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挫折伴随人生
  我们在人生当中,都会遇到挫折,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胆怯,挫折对于懦弱者是一块绊脚石,也许从此他们就一蹶不振,但是对于勇敢者,挫折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也许从此他们就奋发图强。
  2.家长盲目攀比
  家长盲目攀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不利,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挫折感,使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攀比次数越多,影响越大,挫折感越强。
  在这种挫折心理的驱使下,孩子往往会变得忧郁、怯懦,有的孩子甚至会有不可理喻的表现。而那些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很强的孩子,很可能产生强烈的反感和心理对抗,从而做出更为反叛的举止。这样的结局显然是家长们始料未及的。
  在比较中,一些父母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这样的比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3.竞争激烈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竞争社会中,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初中生的競争处处都在。确实,在获得成果的过程中,竞争也起到鞭策激励的作用,但是它会让你付出代价。近期国内发生了多起由于青少年心理人格不健全而引发的极端暴力事件。对此长期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提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宜过早、过分强调竞争,因为这可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培养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家长应该首先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使他们真正理解竞争的意义。很多家长一味地向孩子灌输“竞争是残酷的”,但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竞争以及应该如何参与竞争。孩子们大多把竞争单纯地理解为自己和别人的比较,什么都要比,什么都要赢,一旦失败了就一蹶不振,产生挫折心理,甚至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
  4.学校心理教育的欠缺
  当初中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也会产生挫折心理。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将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当成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尺度,是当前中小学校忽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目前,在评模、提拔、奖励、调动工作等各方面,教育部门对各学校进行考核时,普遍只看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在这种错误的评价尺度下,有的学校只能抛开心理素质教育,片面地抓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这些问题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例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与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是否成才。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会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5.家长的教育不到位
  在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诸因素中,家庭对子女的挫折教育和教育方法对孩子影响很大。一项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表明,有近50%的家庭出现对子女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观念和意识。孩子吃好、穿好、生活好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愿望。
  许多家庭中家长们过分保护和溺爱的教养方式以及挫折教育意识的缺乏,已经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初中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不良品质突出,缺乏意志力、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等。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正青春年少,双方虽然有年龄差距,但不能一味埋怨他们抗挫折能力差,要多了解学生,找出他们产生挫折的原因,帮助其克服身边的困难与挫折,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 娟.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06(8).
  [2]张舒琴.关于培养初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尝试[J].教育革新,2008(7).
其他文献
情感教学法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教学反馈效果,就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教师要整合学生的内化能力和实际学习情况,确保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的完整性。  一、初中思想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思想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依旧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授课信心不足以及机械化教学等问题,学生
摘 要:文明竞争意识是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文明竞争意识培养是提升中职学生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帮助其未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前提与基础。为此,新时期教学教育中,中职教师应加强文明竞争意识教育,搭建良好平台,创设良好条件,提升学生对健康、文明竞争意识的认知,深入培养其文明竞争意识,提升其文明竞争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明竞争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因学识及技能方面的
摘 要:本文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结合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提升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活动主题吸引力不足、组织结构松散、团干部职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即协调团支部成员间关系,完善团支部规范,提高团支部内聚力,从而为高校青年成长成才助力。  关键词:群体动力学;基层团组织;活力;路径  一、群体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是一群个体的集合,但群体不表现为其中的个体简单相加,而是指
摘 要 :高职院校班主任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极有必要,需要多措并举。一是贯彻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二是保障学生宿舍管理质量,三是维护大学校园学习环境,四是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五是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教育管理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紧密联系
一年有365天(假设不是闰年),如果遇到同一天生日的人,人们会不禁感慨,真是巧合,有缘分啊!然而有名的生日悖论指出,如果一个房间里有23个或23个以上的人,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要大于50%。从生日悖论的内容可以看出,两个人生日相同还是很容易发生的。但是从直观来看,两个人的生日相同是比较稀少的事情。并且一般来说,可能认为人数起码得达到183,因为182.5是365的一半,至少有两个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