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痛风(高尿酸血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痛风是一种与嘌呤代谢紊乱或者尿酸排泄减少有关的关节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有该病的人与日增多。近年来,国内外有部分学者研究运动对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是否有治疗和康复的作用,但是观点不同者甚多,争议性较大。本文将对这些文章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分析运动对痛风或者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8(c)-0000-00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患者与日增多,在中国过去10年里,痛风和高尿酸患者从原来的0.22%-0.43%上升到12.1%-25.2%[1]。W.J.C.Currie研究得出痛风女性发病时间较男性晚10年,并且男性患病率要远远高于女性[2]。30-39岁的年轻人,诱发痛风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40-59岁的中年人,男性的生活方式和女性的更年期成为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利尿剂的使用及肾功能的衰退易诱发痛风[3]。经常酗酒、吸烟或被吸二手烟、作息不规律、喝咖啡易诱发痛风[4]。经常摄入含有嘌呤和高蛋白的食物可使痛风发病的风险增加[5]。据调查研究,有不少痛风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 [6]。痛风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能够威胁到患者的生命[7]。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研究关于运动对痛风的影响,本文将对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1.痛风的概述
  痛风是一种由单钠尿酸盐在关节或其他结缔组织处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疾病,常与嘌呤在人体内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增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相联系[8]。嘌呤大多数是内生的,而饮食成为嘌呤的外部来源。身体调节尿酸主要依靠肾脏[9]。人体内尿酸的多少取决于饮食摄入、合成和排泄率之间的平衡。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分别是高龄、遗传(主要是肾排泄受损)、代谢综合征、利尿剂的使用、慢性肾脏疾病等[10]。
  痛风的发病期可分为急性痛风期、间歇期、慢性痛风期和肾脏病变期。急性期发作时关节疼痛肿胀,但可在几日内自行缓解,慢性痛风是通过多年急性痛风发展而成[11],关节将逐渐丧失功能。痛风的发病起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多与先天有关,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是由于疾病或者药物引起的尿酸排泄困难[12]。
  2.运动员血尿酸的状况
  血尿酸值在运动时上升,它恢复并不是很快,有时候过了24小时,还处于高值,因此,高尿酸血症在运动员中很常见,这种现象被称为运动性高尿酸现象[13]。运动员由于专业训练的要求极其特殊的饮食,出现血尿酸值高于非运动员的状况,甚至部分运动员患有痛风[14]。业余选手和第二等级的运动员比专业运动员或业余顶级选手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低[15]。孟搏达对田径、网球和足球等不同专项的90名运动员进行了血尿酸检测,结果表明,血尿酸浓度>420?mol占31%[16]。 潘慧、林志达对广东400名运动员进行血尿酸的检测结果显示,男子高血尿酸症的发病率为55.37%,女子为40.15%[17]。对此也有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何降低运动员的血尿酸的研究,Fabian Sanchis-Gomar,Gian Luca Salvagno等研究认为,运动员通过补充别嘌醇,不服用安慰剂,比赛后运动员的血尿酸就会降低[18]。
  3.运动对痛风(血尿酸)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运动对痛风患者影响研究的文献尚属少见,研究多集中在运动与高尿酸血症患者之间联系方面,而痛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尿酸高。早在1983年就有日本学者提出,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相比,运动疗法相对落后,关于运动干预是否有效还存在很大的争议[19]。近期国际上将治疗痛风的重点放在与持续性或者糜烂性疾病相关的早期阶段,进行抑制性疗法,减少后遗症的发生[20]。目前,国内外已经有研究关于运动对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影响。张琳,祝波等对90名痛风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前后数据对比,结果是痛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血糖和血尿酸下降[21],可见运动对治疗痛风具有一定的效果。
  3.1不同运动强度对痛风(血尿酸)的影响
  国外学者进行剧烈运动后血尿酸的检测,S Hadano,M Ogasawara等對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自行车运动试验,得出的结果是:血尿酸在剧烈运动之后30分钟开始下降到运动之后1小时[22]。日本学者对5名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强度为30%-40%VO2max,时间为20-40分钟,频率为1周3次的运动,运动项目为跑步和自行车健身测力计,得出肾的尿酸排泄加快,血尿酸值也出现了下降的情况[19]。国内学者董晓月总结:痛风患者可进行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不可进行大强度的运动,如中长跑、打羽毛球和爬山等,可使尿酸排泄量减少,可诱发痛风[23]。钟文华,张立华对大鼠进行实验表明,力竭运动使肾过滤下降,从而血尿酸指标上升[24]。程旭光,徐明等对6名健康男性进行了2小时的功率自行车(100 W/分)的测试,结果发现,在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尿酸水平变化大,运动后血尿酸显著上升[25]。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减低痛风发病率,而中大强度运动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值上升,增加痛风的发病率。
  3.2.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痛风(血尿酸)的影响
  对于采用什么运动方式干预通风患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颇具争议。日本学者研究认为,影响尿酸代谢的主要有无氧运动、力量运动和有氧运动,力量运动和有氧运动主要表现是产生过多的尿酸,而无氧运动有助于尿酸的排泄[15]。我国学者通过对60名测试者的比较试验显示,进行有氧跑步运动、时间在45min-60min、运动频率为每周3次,可以降低血尿酸[26],减少痛风的发病率。日本学者总结了1973年到1983年的415名5000米竞走比赛的男性运动员的高尿酸的研究,有10.6%的运动员和正常人没有区别,高尿酸现象的运动员有38.1%,但是大多和饮食有关,运动后血尿酸值的上升没有得到认可[27]。对此,可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3.3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高尿酸和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联系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F Saladini,L Mos等对1156名参与者进行调查结论表明,血清尿酸是高血压的预测者,运动可以抵消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之间未来的联系[28]。何虹,冯文文等,对患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进行运动干预,运动强度为最大吸氧量的60%,其结果运动后的血尿酸明显下降,所以适当运动可以促进尿酸排泄,缓解肾的损害[29]。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尿酸浓度,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4.总结
