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彭阳县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不良现象的分析,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全面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作风转变,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重造轻管向重造重管转变、提高造林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彭阳县林业转型机制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转型机制;建设;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188-01
1 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
目前,彭阳县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天然草原退化、重造轻管、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提到了重要地位,将林业建设融为“五位一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科学治理,推广适用技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类社会主体投身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守护绿水青山,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国掀起了全社会重视林业、全民搞林业的热潮,涌现出大批以个体、联户、独资、合资等形式的“绿化公司”、“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助推现代林业产业加速发展。林业建设单位上至国家林业局,下至国营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的工作环境、体制、机制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消极现象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重造轻管、重造轻防;部分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干劲,工作不担当或担当不够,庸、懒、散习惯依然严重,导致造林标准、质量低,造劣质林、失败林,造成年年造林年年补,若干年后依然变化不大的旧模样。
3 对彭阳县林业转型机制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全面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近年来,受经济建设的冲击,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一切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忽略了思想道德建设及业务能力的提高,使思想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学习就是读报纸、念文件、抄笔记、应付检查,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有些党员干部根本不参加组织学习,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为此,要坚决杜绝使思想政治学习流于形式的做法,在选人、用人上首先要考虑“德”,其次考虑“才”,培养造就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能办事、办成事的新型职工。
3.2 加强作风转变,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着力解决自由散漫、上班迟到、下班早退、服务意识差,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岗位责任制,严格履行请假制度。解决工作中出工不出力,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应付,工作不作为或作为不夠,怕麻烦、不作为的思想,切实增加职工的担当责任意识[1]。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牢固树立办事创业、服务群众、提升工作效率、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
3.3 由重造轻管向重造重管转变
以前一些国营林场、乡镇林业站、绿化公司,只注重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当年验收合格后,放松了后期的抚育管护等措施,导致中幼龄树木遭受鼢鼠、兔害、偷牧、溜牧危害严重,灌木、杂草丛生,生长缓慢,部分移民迁出区鼢鼠危害严重,毁林率达50%~60%,严重影响了生态林业的发展。为此,彭阳县实现了由过去“重造轻管”向“重造重管”的历史性转变,特别解决新造林、中幼林龄偷牧、溜牧现象的再度发生,将造林、抚育、管护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林业建设取得最大生态效益的目标[2-3]。
3.4 鼓足干劲,增加信心,提高造林质量
打破以往造林绿化工程招标制,林场、林业站承包制,县、省、中央层层验收的制度。实现重点工程招标制,一般造林全面放开制,林场、林业站职工、绿化公司、广大林业爱好者都可以按照林业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标准、规格进行绿化造林,将任务细化到具体事项上,抓好林业重大项目的对接、落实等工作措施[4]。林业监管机构如规划设计室、林木检疫站、林业总场及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技术单位联合对造林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按规划设计方案、标准、规格造林,且成活率在85%以上的按面积、国家补助标准分批、按年度百分比对付造林款,坚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及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发生,最后接受省、中央级的检查验收。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使造林绿化款真正落到实处,确保造林绿化专款足额专用,提高造林绿化的工程的数量和质量[5]。
4 参考文献
[1] 安永平,张桂琴.加快固原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0(6):123,76.
[2] 邱林.浅谈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6,8.
[3] 张春民.奈曼旗林业生态建设转型的思路及措施[J].内蒙古林业,2006(1):11-12.
[4] 冯书平.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J].山西政报,2011(S1):17.
[5]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转型机制;建设;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188-01
1 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
目前,彭阳县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天然草原退化、重造轻管、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提到了重要地位,将林业建设融为“五位一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科学治理,推广适用技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类社会主体投身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守护绿水青山,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国掀起了全社会重视林业、全民搞林业的热潮,涌现出大批以个体、联户、独资、合资等形式的“绿化公司”、“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助推现代林业产业加速发展。林业建设单位上至国家林业局,下至国营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的工作环境、体制、机制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消极现象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重造轻管、重造轻防;部分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干劲,工作不担当或担当不够,庸、懒、散习惯依然严重,导致造林标准、质量低,造劣质林、失败林,造成年年造林年年补,若干年后依然变化不大的旧模样。
3 对彭阳县林业转型机制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全面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近年来,受经济建设的冲击,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一切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忽略了思想道德建设及业务能力的提高,使思想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学习就是读报纸、念文件、抄笔记、应付检查,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有些党员干部根本不参加组织学习,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为此,要坚决杜绝使思想政治学习流于形式的做法,在选人、用人上首先要考虑“德”,其次考虑“才”,培养造就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能办事、办成事的新型职工。
3.2 加强作风转变,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着力解决自由散漫、上班迟到、下班早退、服务意识差,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岗位责任制,严格履行请假制度。解决工作中出工不出力,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应付,工作不作为或作为不夠,怕麻烦、不作为的思想,切实增加职工的担当责任意识[1]。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牢固树立办事创业、服务群众、提升工作效率、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
3.3 由重造轻管向重造重管转变
以前一些国营林场、乡镇林业站、绿化公司,只注重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当年验收合格后,放松了后期的抚育管护等措施,导致中幼龄树木遭受鼢鼠、兔害、偷牧、溜牧危害严重,灌木、杂草丛生,生长缓慢,部分移民迁出区鼢鼠危害严重,毁林率达50%~60%,严重影响了生态林业的发展。为此,彭阳县实现了由过去“重造轻管”向“重造重管”的历史性转变,特别解决新造林、中幼林龄偷牧、溜牧现象的再度发生,将造林、抚育、管护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林业建设取得最大生态效益的目标[2-3]。
3.4 鼓足干劲,增加信心,提高造林质量
打破以往造林绿化工程招标制,林场、林业站承包制,县、省、中央层层验收的制度。实现重点工程招标制,一般造林全面放开制,林场、林业站职工、绿化公司、广大林业爱好者都可以按照林业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标准、规格进行绿化造林,将任务细化到具体事项上,抓好林业重大项目的对接、落实等工作措施[4]。林业监管机构如规划设计室、林木检疫站、林业总场及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技术单位联合对造林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按规划设计方案、标准、规格造林,且成活率在85%以上的按面积、国家补助标准分批、按年度百分比对付造林款,坚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及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发生,最后接受省、中央级的检查验收。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使造林绿化款真正落到实处,确保造林绿化专款足额专用,提高造林绿化的工程的数量和质量[5]。
4 参考文献
[1] 安永平,张桂琴.加快固原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0(6):123,76.
[2] 邱林.浅谈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6,8.
[3] 张春民.奈曼旗林业生态建设转型的思路及措施[J].内蒙古林业,2006(1):11-12.
[4] 冯书平.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J].山西政报,2011(S1):17.
[5]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