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春霜冻的变化趋势和未来情景预估

来源 :气候与环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的霜冻事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与农业相关的最严重的极端事件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究整个中国地区春霜冻的变化趋势和未来可能变化有利于增进人们对春霜冻的认识,对我国未来农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不易受离群值影响且考虑了自相关的非参数方法,在分析1960~2020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24个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模式模拟的中等辐射强迫(SSP2-4.5)情景下的逐日最低温数据,在评估模式模拟性能后对中国地区未来(2021~2100年)的春霜冻日数、终霜日的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1991~2020年气候态相比的全国平均的距平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20年,全国约60.3%站点的春霜冻日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3.5~0 d(10 a)?1],40%站点的终霜日呈显著提前趋势[?4.3~0 d(10 a)?1];全国平均的春霜冻日数呈?1.3 d(10 a)?1的显著减少趋势,终霜日则呈?1.7 d(10 a)?1的显著提前趋势.2)2021~2100年,预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春霜冻日数均呈现显著减少趋势[?1.6~0 d(10 a)?1],终霜日则呈显著提前趋势[?1.4~0 d(10 a)?1];全国平均的春霜冻日数呈现?0.8 d(10 a)?1的显著减少趋势,终霜日呈现?0.8 d(10 a)?1的显著提前趋势.
其他文献
对永定河冲积平原南部固安县东三更生村501 m深的QHJ01孔岩心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AMS 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等研究.结果表明:①Matuyama(松山)/Gauss(高斯)和Brunhes(布容)/Matuyama(松山)极性界线分别位于231.2 m和78.7 m处,结合岩石地层学及生物地层学特征,确定地层埋深在231.2 m、78.7 m处分别作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的底界.②通过AMS 14C、光释光(OSL)测年,确定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底界深度分别位于53.5 m和25.5 m.
DGSS数字填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区调、矿调以及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的全过程,但数据导出成表格的功能尚不完善.本文借助Office和Photoshop 2个常用软件来实现批量导出为表格的功能,主要包括3个步骤:(1)将DGSS中的prb数据库导出至Excel,并补充多媒体文件字段;(2)在Word中制作一张表格模板;(3)利用Word的邮件功能将Excel数据发送至Word表格模板,其中多媒体数据以域代码的形式插入.为了优化图片等多媒体数据的显示效果,建议使用Photoshop的动作功能批量更改图片的尺寸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