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早恋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发展,其与异性交往的需求逐步的增加,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早恋倾向。学生家长与教师有义务引导小学生理性的认识并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问题。本文重点对小学生早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与解决的具体措施,旨在尽可能的帮助小学生避免早恋问题,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生;早恋;预防;沟通
  1.引言
  小学生早恋是指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受到异性“磁场”效应的显著影响,表现出的较为明显的喜欢与异性交往的一种倾向。小学生具有心理发育不成熟、耐受力差、脆弱等基本特征,容易在各种情感波动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为早恋受挫学习成绩下滑,部分小学生开始怀疑人生,还有人因为早恋受挫情感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影响以后的婚姻生活,因此对小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预防与解决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早恋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早恋现象,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弱化学生的早恋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自身心理变化,帮助小学生正确的处理异性关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小学生早恋的原因
  2.1  自身因素
  小学生生理與心理因素变化是早恋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饮食与营养结构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学生的身体超前发育,其性成熟的时间提前。多数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开始发育,第二特征的出现及性机能的成熟,容易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并引发各种早恋问题;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多数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基本特征,而青春期的到来,使得小学生在性格、思想及情感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多数小学生喜欢交往,渴望在相互交往中解除烦恼与疑惑,但是由于多数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够明确,这种模糊的意志及认识容易引发小学生的早恋问题。
  2.2  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也是造成小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了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各种低级趣味题材的出现,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影视作品中对两性情感的传播,在客观上强化了青少年的性本能。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家长指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变化,加上多数家长的教育管理模式较为粗暴,对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限制与干涉,激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后期的人际交往等造成负面影响。就学校而言,教育者以升学率作为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基础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大,活动课程的开展效率较低,学校校园文化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与校园生活,使得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部分学生的过剩能量得不到释放,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3.小学生早恋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3.1  家长方面
  针对小学生的早恋问题,家长要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积极疏导,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在了解孩子成长及心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要积极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在尊重孩子隐私的基础上,树立平等交流的理念,找出问题的根本。家长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杜绝暴力管教,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分散孩子精力的方式缓解小学生的恋爱问题。家长必须明确,对于小学生而言,渴望与异性沟通,进一步了解异性是多数小学生早恋的主要原因,由于多数家长较为抵触学生早恋问题,因此可能采取错误的方式,伤害到孩子。作为家长,在发现学生早恋后,必须耐心的疏导,告诉学生早恋是身心发展的正常现象,通过耐心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告诉早恋的学生那是对异性的仰慕,属于友情的一种。家长要避免采用强制的手段解决问题,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引导。
  3.2  学校方面
  学校要加强小学生青春期教育,分析早恋的性质与危害,有针对性的开设预防小学生早恋的专题课程,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早恋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小学生早恋的预防与应对工作。学校要在尊重学生隐私及不损害个人尊严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引导,强化“异性效应”,弱化“早恋问题”,避免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找到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方法。
  学校要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性知识教育相结合、人格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小学生了解相关的心理与生理知识,学会正视自己,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与道德水平。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好小学生异性交往,教育男生尊重女生,教育女生要自重、自尊,引导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教育者要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进行情感迁移,以多元化化的体育、科技、文娱活动,帮助学生找到精神寄托。教师要仔细的观察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变化,对于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坚持信任、尊重、关怀、理解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及时的矫正早恋行为。教师要对于学生沟通,小学生对恋爱的认知不准确,教师不能盲目定义,小学生比较叛逆,教师对于早恋问题不能粗鲁的拆散,避免悲剧的发生。
  3.3  社会方面
  综合而言,针对学生的早恋问题,社会媒介要提高社会责任感,为小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媒体对小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多媒体发展以利益为主,忽视了对节目信息质量的审核,加上行业监督管理不善,各种色情信息泛滥,直接对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社会媒介必须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干扰,重点投放宣扬青少年正确价值观题材的作品,弘扬社会正能量,并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督与管理,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中的个人要谨言慎行,为小学生树立榜样,传播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白玮璐. 小学生“早恋”现象三维分析及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1):53-56.
  [2]高武装. 小学生“早恋”的原因与对策[J]. 现代交际,2014(06):149.
  [3]刘录护,李春丽. 校园“早恋”的中西比较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09-113.
  [4]张福芹. 如何引导小学生走出“早恋”的误区[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9):203.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基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内变量理论,对岩石类材料进行了系统的非线性热力学分析,建立了非线性应力-应变-温度方程,得到了岩石时-温等效原理的一般理论表述,由此表明了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观的推进以及新课标的完善,生活化教学被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也改变和优化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值得教学中不断创新。文章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的具体途径,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融合学生的生
摘要: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渗透,“学困生”的转化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问题,进行英语教学计划的改革与优化,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脱离学习困境,转化“学困生”角色。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分类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提问存在着种种弊端,如问题多而细碎、提问过程像打乒乓球似的一来一回等等。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改革课堂提问,才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呢?    一、提高问题的质。减少问题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