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英语文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英美文学内容中,而是逐渐拓展到使用英语的更广泛的国家。与此同时,学生英语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在阐述英语文学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关系及 英语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为如何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国培养跨文化意识进行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英语文学 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策略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成为人们交流中的一门重要语言。在英语的应用和学习中,跨文化意识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英语文学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是指在对本土文化了解和继承的基础上,有策略、有意识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和本国文化之间的关联。实现英语文学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需要对多种英语文学作品背景进行把握和理解,根据文化背景区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英语文学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进行英语文学学习时,不仅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不被侵蚀,同时也要对与之相关的其他文化内容进行把握。
  一、英语文学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关系问题分析
  (一) 跨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文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文学的发展都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英语文学教学中也承载着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地域人情等。通过英语文学的认识和学习能够加强对某一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了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在对英语文学欣赏的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
  (二)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英语文学的教学效果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对外国文化进行了解,而且需要学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主动将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对比,总结两国文化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对文化的敏感度。在提升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英语文学鉴赏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了解英语文学涵盖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辩证认识,进而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借鉴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对比学习分析,提升教师英语文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文学的学习水平。
  (二) 英语文学是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文化在文学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同时文学本身也涵盖了文化。比如一部任务型的文学作品,在对主人公成长过程进行讲述的时候,会对主人公的身份、背景和立场等进行交代,同时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等。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会对某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情况等进行反映。因此,英美文学在文化内容层面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另外,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对于不理解的词汇可以通过查找阅读来获得认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间接地获得处理两种不同文化冲突的方法,形成对两种文化的整合性认识。
  二、英语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 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更多的是注重英语的语法结构知识,忽视了对英语文学作品背后相关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的讲解。乏味、枯燥的死记硬背英文语法知识和词汇结构虽然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但是没有深刻感悟英语文化内涵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英语文学学习的跨文化意识,进而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英语语言的魅力。
  (二) 能够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层面
  在英语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文化背景和文学知识,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知识面的拓展,比如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引入和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一种价值体系,加强对英语文学内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学综合素养。
  (三) 能够提升学生英语文学的综合能力水平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英语文学的综合能力,因为跨文化意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能力培养方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简单对文化符号和文化意识的复制,而是人们在英语文学学习的 过程中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对英语文学学习的陌生感,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学学习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水平。
  三、英语文学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一) 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分析
  受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发展不同的影响,中西方在文化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性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在深入认识本土文化的同时实现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充分整合。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分析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设定有计划、明确性的英语文学教学策略,并在组织学生理解和思考教学策略后形成一种完善的英美文学文化体系。第二,在英语文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以中国公正、客观、科学的态度来讲解英语文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内涵,尊重不同文化下的文学发展和文学价值观念差异。第三,在英美文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文学作品及其所处文化价值理念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把握英美文学作品主题思想,加强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二) 加强对英语文学深层次文化的研究分析
  英语文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更深层次文化内容的研究,在对表层文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文化挖掘的能力。英语文化的表层内容是很容易学习到的,比如和英语文学有关的天文地理、文学知识、哲学知识等,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般都可以在正常的学习中获得,但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这些表层文化的了解,还需要通过学习加强对深层次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比如和英语文学有关的文化传承、人文景观、行为习惯等。随着对英语文学的深入研究,要不断加强对英语文学深层次文化的研究。一个国家在长期发展中,经过积累,很容易形成一种 特殊的行为模式,为此,在进行英语文学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些行为和文化的了解、学习,用心感受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内涵,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挖掘实现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比如 ,对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家庭、朋友和风土人情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国外的风俗,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   (三) 训练学生文化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方面,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为了加强这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需要搭建一个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实现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导人们应用不同民族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从而加强对英美文学的深入了解。文化的移情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意识,为此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和学习。
