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合引力模型、交通运输成本模型、网络中心度模型、块模型和QAP模型,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关联及其驱动因素得出:①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强
【机 构】
: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江西南昌33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引力模型、交通运输成本模型、网络中心度模型、块模型和QAP模型,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关联及其驱动因素得出:①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强度均高于环鄱阳湖城市群,且武汉城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为突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以武汉市和长沙市为中心形成了两个明显的城际经济联系密集区.②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的综合运输成本存在差异.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交通一体化程度最高,环鄱阳湖城市群最低.长沙市至武汉城市圈、武汉市至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运输成本明显低于长沙市、武汉市至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的交通运输成本.③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对外辐射能力整体较强,而整体的吸引能力相对偏弱,即三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而其内部的城际经济联系则较强.环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辐射、吸引和中介能力整体最强,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对最弱.④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关联网络可以划分为主溢出板块、净受益板块、经纪人板块、主受益板块四个功能板块.主溢出板块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关联网络的发动机,净受益板块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经纪人板块是主溢出板块和主受益板块之间联系的桥梁.⑤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城市之间地理位置相邻、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相近、产业结构相近和外向型经济结构相近有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关联网络发展,而外资利用水平、互联网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了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
其他文献
以政府主导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作为研究内容,采用2000--2016年中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实证检验.研究
以黄河流域57个地级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相对发展率指数以及区位熵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各行业发展特征.结果 表明:①黄河流域服务业发
欧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对欧盟OFDI增长迅速并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利用2007-2
研究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黄河流域不同级别的行政单元为对象,对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①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单元中有17座地级市
以黄河流域省区为实证区域,在测度区域工业结构转型水平和类型的基础上,探讨地市工业结构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专业化、多样化等空间集聚方式的响应.研究表明:①黄河流域工业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刺激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高追求,植物园景观设计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内涵和品质。在不断强调创建生态文明的今天,如
科技新城是大都市空间拓展新形式和高质量发展新载体.文章利用国家和省级的开发区数据,结合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科技新城的空间联系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科
结合碳排放和就业构建制造业碳排放就业贡献度,并对中国30个省份进行分类,比较市场化进程对地区制造业碳排放就业贡献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有助于地区制造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