  由此归纳出:适当的运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尿酸值,降低痛风发病的危险,但是大强度的运动,可使血尿酸值显著上升,称为诱发痛风的一大危险因素。今后我们还需要对那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例如: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谁更有助于对降低血尿酸,什么样的运动项目适合于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
  参考文献
  [1]Xiang YJ,Dai SM.Prevalence of rheumatic diseases and disability in China[J].
  Rheumatol Int,2009,29(5):481-490
  [2]WJ Currie.The gout patient in general practice[J]. Rheumatology
其他文献
摘 要:OEC模式,即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办法,首创于海尔集团。这种管理办法全方位立体化的控制和管理每人每天做的每件事,将其引入该院女子篮球队的培训管理中,将有利于合理组织分配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提升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达成该院女子篮球队的整体训练目标。该文通过对OEC管理模式在该院女子篮球队培训效能控制中的应用探究,意在寻求高校女
摘 要: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构及常模制定问卷调查表,对2016级全部新生进行调查后随机选取总分大于160分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12周(每周3~4次)个性化运动处方,以探寻促进大学生身心干预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科学的运动处方能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运动处方实施时间的不断延长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3因子具有非常显著改善。  关键词:运动处方 干预 心理健康
摘 要:“个案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罗兰德·克里斯坦森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管理学界和法学界运用比较普及。那么,“个案教学法”是否适合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呢?本文通过对“个案教学法”的全面介绍,以及具体实例操作应用与演示,旨在展示“个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应用,丰富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个案”教学法 体育理论课 教学 应用  中图分
摘 要: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信息传播方式、思维方式等,互联网的普及也在深刻地改变着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空间和教育过程。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好的对策,使教育者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创新创业予以更大的支持与引导。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 高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摘 要:本文通过对龙岗区实验学校八年级女生体育800米课堂的观察与跟进,总结出八年级女生800米课堂上存在的部分问题。应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整理出这四个方面对八年级女生体育课800米项目学习效率的影响,并拟出俱合理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与策略。  关鍵词:八年级 女生800m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由单纯的基础理论课程向应用基础课程方向转轨,已经为运动生理学界所共识。这种性质的转变,要求必须对《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目前的现状是课时较少、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研究生不易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运动生理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通过优化教学板块、教学课件的制作、革新考核方法等教学改革措施,
摘 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变成了学生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国家大力提倡创业创新的时代背景中,基础教育环节需要更坚实的基础。文中重点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关方式。希望为将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
摘 要:太极拳动作结构比较复杂,路线更加变化多端,对教师教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武術被确立为“校园教育运动项目”之后,作为武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思考武术到底该如何教,如何练,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武术。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实验法及自身的实践教学对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武术 教学方法 校园教育运动项目 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
摘要:跆拳道项目起源于朝鲜半岛,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因其存在较高的观赏性,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关注。跆拳道项目属于技能主导格斗性对抗项目,因此存在一定的运动风险,运动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本研究选取了S大学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G8文
摘要:体育教育是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知识文化的学习,导致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的课程地位比较薄弱,进而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了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角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807.04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