  (四)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英语文学作品遍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其中有一些还是名著级别的作品,能够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材料支持。这些作品的大部分内容是各个时代发展的一种体现,能够展现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需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的英语文学作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五)利用多媒体软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伴随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一些现金的科学技术。英语文学教师也要学会应用科技的发展来为自己的教学开展带来一些便利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软件插入一些图片,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教材的重点内容,对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和人文风情有着最直观的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和英美文学讲授内容有关的资料,比如文学作品作者的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等,通过背景资料的搜集和介绍,加强学生对和文学作品有关的社会背景的了解。
  (六) 利用课外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英语文学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讲授英美文学知识,进行英美文学内涵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将一些在学生理解范围内的英美文学优秀作品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选读。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外国电影,像是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英文音乐,并让学生写下在观后感或者听后感。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西方情景剧汇演、电影节、读书会、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英美文学知识,加快和英语文学内容有关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融,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七)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在英语文学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主导的地位,充当着引导的重要作用。为此,在英美文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中,也需要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的跨文化意识。提升教师的素质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提升教师的的专业素质;第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其中,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培养英语文学教师的文学素养,加强教师对英美文学作品内涵和主要思想的全面了解。教师在对英语文学作品全面了解的同时,能够根据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对学生进行具有间接性的解答,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了解,提升英语文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职业职业素养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和基本素质的培养,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文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深远,是时代发展对英语文学教学发展的要求。通过在英语文学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能够提升英语文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学跨文化意识。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其他文献
由于工作缘故,笔者收集了2014年到2016年德国一所大学三个学期研究生中国学研究课程的相关报告共47篇,并对这些报告的内容特点及思想倾向性进行了分析,以期考察德国学生对于当代中国的了解程度,以及德国人与中国人在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经过统计,笔者发现德国学生对于中国环保方面的问题格外关注,共有七位同学的报告与环保问题有关。这引起了笔者对于德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  一、德国学生对中国
从教28年来,蒋茜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2009年起,蒋茜一直担任年级组长、级部主任的工作。年级组工作繁多而琐碎,组内成员也是情况各异。有家在外地、刚参加工作的自聘教师,独自面对入职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有工作十来年的准中年教师,孩子尚幼,工作状态进入平台期;也有很多教师,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平衡工作、身体和家庭。  如何协调各方面因素,凝聚人心,使团队力量最优化,是她工作的第一个重点。首先
病毒啃着云影  落日照耀鄉关   半辈子的诗道不尽曾经悲凉  梅红梨白  儿子用一曲钢琴弹出  谁的过错透支了孩子的春天  禁足,踏遍所有的疆场  阳光用冰雪碾过  隔离的词语清了清嗓子  从开始短缺的物资和消毒液  我摸到民生疾苦  刑天舞干戚  让鬼门关为天下苍生封一次门
一、初中音乐教育方法创新的动力因素  (一)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保证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的引入进来,如今我国已经实现了改革开放,同时在课程方面也实现了很大改革,例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国外的音乐教学法都已经得到了引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不断改革音乐教育。  (二)新课程的教育理
以肩部动律、双摆手和骑马步等为主要特色的蒙古民族舞蹈,展现着蒙古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草原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是蒙古族人民千百年来智慧创造的结晶;是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蒙古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改革开发的逐渐深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对我国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街舞、摇滚舞、迪斯科舞等现代舞蹈冲击着我国各民族舞蹈,多元化背
3月底,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人民网主办的2019—2020年度“新时代最美幼师”名单公布,天津市南开区第十五幼儿园蔡运清获评“省级最美幼师”,并入围“全国最美幼师”人选。蔡运清从教35年,陪伴了11届300多名幼儿成长。苦与累淬炼出丰富的带班经验,成效突出的育人效果让她收获众多荣誉,说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蔡运清表示:“年华逝去,我无愧于我的教育责任。”  时代在变,关注每个孩子的教育热情始终不变
下山的和尚看見桃花  也会露出  出家前的笑容
内容摘要:当下社会文化中,女性中性化现象屡见不鲜,究其背后原因,与当今女性教育的缺失与不足密切相关,本文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并结合贝姆的性别角色理论进行解释,同时借鉴民国女子教育对当前的女子教育进行反思。  关键词:女性中性化 女性教育 双性化 当下流行文化中,女性中性化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在近几年兴起的选秀节目当中,一些选手展示出女性中性化甚至是女性男性化的性别气质,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和相
2018年的教师节,我的学生宋芊钰没来看我,不是忙于第四部小说《锋芒》的即将出版;不是因为成了名人,事情忙碌了起来;也不是因为升入高三被课业压得抬不起头。深夜里的一条微信道出了缺席的原因:“这个教师节没有什么成绩向老师汇报,希望下一个教师节可以体体面面地站在老师面前。”看了这条微信,我半天喘不过气来,因为我深深地感知到了她给自己的压力……南开中学能写小说的才女,在课业之余连续写了6部小说(4部正式
内容摘要:文学名著很好的反映了它所在时期的人情事物,是那个时期的缩影,对现如今的我们更是有一种前瞻性的教育作用。在现今,文学名著的改编正越来越迎合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但文学名著在其改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关于该不该将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就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将从文学名著改编的利弊分析当前所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文学名著 改编 影视作品 利弊  科技的更新换代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