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常引起死穗或半穗枯死。不但造成小麦减产,而且人食用过量这种含毒面粉,会引起头昏、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多种牲畜吃了含有10%病粒的饲料后就会表现中毒现象。
  
  一、症状 主要表现为苗腐、基腐、茎腐和穗腐。
  
  苗腐:病菌从芽鞘或根侵入,使芽和根腐烂,重者不能出苗,轻者病苗淡绿、长势减弱。
  基腐:主要表现茎部受害变褐、腐烂直至全株枯死,拔起病株时易从烂处折断,断处有黏性腐烂组织。
  茎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节和第二节,初在叶鞘上形成褐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重时病部枯黄腐败。
  穗腐: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在灌浆至乳熟期表现症状。开始在颖壳上产生褐色斑点,后扩展至整个小穗。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害受抑制,形成“白穗”。病菌侵害穗轴或穗茎,输导组织受害,水分与养分不能上输而使上部小穗枯死,形成“半枯半健”穗,籽粒干秕。
  病原主要是禾谷镰孢菌,有性世代为玉米赤霉菌。
  
  二、侵染循环
  
   病菌在玉米根茬、秸秆和小麦等作物的病残体上越冬、越夏。第二年形成子囊壳,子囊壳吸水膨胀,释放出子囊孢子,经风雨传播到麦穗上致病。分生孢子形成较晚,侵染率低。
  
  三、影响发病的因素
  
  田间菌源量大,易于侵染。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受侵染,抽穗、扬花、灌浆期最易感病。气候条件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小麦抽穗后连续阴雨是赤霉病流行的关键。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阴雨3天以上,就有严重发生的可能。品种因素也有关系,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鲁麦14、烟农15较抗病,鲁麦23、白玉149抗性较差。
  
  四、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浇水,禁止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
  3.化学防治。小麦齐穗扬花期是防治的关键期,若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应抢在雨前,每667平方米(1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5%多菌灵悬浮剂80~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对适量水喷雾,隔5~7天再喷1次。以上药剂可以和杀虫剂、微肥混喷。(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潘继兰 邮编:277200)
其他文献
夏秋季节,特别是盛夏至初秋,是各种青草旺长的时候,而且草的种类繁多,是放牧、饲养和育肥各种家畜(牛、马、驴、骡、猪、羊等)的黄金季节。但是,在放牧或饲喂家畜时,要注意识别是毒草还是益草。为此,将三种毒草和三种益草介绍如下,供广大农牧民和畜禽专业户参考:    三种毒草:  ①醉马草:醉马草是禾本科羽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特别是草原和牧场生长较多。一般在早春萌生,7~10月份开花,株
口服米非司酮(又叫“息隐”)加上米索前列醇药物,即可达到终止早期妊娠的目的。它具有简便、不手术、无痛苦的优点,以致很多妇女自行到药店买药悄悄“流产”。殊不知,这样服药往往会有不完全流产而导致大出血的危险,而且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药物流产只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只适用于停经49天以内、尿妊娠试验阳性、身体健康的早孕妇女,孕期愈早,效果愈好。凡患有痉挛性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国务院组织领导的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重大抉择之一就是建立县(市)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县(市)农村信用社能否稳健运行,关键是要有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的精子结构。结果显示:扫描电镜下云斑尖塘鳢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组成。头部近似圆形,直径1.98~2.12μm,尾部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