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iomechanical effect of vertebroplasty on the adjacent intervertebral levels using a three-dimension
【机 构】
:
DepartmentofOrthopedics,KunmingGeneralHospitalofChengduMilitaryRegion,Kunming650032,China) ,Departme
【出 处】
: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发表日期】
:
2007年10期
其他文献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系或多系分化相对成熟的骨髓细胞不断地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肿瘤性疾病.此类疾病存在高频、获得性体细胞突变,即位于JAK2基因14号外显子1849位碱基G被T取代,使原位于第617位的缬氨酸(V)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F)-JAK2 V617F.JAJ2 V617F突变检测方法不同,结果差异很大.为筛选出一种更加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我们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
期刊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症(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Th17细胞数量及功能,探讨Th17细胞在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初诊IRP患者43例、血常规恢复正常IRP患者34例及正常对照13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白细胞介素(IL)-23受体(IL-23R)+CD4+/CD4+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
期刊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十年来其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体现在剂量密度/剂量强度化疗和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用于一线治疗.2009年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已将RCHOP联合或不联合放疗作为初治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而
期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编码BCR-ABL融合蛋白(P210),后者通过持续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并激活JAK-STATS等信号转导途径,导致细胞增殖调节失控。
期刊
近年来,随着抗CD20单克隆性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的应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患者整体长期缓解率提高30%以上.针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几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开展,确立了DLBCL依据危险度、年龄等因素进行分层治疗的策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
期刊
患者,男,68岁,因"右侧睾丸肿大1个月,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20 d"于2008年2月入住我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8 cm×10 cm×10 cm.无发热、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症状。
期刊
患者,男,21岁.因鼻出血、咽痛伴左耳听力下降10余天入院,无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CT:鼻咽部肿块,大小约3.0 cm×2.7 cm,左侧为著,向上突入鼻腔,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23.3;左颌下淋巴结肿大,最大短径1.4 cm,SUV最大值9.2;肺内多发占位,直径0.5~2.4 cm,SUV最大值15.8;肝内多发占位,最大3.5 cm×3.1 cm
期刊
目的 鉴定血浆中外泌体(exosomes)样小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多次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从健康供者血浆中分离纯化外泌体样小囊泡.采用透射电镜从形态学方面鉴定此囊泡为外泌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磁珠分选从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4+T细胞及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外泌体样小体与CD4+T细胞或Treg细胞共
恶性肿瘤是极其复杂的基因疾病,常伴有染色体结构异常.13号染色体长臂(13q)异常在多种肿瘤中均有报道:超过50%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6%~40%的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37%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存在13q14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