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与转向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策略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行驶与转向系统检修项目一体化教学的策略作了探讨,提出了课程教学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及运用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
  汽车行驶与转向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行驶、转向系统的检修职业能力。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两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更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具备各部分的拆装、调整、维修和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项目的选择及编排
  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思路。笔者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细化,计划80课时完成。
  1.项目选择原则
  选择汽车维修一线最常见、最实用的维修项目,包含汽车行驶、转向系检修维护的基本内容。
  2.编排方法
  为便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按教学顺序,采用项目任务编排。
  二、如何教学
  1.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本课程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融合在工作任务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最后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总结反思。
  (2)教学组织形式
  以一个教学班级为例,学生约50~65人,分八个学习小组安排教学。每小组约6~8人,在汽车行驶、转向系维修实训室实施教学。
  (3)教学程序
  ①项目教学的准备工作。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周林福,2003);辅助教材:学校自编《汽车行驶、转向系检修》学习指导书;推荐参考书:《丰田海狮金杯客车维修手册》《大众捷达轿车维修手册》;设备、器材、物品: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体化教学实验室、汽车维修资料手册、解剖实物及实操训练设备。
  ②项目教学过程实施与安排。课题:即“做什么”——任务;项目说明;技术标准与要求:检验评估依据及注意事项;实训教学目的;实训器材准备;操作步骤;考核标准:过程评价;课程安排:每周20课时,上午4节连上,安排第一节主要讲授项目说明(理论知识点),第二、三节实行演示、训练讲解,实行教、学、练一体化教学,第四节考核,下午2节安排讨论课或作实训报告,理论讲授所有小组共同上课,实训时各小组单独进行完成项目任务。
  (4)教学对象分析及对策
  本课程教学对象是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初中起点)。他们虽然学了专业基础课,但整体基础不如以前学生,技能学习、知识运用能力上相对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下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汽车行驶、转向系的拆装维修和故障诊断的岗位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笔者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文(学习指导书)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法、小组讨论法,把讲授、设问、演示、启发、提问、讨论、示范、诱导、故障设置、检查排除等环节综合应用。
  (2)教学手段
  ①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对照讲解、分析。
  ②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现场教学。
  ③运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模仿训练操作。
  ④运用开放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⑤真实车辆训练,一步到位。
  ⑥使用先进的设备,如动力助力转向试验台架、轮胎拆装机、轮胎平衡仪,边讲边练,加强理解。
  3.教学评价(课程的考核方式)
  采用口试抽签,理论问答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成绩组成:一是平时表现+作业+工作页,占30%;二是口试成绩:理论相关知识,占30%;三是实操成绩:实操技能,占40%。
  4.教学建议
  第一,先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及建议:掌握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通过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参考书学习课程内容;认真听课,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动善思勤练,巩固所学的知识;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
  第二,要求学生在上专业课前具有汽车知识,因此学生从进校开始,应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借阅汽车构造、原理及维修等方面书籍,力争在专业课开始学习之前具有初步的汽车基础知识。
  第三,在进行实训操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仪器设备和工具,按照操作步骤要求进行拆装、检测和故障诊断,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四,利用实训开放时间,加强实训技能练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第五,充分利用各种汽车专业网站和论坛,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学习各车型故障诊断和检修经验,扩充知识面和提高技能。
  三、教学中的体会
  笔者这几年担任汽车行驶与转向系统的检修课程项目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会学生认识汽车构造、原理的学习方法
  (1)确定车辆“方位”概念,记忆重点零件名称
  汽车由上千个零件组成,学生接触汽车元件,很难记忆汽车零件名称。因此,教师应首先告知学生启程“方向”的确定。坐在驾驶室内,面向是前,背为后,左手边为左向,右手边为右向,头为上,脚为下。车桥为横向,大梁直梁称纵向。这样汽车底盘中许多零件就容易记得。
  (2)以动力传递路线为切入点,掌握系统装置零件的连接关系
  以东风1091E为例,把从动力源到各运动主体之间的所有零部件按力传递关系合理组合起来。例如:机械式轴向系:驾驶员转动转向盘→转向轴→机械转向器→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左转向节臂→左转向梯形臂→转向横拉杆→右转向梯形臂→右转向节臂。
  (3)以液体流动路线,掌握装置的工作原理
  按液体流动路线把所涉及到的零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就不难掌握。如动力助力转向系的工作过程。
  (4)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因材施教,适当增加或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汽车行驶、转向系的结构原理应用了力学、几何、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教师在必要时要做些解说补充。还有,在讲解动力助力转向系时,助力产生的原理应用了物理中帕斯卡定律。P(压强)=F(压力)/S(受力面积)。通过以上举例介绍,既强调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又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2.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汽车行驶、转向系统主要是机械组成部分,因而在维护与检修中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只要注意体会训练,适当应用,便容易掌握。例如:检查悬架固定螺栓紧固情况采用的方法常有扭力扳手紧固检查法、撬批检查法(经验法),这两种方法同使用检查转向机构问间隙和固定螺栓紧固的检查。再如:滚动轴承预紧度的检查与调整,由于学生对机械基础中的轴承基本知识掌握得不好,对什么是滚动轴承预紧度不明白,对为什么要进行轴承预紧度的检查调整、想做什么、为什么做都不明白,何谈为其检查与调整。通过检查调整实训,学生能很快掌握其要领。在学习行驶系、转向系检修课程后,学生能触类旁通,把底盘及电气部分中有关滚动轴承的预紧度调整都进行归纳,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校汽修专业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实现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但在实施中还有不完善之处,需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改进和提高,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少伟.谈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2]武华.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工作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1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