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 体育能力 行为习惯 中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达标和增强体质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所开始的漫长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为艰苦的阶段,许多学生会因为紧张的学习而疏忽体育锻炼和轻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因此,要让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能力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体育能力包括:一般身体活动能力,独力进行锻炼的能力,审美能力,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一般身体能力除包括身体的基础活动技能(走,跑,跳,投,攀蹬,爬越)外,还应包括对动作的判断,分析,理解,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改造和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接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他们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有些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我们体育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的作用。一般来说,运动能力水平越高,身体的协调性越好,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就愈快,增强体质的效果也就愈显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大量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每一节课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一、两种运动能力。上好体育课要着眼于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能掌握一些健身的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总之,作为中学的体育,应注意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着眼于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得到更大的创新与改进。
其他文献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自2011年以来全面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将税收管理的核心定位为纳税服务和风险管理,这种税源专业化的管理形式建立在高度的纳税人税收遵从基础上。而实际上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我们依然要看到,相比欧美及亚洲的一些教育发达
摘 要 文化是教育的知识母体与价值源泉,体育教学与文化密不可分,然而,文化的价值在我国体育教学领域一直被忽略,本研究立足于新一轮课程及教学改革困惑接踵而至的现实,尝试着在传统与现代文化语境中理性地诊释、批判及反思体育教学实践变化和理论研究。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文化 反思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期刊
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的基础环节,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减少税收成本和加强征纳双方沟通等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现代税收征管新格局的构建。规
摘 要 在21世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学模式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改变。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了体育教学模式。在此,本文针对大学网络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 大学 网络体育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
摘 要 本文通过对5种心理效应原理的分析,对体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为同行们提高研究参考与分析,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心理效应 体育教师 教学管理 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心理学上有许多心理效应,这些效应是人受到外界刺激内心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课堂教学