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还是一蹴而就?

来源 :新潮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话说得好,互联网几次轮回,一切皆有可能已是恒久不变的规律。而今,搜索市场巨头谷歌的风光正在减弱,对于老竞争对手,谷歌无法摆脱激烈的竞争;对于新秀社交网站,谷歌暂不能企及;而搜索业务已过高速成长阶段。为了走出依赖搜索业务的尴尬,谷歌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元素培育增长点,希望借此把握自己的命运。毋庸置疑,网络社交已经崛起为全球互联网使用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当社交巨头Facebook的用户数在2011年一季度超越搜索巨头谷歌时,搜索与社交“战争”已初见端倪——而Google 的出现,导火索已然呈现……
  
  社交网发展模式:
  主流平台 基于社交的需求应用
  
  不久之前,我们曾报道,尼尔森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社交网站已跃居全球第四大网络服务,全球有三分之二互联网用户参与网络社群。如今,数据证明了推断。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InSites Consulting的数据显示,全球72%的网民至少已经成为一家社交网站的用户。未来社交网的发展,Facebook和Twitter将成为主流社交渠道,同时,类似Quora、Color等基于社交化的、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应用也会渐兴渐起。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化网络的普及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沟通平台。一种基于信任链的传播,一种人和人之间新的沟通方式正在慢慢的形成。类似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等国内社会化网络应用平台,也渐渐引入更多基础性应用,逐渐向开放性服务平台转型。社交网络走到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即:虚拟的内容如何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怎样把线上关系与实体经济整合,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在我看来,这才是第二代社交网络,也即成熟版本的社交网络。这个方向是未来两年的热点,也是Google下一步可以突围的角度。
  与此同时,中国的SNS和网络社区的市场格局也已呈现出分散和垂直化的特征。不仅仅是微博、开心网、人人网、豆瓣、天涯都有各自的用户群体,一些区域化的网站——比如杭州19楼也在区域的市场里做得风生水起。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这是一块还未完全开发、具有无穷想象空间的购物入口。
  
  google 王者归来?
  
  谷歌始终坚信只要能够不断优化算法和获得更多数据,最终都能够通过计算机来获得最好的答案,且认为摒除人类偏见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最终决定权交给算法,所以采用社交取向的方法来寻找信息,不符合谷歌的传统精神。但社交的本质其实都是关于“人”而非“算法”。
  尽管在搜索引擎的竞争中,雅虎已经败给了谷歌,但社交网络的兴起让算法与人工之争再度白热化,越来越多人同意,人的判断力能够对纯粹的计算机算法有所弥补和替代。所以虽然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媒体面前通常把谷歌面临的晟大敌人指向微软的必应而非社交网站Facebook,但Facebook引领的社交潮已成为互联网炙手可热的掘金点。精于算法的谷歌或许可以计算出人们的搜索意图,却无法计算人的社交行为。
  虽然谷歌曾试图与Facebook进行合作,然而却被微软抢的先机。谷歌就此失去一个极好的成长机会。谷歌旗下已经拥有一些在线社交互动产品,包括YouTube,Google Talk,Google阅读器,和BIogger等,但谷歌一直在努力开发一个专一的社交网络服务。谷歌对于社交服务并不陌生-早在2004年,谷歌就已经拥有谷歌工程师开发的社交网站Orkut,但却一直游离在核心业务之外。谷歌去年曾经推出基于谷歌邮箱服务的社交服务Buzz,并且在Gmail用户中进行推广,却被指侵犯个人隐私,之后谷歌对Buzz的整顿也不尽人意。
  所以,当Google 问世,即被世人认为是谷歌进军社交网络的一击重拳。该产品的主要卖点是更好的隐私管理方式,可以创建不同的朋友和熟人圈,并能只针对这些小圈子分享信息,直指Facebook的软肋。Google 的亮相对GoogIe来说也是一次挑战,Google能否能够克服过去在社交领域的多项失败(比如Buzz和Orkut),缓解Facebook的挑战还需市场检验。
  其实,谷歌对社交网络的发展更多打上的是收购、投资的烙印,从传说中的、目前石沉大海的、抗衡Facebook的社交网络Google Me到诟病不断的社交搜索Google 2,谷歌走的可谓“非常低调”,更多的仍是尝试和摸索。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曾向媒体表示谷歌直打算为其网站开发不同层次的社交网络功能,而不是一次性推出一个新产品。此外一他还表示,谷歌将保持现在的收购节奏。他指出:“我们一直在完善我们的核心产品,将为它们引进社交网络功能。”对此,EF的评论是——google 是否算“王者归来”,有前车之鉴还有待观察。
  
  属于我们的“圈子”?
  
