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和预后。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后,择期拔管的重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重症肿瘤患者择期拔管后是否需再次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其分别纳入再插管组(n=16)与无需再插管组(n=64)。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80例受试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择期拔管48 h后再插管率,并对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本研究80例受试者中,择期拔管48 h后再插管率为20%(16/80)。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原发肿瘤部位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需再插管组患者相比,再插管组患者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显著增高,分别为(2.9±1.4)分与(3.7±1.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24)。再插管组重症肿瘤患者拔管前自主呼吸试验(SBT)次数,亦显著多于无需再插管组,分别为(1.7±1.6)次与(2.9±2.4)次,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18)。(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3,95%CI:1.084~2.312,P=0.017)。(4)再插管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较无需再插管组延长,分别为(7.0±6.1)d与(19.9±20.1)d,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7.752,P<0.001)。与无需再插管组患者相比,再插管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更长,分别为(10.0±8.3)d与(24.2±18.2)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8,P<0.001)。2组重症肿瘤患者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插管可延长重症肿瘤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电能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配电网自动化仿真系统就搭建了一个应用的平台。本文
一、教学形式的表里不一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有两种倾向:一是平时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只是走过场;二是一旦上公开课,老师就恨不得把所有教学形式和手段都
在色彩训练中,做到画面色调丰富的同肘,还要把握整个画面色彩的基本对比关系和掌握众多色彩的微妙变化,这是学生的难点所在。比如,画面缺乏比较的层次,出现灰、乱、花、脏的现象,这
中学物理有很多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甚至非常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想办法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创设物理情境,展现物理过
一、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强调尊重性评价应以尊重为前提,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高低、情感的表达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不能以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在内毒素(LPS)所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保护作用,并明确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00只健康无特异病原级性C57BL/6小鼠(雄性50只,雌性50只),体质量(20~25 g),由上海南方模式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小鼠随机分为以下5组:①正常对照组:60 μl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滴鼻处理小鼠;②急性肺损伤模型组:60 μg/只LPS滴鼻处理;③20 mg/
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科目,它要靠兴趣的培养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学生敞开学习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迫性。对于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枯燥和乏味,这就要求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抛出的探究性问题常常出现探究无效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问题的切入点不当。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解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探究性问题;切入点  师生互动是语文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其中又以师生问答最为常见。通过问答互动环节,学生能更好地深入文本,解读文
目的通过分层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长期预后心肌分层应变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38例脓毒性休克存活患者(作为脓毒性休克组)进行长期随访跟踪,并选取35例正常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GE vividE9和Echopac工作站的分层斑点追踪技术,比较其左心室总体及左室心肌内膜、中层、外膜的心肌纵向、环向应变结果。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