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走进深处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of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但是往往会忽略很多内容,使课堂效率适得其反。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关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实验研究活动,我校语文组积极地进行了构建自能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活动。经过积极的实验,根据精读课文以读为主,充分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在已有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上延伸和发展,不断实践与探究,不断总结与改进,在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新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通过朗读达到深刻的记忆,帮助阅读的理解。有的学生很有想象力,在朗读的过程中,为了记住一个不同凡响的绝妙构想或一句话、一个短语,往往随意地记在作业本上。虽然在别人看来是千奇百怪、杂乱无章的,但对他自己来说却能梳理得头头是道。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只要有利于他们朗读能力的提高,不用强求采取一种固定模式。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之良训可归结为一点,他们主张读书和写文章的自然性。课内外相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文章时,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有关描写的文章相连的内容。这样的阅读,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罷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我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接着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梁庄乡于屯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我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英语应用能力需
信息的价值在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对信息的追求和捕捉不同于一般凭直觉和经验的信息感知。时代明确告诉我们,信息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的人应具有的如同“听、说、读、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在不断涌现的浩若烟海的信息中,要准确地选择,迅速地获取所需要的那部分特定的信息,往往取决于此。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教师的威信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对学生没有爱心和教学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为教育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因此说,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要博学
摘 要:所谓网络教学,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互联网为教学传输系统,不受固定时间、地点授课的限制,为学习者进行教学内容传播,利用网络的特征和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田径教学;网络教学;网络环境;运用    一、田径教学的现状及传统田徑教学的弊端  1.目前我国田径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田径教学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留日博士毛振明认为:“使
“应试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真理的垄断者和宣示者。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唱主角,处于中心地位,是课堂的主宰。师道尊严,教师至高无上,有着绝对的权威,随心发号施令,目中无人,而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得不到尊重,其结果不言而喻。“应试教育”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在教學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在这种教育下,学校成了为分数和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并运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双管齐下,体会意境美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已经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各级党委要按照通知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