  相信许多读者其实已经开始通过自己的方式玩Google 了——初看上去,Google 似乎没有什么特色一甚至很像Facebook。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来看看Google 的一个重要概念:圈子。
  当我们将某个人加到圈子之后,我们将接受他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在本圈子发布的信息(他在其它圈子发布的信息你是接受不道的,比如他在自己的“家人”圈子发了一些图片,我们是看不到的,同时,你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在圈子里发表的信息,圈子的所有人都有能够接受到,前提是他们将你也归入了圈子——圈子的传播范围不等于传播的实现,也就是说,你的圈子仍然是单向的跟随,圈子中那些人能接收到你的信息,取决于你是否也在对方的圈子里。更具体来说,圈子其实有两个层次:圈子是对信息流的管理:圈子是对信息流范围的控制。先看第一个层次:信息流的管理。我们知道,Facebook强调真实的人际矣系,信息流的接收是双向的,因此需要确认,我要接收某个人的信息,必须经过他的批准,这就限制了信息源的范围;而Twitter强调的是信息的传播,信息流的接收是单向的,因此一般不需要确认。如果我要接受某个人的信息,直接“fa”他就可以,不用经过他的批准(这里暂不考虑对方将Tweet封闭的情况)。Twitter的方式在处理信息接收的时候显然更友好,用户在Twitter上很容易接收一些有影响的人的信息。因为这些人的信息一般是公开的——咱们国内用户晟热衷的新浪微博亦是如此。可以说,由于信息流缺乏目的性,Twitter更像是一场喃喃自语。Twitter强调的公开分享和快速传播,造成了信息过载和缺乏交流。
  那么,Gooqle 的圈子好在哪里呢?首先,我们想要接收某个人的信息,直接把他拉进你的一个圈子就可以,无需经过他的同意。这类似于Twitter。因此,圈子在信息接收的处理上是很友好的。那么,如何处理信息过载呢?Twitter的处理方 式是列表。你可以建立一些列表,将自己的跟随者加到不同的列表里面。在信息接收的管理上,圈子跟列表很像,但是,圈子是一开始就有了,在你每次增加信息源的时候,都需要把他们放进圈子里,这意昧着我们对信息源的管理是从开始使用就一直在进行的,相比Twitter的亡羊补牢自然稍胜一筹。另外,我们会发现,更换某个人所在圈子很容易,在他发布的信息右上角有个标签,显示他所在的圈子,我们可以随时更换他的圈子。
  现在我们看第二个层次,圈子能够更好的控制信息的发布范围,更好的保护隐私,提升信息的反馈。在Twitter的默认设置中,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所有人是公开的,因此自己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范围。如果我们想控制,可以将信息封闭化,可这样做使我们看起来很不友好,失去许多交友的机会。而Google 的圈子则可以做到最灵活的控制,同时不会显得我们很封闭。我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某条信息发布到特定的一个或几个圈子。比如,我有一条信息,是发给家人的,这条信息没有必要公开发布,很简单,我直接发到“家人”这个圈子就好了一般的信息可以公开或在“你的圈子”里发布,特殊的信息可以在特定的圈子里发布。
  当然,EF也认为一切有利必有弊。Twitter的信息过度分享能够促进信息的快速流动,而圈子的存在难免使许多信息被分割在各个小圈子之内,而且带来了选择上的一些麻烦,这也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和有效输出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Gooqle 的逆反效应
  
  显然,Gooqle 的推出备受关注·同时也必然引来竞争对手的抗衡。此前,有新消息称Facebook关闭了一个可以让用户输出朋友资讯的工具,目的就是阻止老用户外流。而更富有戏剧性的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超越Google创始人佩奇,成为Google 里粉丝最多的“人气王”。同时,随着社交网络主导地位战场将由追求用户向追求影响转变,Twitter有预谋的宣布收购社交媒体分析公司BackType。
  当然,与这些“无关痛痒”的事件比较起来,谷歌利用社交为搜索树立新边界之举动,则更让业界关心。过去,搜索引擎缓解了互联网信息爆炸带来的压力,成互联网世界的统治者。而在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时代,社交网站人气急速攀升,它们也需要在搜索中增加社交元素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于是,搜索与社交的结合应运而生,并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社交搜索”将搜索与用户的社交图谱联系起来,在社交搜索中,每个搜索者都会得到独一无二的结果,因为这些搜索结果受社交网络好友兴趣的影响。而谷歌布局社交搜索,正是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开始阻击对手。
  其实,“社交搜索”将搜索与用户的社交图谱联系起来。在社交搜索中,每个搜索者都会得到独一无二的结果,因为这些搜索结果受社交网络好友兴趣的影响。谷歌在一年前也推出了自己的社交搜索。现在,谷歌搜索的社交特点越来越明显,并与常规搜索的结果相结合。
  前不久,谷歌公布了一项强化社交搜索服务的计划,未来数周将向非美国用户推出社交搜索服务,支持19种语言。这一举措利用了社交媒体在全球受到追捧,对搜索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微软本周早些时候宣布,必应搜索引擎和Facebook的整合将日趋紧密。可以说,无论在互联网广告还是社交搜索方面,谷歌已经逐渐不及Facebook和竞争对手微软,而欲与Facebook合作也遭到拒绝,谷歌下一步极有可能继续加大社交网络的建设,一方面实施社交搜索对抗微软,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Facebook,扩展广告业务。
  
