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了几堂课,有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评选课,有语文课、物理课、政治课、历史课等。教师们的课准备得都很充分,导人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环环相扣,多媒体也能充分运用,教师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评课教师都对上课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赞不绝口,但是,我总觉得课堂上少了点什么。几个学科教师上课的模式都差不多。教师们怎么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等新课程理念哪里去了?
课下,和两位教师聊了几句,他们说:“新课程的书籍、文章真的有几个人读了?即使形式上读了,又有几个人真的去思考过,又有几个人真的去实践过?教师自觉性有多高,他们承担课堂改革影响考试成绩的风险的能力有多强?”这使我陷入了另一个沉思。新课改已经七年了,教师的观念为什么就是转变不了,课堂教学改革为什么就是实行不了?和更多的教师交流后终有所悟,究其原因在于评价机制的问题。
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与传统不变的评价机制的矛盾是阻碍新课改发展的瓶颈,作为推进新课改的关键主体——学校,必须敢于冲破这个瓶颈。如何冲破这个瓶颈?我认为要切实做到四个方面:
1、要组织教师真正地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明确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也同样在改革,促使他们找到一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应对中考招生考试改革相适应的教育策略。坚决打破以往围绕课堂搞课题研究的做法,所谓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一大堆,甚至编辑了多本论文集,结果,真实的情况是论文大多有出处,教师为了应付任务当作负担猝合猝合而已,这样的课题研究搞得再多又有何用。真实的做法应该把当前新课改的基本观点、基本理念、评价机制和方法、课堂改革的实质、现代教育观等扎扎实实地带领教师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实践,这比让教师自己被动地盲目地搞课题研究效果要实际得多。
2、学校领导要有“不破不立”的魄力,要有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略。学校领导要敢于改革,大胆地去实践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探索,应允许教师在改革中的失败,同时也要敢于承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可能有挫折有失败的风险,其实这种失败只是新课程改革实践道路中的一次波折,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失败。只要高举新课程的大旗,坚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正确教改方向,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无所谓“真正意义的失败”。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
3、要创新评价机制。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班级、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和学生就会被埋没了,自然就限制了教师的教改积极性。现在的学校都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奖励制度和奖励项目,中考状元奖、平均分奖、优秀率奖、达线率奖、录取率奖等,但都是以分数论英雄,即使有一些其他的奖励项目,如,计算机竞赛辅导奖、文明班级奖等,那都是以精神奖励为主,作个配角而已。教师们面对分数的压力,皆固守着传统的所谓“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不敢越雷池一步。学校领导必须敢于打破“一把尺子衡量到底”的做法,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根据新课程理念多角度评价教师和学生,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多一批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好教师,就会多一批特长发展的好学生,就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就会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4、以自觉的精神引领教师。新课程的最终实践靠的是一线教师,而教师观念的转变、业务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变化,最终靠的是教师的自觉性。所以,学校特别是校长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制来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以自觉精神战胜消极的、倦怠的、憂虑的心理情绪。从而产生极大的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前进的勇气。
课下,和两位教师聊了几句,他们说:“新课程的书籍、文章真的有几个人读了?即使形式上读了,又有几个人真的去思考过,又有几个人真的去实践过?教师自觉性有多高,他们承担课堂改革影响考试成绩的风险的能力有多强?”这使我陷入了另一个沉思。新课改已经七年了,教师的观念为什么就是转变不了,课堂教学改革为什么就是实行不了?和更多的教师交流后终有所悟,究其原因在于评价机制的问题。
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与传统不变的评价机制的矛盾是阻碍新课改发展的瓶颈,作为推进新课改的关键主体——学校,必须敢于冲破这个瓶颈。如何冲破这个瓶颈?我认为要切实做到四个方面:
1、要组织教师真正地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明确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也同样在改革,促使他们找到一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应对中考招生考试改革相适应的教育策略。坚决打破以往围绕课堂搞课题研究的做法,所谓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一大堆,甚至编辑了多本论文集,结果,真实的情况是论文大多有出处,教师为了应付任务当作负担猝合猝合而已,这样的课题研究搞得再多又有何用。真实的做法应该把当前新课改的基本观点、基本理念、评价机制和方法、课堂改革的实质、现代教育观等扎扎实实地带领教师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实践,这比让教师自己被动地盲目地搞课题研究效果要实际得多。
2、学校领导要有“不破不立”的魄力,要有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略。学校领导要敢于改革,大胆地去实践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探索,应允许教师在改革中的失败,同时也要敢于承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可能有挫折有失败的风险,其实这种失败只是新课程改革实践道路中的一次波折,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失败。只要高举新课程的大旗,坚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正确教改方向,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无所谓“真正意义的失败”。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
3、要创新评价机制。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班级、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和学生就会被埋没了,自然就限制了教师的教改积极性。现在的学校都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奖励制度和奖励项目,中考状元奖、平均分奖、优秀率奖、达线率奖、录取率奖等,但都是以分数论英雄,即使有一些其他的奖励项目,如,计算机竞赛辅导奖、文明班级奖等,那都是以精神奖励为主,作个配角而已。教师们面对分数的压力,皆固守着传统的所谓“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不敢越雷池一步。学校领导必须敢于打破“一把尺子衡量到底”的做法,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根据新课程理念多角度评价教师和学生,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多一批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好教师,就会多一批特长发展的好学生,就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就会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4、以自觉的精神引领教师。新课程的最终实践靠的是一线教师,而教师观念的转变、业务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变化,最终靠的是教师的自觉性。所以,学校特别是校长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制来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以自觉精神战胜消极的、倦怠的、憂虑的心理情绪。从而产生极大的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前进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