言通过模拟APB总线时序完成控制
以酸枣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碱胁迫和盐碱混合胁迫下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及盐碱混合胁迫对酸枣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种子的萌发率、发
目的研究顺铂作用于p53野生型AGS、p53突变型MGC-803、SGC-7901三种胃癌细胞株后,观察p53及其下游因子p21、bax、puma、bcl-2、bcl-xl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