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理环境要素的载体,是最实用的教学工具,它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地图进行课堂教学呢?
一、运用地图教学可以充分突出地理课堂的特点
区域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间和空间范围都很广阔,内容涉及多学科,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以及其他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内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中国和世界的自然与人文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属于微观的点的分布,宏观的面的分布,还是点与面的结合,都是研究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确切地说,就是在以时间变化为前提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地理的地域性特点还是社会性特点,均体现了各要素的综合,即时间的综合、空间的综合。就地理整体环境和区域分异而言,也体现了一个变化着的时间上的空间分布与联系。而寻求这种内在联系和时空分布规律,就必须借助地图。因为它是一个地区各种地理事象的集合,直观的构图形式可全方位反映地理事象丰富的内涵和潜在的彼此联系特征。一句话,运用地图教学,不但能很好体现地理的特点性质,还能以鲜明形象的概念,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启发,促使其时空观念的建立。
二、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遇到的就是相对较难的知识,难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学习难度大。地图是文字的载体,表示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把事物用地图去说明,通过地图让学生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在学习地理前,首先要做的是带领学生游览我国的风光。如喜马拉雅山,学生难以想象它的长、它的高,在生活中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不好直接整体把握。教师可找一副中国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和学生熟悉的泰山、华山等,让学生比较。再配合山脉的具体数据,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掌握,以后学习就有了原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图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延续到生命源头。初一年级新生对地图很好奇,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进而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学生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湖北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天门在湖北的什么位置。有时结合时事提出问题,如三峡工程的位置,青藏铁路的线路位置,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以引起学生阅读地图的兴趣。会读图的学生,地理肯定学得好,也可以肯定地说,是对地理课程兴趣比较浓的学生。
三、运用地图可以培养识图、用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因此,在地理“地图”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特别重要的任务。
读图能力的培养。从指图回答人手,把书本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阅图、用图能力。如讲《黄土高原》这课时,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区,还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学生形成阅图和用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勾画地图。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的密切协作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如讲我国山脉分布规律和河流时,教师可边讲边绘,学生可边听边绘。这样,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还能为今后学习各种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正确填写空白地图。填充练习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用图技巧的重要方法,应当使填充练习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四、画地图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现今的教育通常都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有的教师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对图的感觉,娴熟的版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的。教师功底深厚只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从而促使学生动手去画图,即使不画也能让教师在现场所描绘的地图深深地映在脑海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地图的感知,为地理知识点的教学的便捷打开第一扇门。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于他们来说,地图不再是陌生的事物,而是可以接近的、有生命的图。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死背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片面、枯燥的,往往过几天就会忘记。在老师的带领下画地图,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增强记忆。在画图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辅导,山脉、河流等在地图上是用什么来形象表示的,学生在有形象的情感体验和掌握了一定所要画的地图知识基础上,画出简单的地图,将抽象记忆和形象记忆合二为一,其功效不言而喻。如学生在学习“中国地形”这一节时,山脉是中国地形的难点,是我国地形的骨架,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只有让学生绘出山脉分布图,主要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师作适当的完善。将主要山脉一一画出,核对无误后在学生画的地图上填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这样在结束后学生自然就能明了山脉是骨架,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地形最基本的特点。绘制略图还可以消除教师的讲解的枯燥带给学生的厌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除了画图外,教师还可以将图片带进课堂,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如中国的四大高原各自的特点,就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比较和分析自己得出的结论。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地图这一有效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地图教学可以充分突出地理课堂的特点
区域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间和空间范围都很广阔,内容涉及多学科,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以及其他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内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中国和世界的自然与人文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属于微观的点的分布,宏观的面的分布,还是点与面的结合,都是研究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确切地说,就是在以时间变化为前提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地理的地域性特点还是社会性特点,均体现了各要素的综合,即时间的综合、空间的综合。就地理整体环境和区域分异而言,也体现了一个变化着的时间上的空间分布与联系。而寻求这种内在联系和时空分布规律,就必须借助地图。因为它是一个地区各种地理事象的集合,直观的构图形式可全方位反映地理事象丰富的内涵和潜在的彼此联系特征。一句话,运用地图教学,不但能很好体现地理的特点性质,还能以鲜明形象的概念,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启发,促使其时空观念的建立。
二、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遇到的就是相对较难的知识,难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学习难度大。地图是文字的载体,表示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把事物用地图去说明,通过地图让学生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在学习地理前,首先要做的是带领学生游览我国的风光。如喜马拉雅山,学生难以想象它的长、它的高,在生活中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不好直接整体把握。教师可找一副中国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和学生熟悉的泰山、华山等,让学生比较。再配合山脉的具体数据,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掌握,以后学习就有了原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图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延续到生命源头。初一年级新生对地图很好奇,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进而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学生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湖北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天门在湖北的什么位置。有时结合时事提出问题,如三峡工程的位置,青藏铁路的线路位置,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以引起学生阅读地图的兴趣。会读图的学生,地理肯定学得好,也可以肯定地说,是对地理课程兴趣比较浓的学生。
三、运用地图可以培养识图、用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因此,在地理“地图”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特别重要的任务。
读图能力的培养。从指图回答人手,把书本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阅图、用图能力。如讲《黄土高原》这课时,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区,还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学生形成阅图和用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勾画地图。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的密切协作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如讲我国山脉分布规律和河流时,教师可边讲边绘,学生可边听边绘。这样,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还能为今后学习各种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正确填写空白地图。填充练习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用图技巧的重要方法,应当使填充练习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四、画地图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现今的教育通常都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有的教师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对图的感觉,娴熟的版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的。教师功底深厚只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从而促使学生动手去画图,即使不画也能让教师在现场所描绘的地图深深地映在脑海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地图的感知,为地理知识点的教学的便捷打开第一扇门。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于他们来说,地图不再是陌生的事物,而是可以接近的、有生命的图。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死背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片面、枯燥的,往往过几天就会忘记。在老师的带领下画地图,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增强记忆。在画图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辅导,山脉、河流等在地图上是用什么来形象表示的,学生在有形象的情感体验和掌握了一定所要画的地图知识基础上,画出简单的地图,将抽象记忆和形象记忆合二为一,其功效不言而喻。如学生在学习“中国地形”这一节时,山脉是中国地形的难点,是我国地形的骨架,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只有让学生绘出山脉分布图,主要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师作适当的完善。将主要山脉一一画出,核对无误后在学生画的地图上填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这样在结束后学生自然就能明了山脉是骨架,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地形最基本的特点。绘制略图还可以消除教师的讲解的枯燥带给学生的厌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除了画图外,教师还可以将图片带进课堂,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如中国的四大高原各自的特点,就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比较和分析自己得出的结论。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地图这一有效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