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其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由于高职教育人才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其鲜明的特色。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不断的完善,社会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也越加严重。高职学生也是如此。在我们国家当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的基础上,也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一套最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便于和高校高速发展的教育形势相适应,能够推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的高校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跟时代和职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但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上述变化,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从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区别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职业性和实践性不明显。
职业性,这是由高职本身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的。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的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育具有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有区别。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连续几年扩招,全校公共理论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基本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有些人忙于应付正常的理论教学,习惯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满足于知识的传授,甚至有些人只是关心自己的工作量是否完成,面对数千在校生或几百人合班大课,怎样开展实践教学有为难情绪,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创新不太关心,忽视实践教学,单纯理论知识传授,其教学效果不理想时不争的事实。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所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本专科院校通用教材,所以必定侧重于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缺乏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体现。
第二,从学校的角度看,高职教育重智轻德,与之相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知行脱节的问题。
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人的主体性培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日益加剧,教育的功利价值十分明显,尤其是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突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说:“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强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性,实用性人才”,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想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即便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看,价值取向多元混乱,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和现实相脱节的问题。
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许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被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道德情感经验的积累与道德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道德要求缺乏自身需要的情感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只是作为一种纯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能落实到位,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等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造成学生知行脱节等现象。
第四,从教师角度看,教师队伍的能力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不高,影响了教育工作的效果。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教师的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多为青年教师。也是因为年轻,致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三要素”上也存在相应的缺失,如教学理论知识不扎实,融会贯通性差,在教学中常出现照本宣科的问题。
三 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从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区别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职业性的价值取向,从学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到辅导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职业性,它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当带有较为浓厚的职业色彩,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从学校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德、智统一。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校园文化和人文类课程的开设,实施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
如果说传统职业教育 “使无业者有业”, 那么, 现代职业教育则是 “有业者乐业”, 就业就不再仅仅是 “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的手段”和 “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的途径”。所以,我们要能让高职学生“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减压”,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四)从教师角度看,学校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应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 顾海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2] 顾海良. 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纲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1).
[3] 赵艳. 全球化背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难题[ J] . 思想理论教育, 2002(9).
[4] 牛玉萍.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简介:
吴静(1978,1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不断的完善,社会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也越加严重。高职学生也是如此。在我们国家当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的基础上,也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一套最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便于和高校高速发展的教育形势相适应,能够推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的高校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跟时代和职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但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上述变化,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从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区别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职业性和实践性不明显。
职业性,这是由高职本身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的。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的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育具有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有区别。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连续几年扩招,全校公共理论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基本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有些人忙于应付正常的理论教学,习惯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满足于知识的传授,甚至有些人只是关心自己的工作量是否完成,面对数千在校生或几百人合班大课,怎样开展实践教学有为难情绪,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创新不太关心,忽视实践教学,单纯理论知识传授,其教学效果不理想时不争的事实。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所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本专科院校通用教材,所以必定侧重于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缺乏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体现。
第二,从学校的角度看,高职教育重智轻德,与之相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知行脱节的问题。
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人的主体性培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日益加剧,教育的功利价值十分明显,尤其是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突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说:“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强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性,实用性人才”,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想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即便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看,价值取向多元混乱,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和现实相脱节的问题。
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许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被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道德情感经验的积累与道德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道德要求缺乏自身需要的情感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只是作为一种纯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能落实到位,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等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造成学生知行脱节等现象。
第四,从教师角度看,教师队伍的能力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不高,影响了教育工作的效果。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教师的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多为青年教师。也是因为年轻,致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三要素”上也存在相应的缺失,如教学理论知识不扎实,融会贯通性差,在教学中常出现照本宣科的问题。
三 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从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区别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职业性的价值取向,从学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到辅导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职业性,它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当带有较为浓厚的职业色彩,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从学校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德、智统一。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校园文化和人文类课程的开设,实施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
如果说传统职业教育 “使无业者有业”, 那么, 现代职业教育则是 “有业者乐业”, 就业就不再仅仅是 “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的手段”和 “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的途径”。所以,我们要能让高职学生“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减压”,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四)从教师角度看,学校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应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 顾海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2] 顾海良. 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纲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1).
[3] 赵艳. 全球化背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难题[ J] . 思想理论教育, 2002(9).
[4] 牛玉萍.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简介:
吴静(1978,1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