  后记
  
  严格说来,这个“后记”,其实应该算是“未完的小结”。当然,现在可以“结论”的是——大众的眼光完全不同,所以对于Google 的前途,EF还是持保留意见-理念的推广需要时间,而当前移动设备对于环境获取能力不足,受众人群精度不够的问题,将是未来需要改进的重要之处。还是那句话,现实与虚拟的进一步整合,将是Google 乃至整个搜索与社交之“战争”结果的尖键点,围绕着它们进行不断探索,才会带来新一轮的机会。
其他文献
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为重组后的国内三家移动运营商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从我们的电信产业界角度来说,这无疑掀起了电信业新一轮大投资的热潮,而对于广大通讯终端消费者而言3G时代的手机究竟会朝何方发展,却是一个更加实际且切身的问题。毕竟,无论我们国内的用户是否已经真切地体察到3G时代的魅力,作为最便利的通讯终端,手机本身仍旧毫无疑问地继续享有着那份
这个来自瑞士的制表公司Artya似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决拥护者,从火星陨石到恐龙化石粪便,在材质上的创新可谓标新立异到极致了。而如今这枚最新推出的腕表依然延续其另辟蹊径的古怪线路,表盘内密布着各色电阴、铜丝、电线更为特别的是Tesla Squelette Quadri-Rotor表壳被施以高压电击变形每一枚的造型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eFashion Says:向被电击而“大难不死’的腕表
毫无疑问,黑白照片在信息的传达上远没有彩色画面那么丰富,但是它能使多色彩的画面统一化,又可将混杂的背景净化,使之变得和谐、纯净及富立体感。充满怀旧意味的效果总让人产生深深的迷恋,它所展现的内容更有吸引力及内涵,看起来更有味道,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思想空间变得广泛,从而带来更深远的意境。这也是很多人执着于黑白影像的拍摄记录的原因所在,也是奥林巴斯自E-30之后,又一次在E-P1上应用“照片怀旧颗粒效
编辑点评:  除了在节能环保方面效果显著外,流畅的画面、极快的响应速度、多画面比例切换、3D显示别致的支架等。确实是为电竞而生的明基XL2410B。难怪专业人士为它心仪,并青睐有加。  “120Hz刷新率、2ms响应时间、3D显示、智能等比缩放功能”,将众多视觉体验功能融为一身,并由电竞传奇人物、世界冠军HeatoN和SpawN参与设计——这就是专业游戏玩家而生的明基的XL2410。  120Hz
看到联想i520的第一眼,就被它那时尚精致的日系风格造型所吸引,纯白的色彩本就是我的最爱,纤长而骨感的机身更令人忍不住握在手中反复摩挲。女生嘛,都是的视觉动物,i520就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不过在接下来的接触中,我才发现i520不仅有讨巧的外观,它的很多功能也很对我的胃口,从某种意义上,比我之前的iPhone还好用呢。不信,就接着往下看吧。  铃声是否动听,对于女生来说是选手机的重要标准之一
Danube多核处理器V.S Core双核处理器    不可否认,英特尔的“i”系列的确开创了处理器的新时代无论是产品架构、制程、超线程技术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同期产品一所以要想和“i”系列正面较量,只有提炼出独特的卖点,才有可能在残酷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好在  身经百战的AMD聪明地选择了英特尔最强大的“双核”下手——本次其推出的“Danube”系列处理器,不仅大打“多核”概念,企图从字里行间先压
  
虽说航空业的飞速发展早已使得我们这个星球变成了一个“村落”,纵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快速的抵达。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周而复始的几点一线所构成的狭小区间才是他们的生活、工作重心所在。向往广袤无垠空间带来的宽阔胸怀,向往在无疆大地自由驰骋的畅快,必是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渴望。工作之余利用各种假期携家人游山玩水这是必修课,同时如何利用工作“之便”达到工作、娱乐放松两不误的高境界相信也是我等“忙”人的
MacBook Pro一直都是市面上代表最高工艺设计水平的电脑产品而这款新的小改款MacBook Pro最大的变化便是加入了酷睿i5处理器。可以说,MacBook Pro又一次站在了2010年高端笔记本电脑的潮头。
传承创新 魅力四色 夏普新一代LED液晶电视FF1系    7月20日,夏普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夏普公司高层与来自全国的媒体一同见证了夏普新一代液晶技术及AQUOS液晶电视新产品在中国的正式发布。出席发布会的有日本夏普公司常务执行役员、中国本部长营野信行先生,中国电视技术领域的专家刘全恩先生。本次发布的夏普AQUOS FF1系列液晶电视搭载了夏普独家开发的“四色技术”。在同质化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